【摘 要】雙語教學作為西部民族教育的特色在農牧區的教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西部民族教育“雙基”數量達標向質量達標的逐步轉變,建立和完善符合西部民族教育規律及特色的雙語教學教育體系,包括建立雙語教學質量評價、獎懲機制等。通過實施雙語教學質性改革,促進西部民族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語;教學;特色;質性;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17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83
An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Reform of Bilingual Education
DO Jie za xi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as a feature of western ethn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With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ouble base” of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education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 bilingual education system that conforms to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education in western China,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s,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ative reform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western China will be promoted.
【Key words】Bilingualism;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Reform
根據量和質變化的辯證關系,量和質的變化是事物發展聯系中的狀態,量是質的基礎,質是量的必然結果。要整體推動雙語教學的發展,必須建立雙語教學體系,通過整體推動而產生總體效應。當然,最終發生雙語教學質性的飛躍,必須要以雙語教學的量化的體系作為基礎,通過雙語教學過程中長期的量化的積累過程,最終達到雙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1 雙語教學量化體系的建設
1.1 雙語教學教師隊伍的培養與選拔
目前,雙語教學工作舉步維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質量的雙語教師隊伍的緊缺,是雙語教學工作進一步改革發展的瓶頸因素。雙語師資隊伍建設需要有一個中長期的統籌規劃與精準培養,我們也可以搭乘國家西部少數民族人才計劃的快車,更重要的是雙語教學地區或雙語教學學校要有一個雙語新教師招聘、培養鍛煉的完整計劃,需要有一個培養雙語教師的緊迫感。并且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盡快讓雙語教師隊伍成長成熟起來。由于雙語師資隊伍建設需求數量龐大,而且雙語師資隊伍的質量關乎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關乎民族地區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民族地區最大的政治任務。對這樣一個宏大而艱巨的培養任務,需要借助地區乃至國家層面上作為一項重大的事業來推動完成。同樣需要盡快選拔及培養出一支能擔當、負責任、有才華的雙語師資隊伍。
1.2 雙語教學教材及教輔體系的建設
1.2.1 雙語教學教材體系的建設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近幾年的雙語教學實踐中也不難發現,雙語教學教材的缺乏也成為目前雙語教師進一步開展雙語教學難以逾越的屏障之一。雙語教材建設迫在眉睫。需要培養出一支較高水平的雙語師資隊伍來推動雙語教材的建設。當然雙語教材建設也不是照抄照搬其它教材,應該作為校本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應該吸取其它教材的精華部分,教材編寫更要針對民族學生的實際水平。特別是要突出教材的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部分,不能面面俱到。然后組織雙語骨干教師編譯成民族語文的雙語教材。在雙語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最終出版成為統一的雙語教材。
1.2.2 雙語教學教輔體系的建設
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學校的硬件條件已經完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熱情日益高漲??墒窃谑褂眯畔⒓夹g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常常面臨著無現有資源可用,資源雜亂無章以及同事之間資源不能共享等情況,被迫投入精力到教學資源的尋找上,這一現象嚴重困擾著教師,并成為學校信息化發展的巨大障礙。建設和完善科學、開放、動態、符合新課程理論、適合教師使用的教學資源庫已迫在眉睫。這也是雙語教學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各學校的硬件條件、外部環境都已得到改善,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如何豐富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做到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學校雙語資源庫所需要的資源內容主要包括教師(雙語)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案例),教學軟件及其它常用軟件。其中教學課件和教學設計每位老師都會有很多,我們可從教師手中收集,教學軟件及其它軟件可通過網絡下載或通過購買的形式進行收集,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以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軟件、常用軟件等進行分類,再細分到學科、年級,老師們可以很方便的搜索到自己所需的雙語資源。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高效的現代教育技術來進行備課、授課、評課等。
1.3 雙語教學工作的量化標準要求
周作業及強化練習次數、預習要求的落實,最主要的輔導次數的規定要求達標。和普通學校比較,尤其是與重點高中比較差距十分明顯。重點高中中主要靠題海戰術,做大量的課外習題及強化訓練,學校及教師的關注點在課后,達到一定量的量化積累,最終提升學生的做題技能及掌握知識水平的目的,不過這種方法也有弊端。但是民族學校中學生學習的關注點放在課堂內,因為寄宿制及自主性學習不足的原因課后的學習效率較低。尤其在學習自然科學時普遍采用了死記硬背的動口不動手的方法,不難發現好多學校中學生連全國統一的幾本練習冊沒有做完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民族學校層面上更要關注老師課外的針對性輔導及硬性要求,又要對民族學生習題練習方面有一個強化要求標準。通過民族學校師生課外的量化標準達標及積累,最終提升民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效率。
2 雙語教學質性體系的建設
2.1 雙語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
雙語教學評價要既要立足民族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也要關注民族學生學習方法及效率的指導,更要加大民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民族學校專門組建一支專家督導隊伍,對全校進行不間斷的診斷性的聽課指導。教務部門加大民族學校師生課外習題強化訓練等的量化標準達標情況檢查。開通全校教師教學評價網絡系統,時時接受并反饋學生對教師教學方面的意見建議。另外,學校逐步建立教師的評優機制及量化考核辦法等相結合。對學生實施動態的分班制度及升留級制度。通過上述優化的師生評優等機制,加上民族地區教師一年一次的分層次(小學、初中及高中)考試等,整體上推進民族學校的教育質量。
