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李玉剛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的服務單位,不僅能夠培養群眾的文化素養,對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也有重要影響,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文化館還存在一些建設與發展的問題,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這個方向或者說是目標,在實現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做好群眾文化的建設與普及,符合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方向,還需要文化館以及更多的相關人員積極地參與進來。
一、群眾文藝創作與藝術普及的方法
(一)藝術知識的普及。為了更好地進行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首先需要文化館進行藝術知識的普及,這也是進行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的前提。文化館要利用各種辦法進行生動形象的藝術知識宣傳,比如在基層的文化站中進行文藝匯演,在文藝匯演中利用節目的形式對群眾進行藝術知識的灌輸,還可以用文化站講座、文藝視頻作品、輔導班等多種途徑進行藝術知識的宣傳教育,讓群眾對文藝知識有一定的學習了解,培養群眾對文藝的興趣,有利于后期的群眾文藝創作。
(二)藝術技能的普及。有了一定的藝術知識作為基礎,就可以培養群眾的藝術技能。在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后,群眾就有了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這會更加激發群眾想要進行藝術創作的沖動,創作屬于自己、有特色的文藝作品。文化館可以就群眾的藝術技能進行培訓和鍛煉,比如在文化館的機構中設立藝術技能培訓室,免費進行課堂藝術技能的教學,并邀請知名的老師或者專家進行技能培訓課程與實踐方案的指導,讓群眾有一定的藝術技能,使群眾可以進行藝術創作,實現每個人的藝術創作的渴望。
二、文化館在群眾文藝創作與藝術普及中遇到的問題
(一)政府重視度不高,管理體系不完善。文化館的建設部門是政府,是一個公益性的服務設施。部分政府部門在建設之初并沒有意識到文化館對群眾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性,認為只需要建設好文化館,群眾的藝術普及與創作全靠群眾自己。對于文化館的日常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沒有制訂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文化站管理體系,甚至部分文化館原封不動地借鑒其他地方的管理制度。
(二)文化館人員的素質不高。文化館的作用在于提供群眾藝術普及與創作的環境,在目前的文化館中,管理以及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鄉鎮、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員是村級待業人員、小區居委會人員兼職等,對于藝術的專業知識不足,藝術素養不高。
(三)文化館設備陳舊。目前,文化館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不健全,使用的設備過于落后,群眾在文化站中不能夠全面地吸收到有用的藝術資源。文化館使用的設備與先進的信息時代不相協調,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三、文化館群眾文藝創作與藝術普及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認識文化館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文化館的管理工作是有效服務于群眾的重要因素,一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讓群眾能夠更好地體驗到文化館給群眾帶來良好的藝術體驗。首先政府要認識到文化館的重要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其他地方文化館的管理制度,探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體系。
(二)提高文化館人員的綜合素質。文化的人員要進行專業的人才招納,使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有一個專業的水準。可以是有文化知識的文化工作者,通過引進專業的人才壯大文化站館的工作團隊,同時要針對目前的文化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綜合業務素質。
(三)引進先進的服務設備。可以通過建設互聯網服務體系,讓群眾文化與時代的發展方向相結合,引進先進的硬件設備,如互聯網的云技術、多媒體藝術體驗設備等。實施全民藝術普及計劃旨在通過藝術知識、藝術技能、藝術活動和藝術欣賞等普及工作,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和藝術素養在群眾需要進行藝術資料查閱、藝術信息了解時,能夠高效、簡單、及時,促進群眾文藝的創作,推動全民藝術普及。 文化館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機構,要實現“全民藝術普及”,現階段目標首先要立足弱勢群體,讓藝術層面富足的優勢群體共同帶動藝術層面貧瘠的劣勢群體。這是體現文化均等性的重要舉措,是“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社會關注中最缺失的一個部分。少數優勢群體的藝術“先富”永遠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全民藝術”,如果文化館的藝術資源不向弱勢群體傾斜,那必將進一步加劇全民的藝術貧富差距。“全民藝術普及”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是促進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方向性全新概念的提出。
四、群眾文藝創作與藝術普及的實現途徑
(一)以點帶面。全民藝術普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以點帶面,以少帶多,以強帶弱。文化館的主要職責是培訓縣級文化館藝術骨干,由他們帶動本區和縣、鄉鎮、村的社區文藝骨干以及社會志愿者隊伍,再由這些人撒網式鋪開進行藝術普及。充分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以百帶千”的層層深入普及方式的優勢。需要明確的是,這種“以點帶面”的普及方式需用相應文字約束執行,類似定向委培的概念。
(二)里應外合。全民藝術普及的承載主體首先要積極主動承擔起職責重任,各各學校、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定期組織員工唱歌、跳舞,如組建合唱團、舞蹈隊,定期請專家授課,提高員工的藝術修養,進而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工作積極性,社區亦可如此。文化館作為外延的社會責任主體,除了要做好弱勢群體的藝術普及外,還要通過廣場活動、特色活動、團隊活動、節慶活動、賽事活動,提高全民的藝術知識面。
(三)有效引導。藝術普及工作既要以人為本,也要循循善誘。“以人為本”體現在我們提供的藝術項目和授課方式必須是受眾群體普遍喜歡的。因此,要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階段性的、不同的藝術服務。但我們也常常說,文化消費是需要引導的,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循循善誘,引導群眾文化消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責任主體需逐步引導不同階層的社會群體去感受不一樣的音樂氛圍,而不是放任他們一直處在某一個階段的欣賞水平。
五、結束語
開展“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對于國家而言,是有效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和諧的社會局面。“文藝創作與全民藝術普及”可以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讓青少年知書達理,讓殘疾人敞開心扉,讓更多人放下手機,關注藝術,健康生活。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不能扮演搬運工的角色,僅僅只是傳遞藝術知識,而更應該像耕耘者,在“全民”心中種下熱愛藝術的種子,培養他們積極參與藝術活動的那份熱情,這才是真正的、活態的“文藝創作與藝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