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茂
【摘 要】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已成為學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厘清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途徑和意義,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取得新進展,對于推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參與;高校管理;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22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106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Significance
Zhang En-mao
(Ningbo Dahongying College,Ningbo,Zhejiang 315175,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management reform,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ways and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new progres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ys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的發展趨勢,是提升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大學生民主法治觀念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已成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高校發展前進的動力之一。學生作為高校管理的重要參與力量已逐步得到確認和認可,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1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內涵和權力范疇
1.1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內涵
從社會民主的角度看,“參與意味著每個人都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應該享有平等學習和表達的權利。是主動自發的、平等的、互動的”1。“高校管理是指大學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結合學校實際,采取各種科學、可行的方法,優化學校管理機構設置和資源配置,為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等活動。”2高校管理權一般是高校根據教育法享有的,為了實現其辦學宗旨、力量或努力。主要包含兩種管理權力:一是政府對高校的管理權;二是高校的自主管理權。
基于以上概念的認識,“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可以理解為: 為實現高校教育與管理目標,大學生以主體身份和意識從高校正式組織分享一定的管理權力,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參與到為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等活動中,從而實現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
1.2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權力范圍
高校學生參與權是指作為高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學生享有的有效參與高校事務管理過程,并能影響高校管理決定尤其是影響自己決定的做出過程的程序性權力。高校學生參與權是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管理的權力,這種學生權力是基于法律或學校管理體質的一種權力形式,作為權力主體的學生或學生組織可以對權力施加一定的影響力,參與學校校務的管理和決策。一般認為,結合學校管理實際以及學生參與能力的實際考量,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內容主要包含學生事務、教學事務、后勤事務以及其他行政事務。
2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途徑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對于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培養民主參與意識,學習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充分體現高校管理的價值及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途徑和方式。
2.1 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
在高校管理系統中,學生的身份是雙重的,他既是管理的対象,同時也是管理者。因此,學生參與管理的方式與公民的基本權利無異。直觀上可以分為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直接參與是指任何學生都有權利和義務直接參與學校事務的決策和管理。”3 如在班級選舉、班級公約的制定的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是參與者,他們的投票直接影響結果的確定。間接參與是指學生通過特定的形式指定特定的人員代表自己管理學校事務,而學生本人則憑惜自身對其代表的監督、罷免等權利間接參與參與學校事務的決策和管理。 諸如“學生代議制”、“專題議案委員會”等就是典型的間接參與途徑。
2.2 個體參與和組織參與
在高校參與的過程中,參與管理的主體可以是團體,也可以是個人。就學生管理層而言,管理集團的核心即為一個團體,如學生會。而在小規模的組織活動中,比如班級公約的制定,學生個體就是參與対象。無論是以個體還是組織的形式所參與的管理活動,最終都會影響其結果的確定。所有的學生不僅可以作為単獨的個人參與到學校事務中,同時,還可以組成各種形式的社團、 組織、集團等,從而實現自己參與學枝管理事務的權利。
2.3 制度化參與和非制度化參與
在高校管理中民主參與的方式還有制度化參與和非制度化參與兩種。所謂的制度化,是指管理活動的組織原則與組織程序不斷取得社會(這里特指學校)的認可,并得到大多數成員普遍遵守的過程。制度化參與的存在就是為了保障學校系統的穩定性,如班級中班干部的選舉,其選舉活動的選舉原則是以學校的規章制度.法律條文為前提,并得到大多數成員的認同。非制度化參與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見性,其行為往往表現為集體性的抗議、游行示威等。
2.4 有序參與的必要性
建立穩定的參與秩序是保障高校管理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程度越高,管理制度、管理體制對學生要求的反應越靈敏”4,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及時有效,從而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高校管理系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直接關系到整個高校系統的穩定性,因此,有序參與高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 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重要意義
學生參與校園管理的深度與廣度有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價值觀的塑造。同時,大學生參與管理可以有效約束學校各項管理措施的出臺和執行,保障學校的各項制度措施可以切實維護學生的利益,從而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參與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3.1 全面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學生與高校因各種管理關系發生的糾紛越來越多,多涉及到招生、處罰以及授予學位等方面,其核心是學生權益保護的問題。在傳統教育模式里,學生是受教育者,是被管理的對象,教師和行政人員幾乎擁有高校所有的管理權力,學生對于高校的管理必須絕對的服從。沒有哪一方注意到學生群體的權力,更沒有誰愿意代表學生維護他們的利益。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去,才可以在學校的發展方向、各項制度的制定、具體活動的實施等各項事務中,才可以全方位的實現自己的權力。
3.2 加快高效基層民主建設
在傳統的“尊師重教”的觀念中,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無條件的接受老師的教導和管理,“尊師”演變成“畏師”,學生總處于被動的狀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平等。高校應該遵循民主的要求,充分調動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有機會再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決定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學校事務,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賦予學生管理權,確認學生的管理參與者地位,讓他們與教師、行政人員一起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高校基層民主建設的核心要求。
3.3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大學的權威是道德上的而不是行政上的,這些機構不能靠武力來統治,不能通過壓制持有不同意見者來維護自己的權威。”賦予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權力,使得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大學各類事務的管理,將大學生的利益和大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對大學負有的管理責任,可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大學管理的各項措施,可以保障學校管理的順利實施。“人一旦能夠控制自己的環境,就比在受他人控制的情況下更能夠負責任地采取行動。”同時,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能夠充分的吸收學生的意見,可以避免因為學生訴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帶來的潛在危險。
3.4 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互動
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就是教師單向的知識灌輸,教學成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準、教學水平和師德師風,決定權在教師手中。這種知識的單向流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如何設計出符合受眾群體的教學制度和教學方式,是高校教學水平的最關鍵的問題,而對這一問題最有發言權的非學生群體莫屬。賦予學生管理參與權,確認學生和教室同等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和教師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決定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同時,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還可以起到評價教學質量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關系,促進高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3.5 推動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傳統的學生處于被動管理的模式已經不再使用于現代教育制度,學校管理層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與民主建設相違背。而作為高等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高校學生的參與符合當前的民主理念,有利于推進民主管理進程,創新民主管理方式。
現代大學制度的重點任務是要完善高校的治理結構,尤其是要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等群體團隊建設。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現代大學制度下的高校治理結構中應該包括學生群體。我國目前的高校治理結構中,政治權力、學術權力、行政權力都被法律和制度認可。但對學生權力部門,缺乏基本的法律確認和制度設計,并且在高校成員和普通民眾的意識中也未完全得到接受,因此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是要重點落實的部分,需要更多的給予關注。只有充分的學生在現代高校中的治理作用,才能達到高校治理結構日趨完善,推動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
【參考文獻】
[1]羅門特G.歐文斯.教育組織行為學[M].竇霖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為鴻學生參與:我國大學生管理創新的動力機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6).
[3]吳靜,斯榮喜.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5(10).
[4]梁瑜.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