2.2 雙語教學質性評價模式的建立
2.2.1 教學評價
(1)同行及學生監護人評價
目前,民族地區學校數量偏少,少數幾個學校占據著整個教育行業(市場)。這種現象的存在減弱了民族地區學校之間的競爭氛圍。尤其是前幾年教育資源的整合,學校之間的兼并,流失了一部分師資,增加了整合學校的管理負擔等。最終導致民族學生及監護人沒有翻轉選擇學校等的權利,實質上也削弱了民族學生及其監護人的評價功能的作用發揮。另外若沒有整體的民族教育改革的推進及其大背景的改革氛圍,民族地區同行評價等也只能形同虛設。學校作為教育的一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命運,那么學生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也應該反映出學校的命運。今后要建立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命運共同體不僅符合邏輯,也應該是大勢所趨。眼下教育行業(市場)中的“壟斷”現象危害深遠,亟待改革。因為教育維系著一個國家及民族的命運。
(2)學校考核評價
學??己朔从惩怀龅慕逃虒W質量問題,要抓主要矛盾。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避重就輕。民族學校眼下大多是寄宿制學校,學校不僅要管好學生的學習問題,還要發揮托兒所功能,對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要對民族學生的生命安全要負責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對民族學生的將來負責。改變現狀,讓學校從繁瑣的“保姆式”管理中解放出來,首先必須借助現代通訊及信息技術管理手段,例如指紋簽到、校園一卡通等。最終學校的精力應該花費在教師課堂內外的表現評價上,通過學校組織的觀摩教學、校長及教務部門不間斷聽課、教研室評課活動等,尤其是針對民族學生的基礎知識欠缺等問題的大量課后輔導的檢查結果等等,對教師作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由于基礎的原因,民族學生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在于教師課后的辛勤耕耘。因此,對民族學校整體的評價是民族學校進行教學反思與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2.2 考試評價
以前對西部民族地區主要關注九年義務制“雙基”數量的達標,恰恰忽略了民族地區教育質量的關注。民族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盡人意,其中我們對民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等缺乏以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目前我們針對民族學生基礎等情況在考試考核上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之所以好多民族學生在學校里無所事事等。主要是在學業上沒有負擔,特別是中高考結果的一個評判標準。但中高考周期太長,尤其中考的周期長達九年多,幾乎涵蓋了一個學生一生多半的受教育時間,更致命的是中考成績沒有太多的選拔功能,民族學生選擇的就那么一兩所民族高中,近幾年民族地區異地辦學稍有增加了一些選拔競爭的機會。這種教育的超長周期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約束效力。為了彌補教育超長周期對民族學生評價的影響,民族地區比普通學校更要采取嚴厲的制度與機制作保障。因為民族教育仍處在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為了適應民族教育初級階段的要求,我們應該借鑒內地的做法,為了促進班級競爭的學習氛圍,比如班級也要分重點與普通班,重點班又分為強化和強強班,普通班也分為興趣班、創新技能班。為了提高分班的效果,進行以半學期分班為周期的動態分班制度。并對重點班實施最優的師資配置,并實施重點班學生可以選擇任課教師的動態選擇機制。另外,為了根本上改變民族學校的現狀,民族學校恢復特殊的升留級制度,從民族學生身上找到質性改革的突破口。最終通過彌補教育評價周期超長的不足,以半學期分班、一年決定升留級等特殊措施。使民族學生主動地進入班級安心讀書。從而讓奮戰在民族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從繁瑣的管理性事物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時間研究教學等,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2.3 借助認證等準門檻制度
針對民族學生的實際及長遠發展必須實施頂層設計,借助眼下認證制度為民族學生設置許多行之有效的門檻不失為一種好的捷徑。例如,在中學通過詩詞、寫作、普通話等方面的認證。大學預科階段設置民族語文、漢語文、數學及專業課程方面的認證作為一道道逾越的門檻,并且將這些獲得的證書作為民族學生獲取大學預科合格證書必備要件之一。并通過對預科民族學生在校紀校規方面的底線要求(門檻)設計。若不能達到上述要求中的一項規定要求,就不能獲取預科結業證書,但仍保留預科學籍,繼續(下轉第243頁)(上接第175頁)在預科學習直至合格證書。本科階段民族學生入校初,也要對必修課民族語文、漢語文等課程實施認證免修制度。同時,對大學一、二年級所開設的高等數學、專業核心課等課程加大考試考核力度,特別是通過抽考、教學觀摩、精準幫扶、課后輔導與強化訓練要求等。在大學三、四年級階段加大對民族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民族學生心理素質、公務員及機關事業單位的考試和面試的訓練。通過實施上述預科的核心課程及紀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層層設卡認證,還有本科階段語言類課的層層認證制度等,在低年級階段加大對民族學生學業要求及幫扶力度,在高年級階段加大社會實踐鍛煉及就業方面的指導與強化訓練等,最終抓住雙語教學質性發展的教學主體的核心因素,改變民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態度,產生綜合的學習效應。
2.2.4 教書育人評價
在人類歷史的蒼桑流變中,教師承擔著教化萬民,培育萬代,推動社會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向前發展的重任。同時教師就其自身也應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教師為了在課堂上教書育人,必須有意識地把要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內容結合教材融化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取得預期效果。 教書育人能否收到實效,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在學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雙語教學強調教師要具有學高為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點就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千方百計組織好教學,學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動接近你和求教你,這樣才有教書育人的效果。
3 結語
民族教育要與時俱進,首先要建立民族教育的發展體系。同時要搭乘國內優勢教育資源的快車道,更要利用好現代信息及教育技術的平臺,克服地緣劣勢,逐步地賦予雙語教學新的內涵。民族教育在傳承與改革的沃土中播種現代科技文明的希望。
【參考文獻】
[1]多杰扎西.水中氫鍵的和諧文化探幽[J].中國科技信息2008(17).
[2]祁進玉.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青海民族研究,2003(2).
[3]張婷.淺析雙語教學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7(4).
[4]索南嘉.青海藏漢雙語教學調研報告[J].青海民族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