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李玉剛
群眾文化是現今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但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有些群眾文化作品自身缺乏內涵缺乏創新性和豐富性。為了更好的提升我國群眾文化的內涵,在闡述現階段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狀況的基礎上,分析影響其內涵提升的因素,并提出幾點相應的策略。
一、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提升我國全民素質
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主要是為了提升我國全民的文化素養,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并掌握我國的優秀文化,在這樣的發展狀況下,注重文藝作品的創作質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眾文藝的內涵。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欣賞水平逐漸提高,群眾文藝作品慢慢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將群眾文藝作品達到巔峰狀態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群眾文藝作品還應具有藝術性。一切負責任的藝術創作都應該具有藝術性,專業藝術創作如此,群眾文藝作品更應如此。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更多激蕩人心的藝術作品來引領群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
二、抓創作導發揮示范引領
我們文化館一直以來就肩負著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輔導、排練、演出的重要職能,而群眾文藝作品的內涵,往往決定了作品的質量和水準,也是一個作品的價值最終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關鍵所在。群眾文藝作品的內涵是它的思想性。一個好的文藝作品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必須反映出人民群眾心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或是表達對現實生活的諷刺,抑或是弘揚社會的正氣,都必須要有它鮮明的主題。
發揮示范引領的群眾文藝創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了很多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群眾文藝精品,努力提升市民大眾文化素養和城市文化氛圍。
三、抓平臺建設促進作品生產
廣大群文創作骨干和文藝愛好者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養料,使群文作品“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滋養心靈、潤物無聲,讓市民大眾可學、可聽、可唱、可跳、可演、可參與、可體驗,涌現出一大批符合“三貼近”要求、表現現實生活的群文節目和作品。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積累,群文美術文藝創作水平內涵顯著提升。
近年來,市民文化節成為激發市民文化自覺和文化創造的嶄新平臺,市民寫作大賽、中華古詩詞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群眾的參與,也集聚了一批好作品、好素材。此外,區文化館也通過舉辦群文創作骨干培訓班,幫助基層群文創作工作者提升創作水平;為基層配送社區文藝指導員,輔導市民文藝愛好者提升創作水平。
四、抓基層輔導加強隊伍建設
在創作主體建設上,我們力爭培育、發展多元化的群眾文藝創作隊伍。一方面設立創作專職崗位、明確創作任務和要求、落實創作專項經費;另一方面,面向社會,拓寬渠道,聯動專業院團、藝術院校,催生和打造一批新的群眾文藝創作主體。文化館是群眾文藝創作的主要組織主體。我們堅持把組織、指導、推動群文創作作為重中之重加以推進,不僅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樣式引領生活風尚、傳播核心價值、傳遞社會正能量,而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須著力提升原創能力,以獨到的眼光、以傳承與創新結合的新意、以與時代人民同頻共振的脈動,創造出一批有思想內涵、有藝術品質、有獨特風格的文藝作品;要進一步精益求精,反復打磨,多出精品力作,及時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為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做出貢獻。
五、抓普及推廣擴大成果共享
群眾文化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文化是最深入百姓生活的藝術形式,群文也有著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如何以藝術形式記錄群眾生活,是年輕一代群文人需要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
這幾年,文化館的工作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和拓展,業務范圍涉及理論調研、文藝創作、非遺保護、群文活動、公益培訓、免費開放、期刊發展、藝術普及等等,任務十分繁重。所以筆者覺得應當在合理范圍內把控好文化館的業務范疇和工作總量,明確大方向重點工作的責任主體,不能把“這是文化館不可推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這句話,簡單理解為文化館就是唯一的責任主體,那就難免有些偏頗了。“文藝精品創作”是造福全社會的公益活動,應該是每個有能力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和社會團體,都有著不可推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
六、結束語
群眾文藝作品內涵要提升,就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只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了,作品才會更加打動人,才更具生命力。
習近平同志提出精品的內涵,揭示了精品與民族和時代的關系。他明確提出所謂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同時,習近平同志還重申了文藝的人民性問題,強調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強調了作品內容、情感的人民性,從而揭示出思想精深的另一主要內涵,那就是反映人民群眾的創造和時代精神。中國精神和中華美學精神是藝術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精品力作的內容和形式都應當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站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我們沒有理由不把中國精神和中華美學精神這樣的命題置于它應有的高度和地位。只有當我們實現了整體自覺,才會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和創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