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義
亞斯貝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是陶冶,良好的班級文化就像一個大磁場,以巨大的磁力吸引著學生;又像一個大情感場,產生一條條情感鏈,形成一股股強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位學生的心田,驅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產生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無形力量,從而產生自主、自求、自得、自樂的強烈愿望和具體行動。
教室文化建設是一門科學、一種藝術,更是學生生命活力的外顯,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僅能給學生以知識,還能創設出一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凈化心靈、陶冶精神的環境。因此,做好教室文化建設,營造一個靈動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整潔、美觀、優雅的室內環境能夠使人產生良好的心境,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空間,可以催人奮進,可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作為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帶領學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建設一個充滿智慧、富于個性、洋溢濃郁文化氣息的教室,讓教室成為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的空間,成為師生心靈交匯的場所。
因此,在我的帶領下,我和我的學生們共同快樂地創建了我們的班級教室文化。教室里前后各有一塊黑板,前黑板是上課文時使用,后黑板我們給它取名叫“豐收園”,由板報小組負責整理當天所學的數學公式、定義,科學、品社里的重點內容,語文中的名言警句、基礎知識等,學生每天看到后黑板上有條理地整理出來的知識,就不用再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這真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它不但美化教室,而且能讓學生輕松記住當天所學的知識。教室左前角是班級圖書角。開學時,學生們把自己的圖書貢獻出來(因為在農村,學校沒有正規的圖書室供孩子閱讀,農村孩子也買不起大量的課外書。)與大家分享。孩子們給這個圖書角取名“海納百川”。圖書角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主、溫馨的閱讀空間,讓他們去領略知識的魅力,感受濃濃的人文氣息。它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讓師生油然產生對知識的崇尚和渴求。懷著“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說話”的初衷,我和學生將教室左面的墻壁設計成兩塊墻報:一塊叫“百花齊放,心暖花開”,學生自掘自播,自己動手,他們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此墻報上。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被展示在“百花齊放、心暖花開”的展示臺上后,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激勵他們更努力地去寫好每一篇習作,正如春天能使百花齊放一樣,展示臺也能溫暖、鼓勵學生稚嫩的心靈,讓他們心暖花開!“百花齊放、心暖花開”是學生施展才華、傾訴心聲、掘取知識的寶庫;另一塊墻報叫“我們的成長足跡”。這塊墻報主要展示學生的畫畫、手工等,隨著季節的變化孩子們將教室裝飾成不同風格的畫展,讓教室充滿溫馨的生活氣息和濃濃的童趣。在讓學生創建教室文化的同時,一個個富于無限創造能力的靈魂,一顆顆即將點燃的火種也就隨之誕生!
教室后方靠窗處是“走進自然”,在這里四季常綠的植物、美麗的鮮花成了主角,它們伴隨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教室文化的建設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積極健康的內容,把對學生的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種意境,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熏陶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來到教室就感到文化的氣息,走進教室就有精神受洗的感覺。因此 ,要積極營造靈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教室文化展示自己的才華,樹立起自信心,讓學生心暖花開!
參考文獻: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