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說起雕刻很多人會想起木雕、玉雕,但是卻鮮有人知“影雕”的存在。影雕起源于清代的“黑白針”工藝,后來隨著技藝成熟才將這一技藝定義為“影雕”。影雕是從石雕發展而來的,卻不同于一般的石雕石刻,它是一種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手工藝雕刻,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刀代筆、聚點成畫。
關鍵詞:純手工影雕;傳承;創新
俗話說:
“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
說的就是惠安影雕
惠安影雕被譽為“中華一絕”
是惠安石雕中最為出色的雕刻形式
幾把大小不同的鋼釬,在大約兩厘米厚的黑色花崗巖上鑿出一個個針眼大的白點,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虛實有機結合,一幅幅黑白分明、濃淡相宜、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的圖案便栩栩如生地躍然石上。冰冷堅硬的石頭就這樣在精雕細刻下,有了生命的熱度。
中國石雕有南北兩個派別之分,北派豪放壯偉,南派婉約精美。南派石雕以福建惠安為典型代表,而清康熙年間惠安石雕大師李周發明的“針黑白”——即成熟于現代的“影雕”,則把南派石雕精巧纖細的藝術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對中國石雕工藝的一大貢獻。影雕藝術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惠安的石雕藝術向全世界更深層地展現了一個更創新、更完美的風格及藝術境界,在世界同行中享有美譽。
影雕是中國藝術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它出自于閩南民間,是傳統手工藝發展出來的一門特色工藝,雖然它的歷史并不長,但它和石雕一直相伴相生,所以也有很多人稱他為“石影雕”,即是石上刺繡,石上作畫,曾被國家領導人贊譽為“中華一絕”。若講影雕的影響力,惠安當之無愧是首屈一指的。以早年的“針黑白”工藝為基礎發展創新。其采用純黑色、青色等純色花崗巖,經過水磨拋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圖像的輪廓描繪出來,根據黑白明暗成像的原理,用特制的鋼頭磨成似針一樣細小的合金鋼,通過運用腕力調節針點的疏密粗細、深淺和虛線的變化,而表現圖像。雕制過程中不允許出錯,首重“腕力”,對“眼力”之要求更為嚴苛。
就石影雕而言,其工藝大致有純手工影雕、手工(電動結合手工)影雕、激光影雕、噴砂影雕、影雕專用設備等。雕刻手法與模式多樣多變,尤以雕制肖像最難,這幅純手工影雕作品《大國工匠》就把影雕的高度展示的淋漓盡致。
這幅純手工影雕作品在雕刻表面進行輪廓描繪后,借由一把鋼鑿釬對照圖檔雕琢而成,全過程不借用任何電動工具,真正純手工。鑿點多變不規則,根據雕刻的題材發揮鑿點的粗細深淺等,這樣更能展現手工的雕琢魅力。純手工影雕一般是慢工出細活,耗時多,比較不容易大批量加工,《大國工匠》這幅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影雕既有攝影光學的同等藝術效果又能體現繪畫筆觸技法,獨具藝術神韻。在現代高科技日新夜異的今天,影雕作為傳統純手工精心制作的藝品,愈彰顯其價值,而且克服了像片圖畫年久會發黃、褪色的缺點,可永久保存。它不僅能充分的表現出原作的真實意境,而且能通過石雕獨特的藝術風格,使祖國的名山大川、英雄人物,乃至世界各國的珍聞異事,盡現在這小小的青石畫面上。
影雕的圖案包羅萬象,選圖廣泛,可入畫者均可為題材。業內常以肖像寫真、婚紗寫真、西洋名畫、人物、動物、山水花鳥、貨幣等分類。影雕只用黑白色來表現過于單調了,工藝師們開始嘗試能用彩色來表現影雕,但普通的水性原料上色不僅顯得生硬,且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明顯褪色。后來找到附著力好、適合在黑白影雕上施色的透明礦物質原料,影雕自此才告別了只有黑白的時代。
后來視為廢石的碎石也被工藝大師重新利用,創造出了碎石雕,突破了平面的局限,有了立體空間,更有表現力,可以渲染恢宏的氣勢,成為惠安石雕新的藝術品種。《海的女兒》這幅作品就是基于對家鄉和惠安女的情節,結合現代元素,把惠安石雕文化、惠安女風情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
一生摯愛影雕,雖然學藝過程枯燥乏累,經常一動不動地上坐一天,但是累并快樂著,因為我學到了想學的東西,所以很充實,但也因為影雕技藝正面臨著斷承的階段而感到擔憂。作為一名惠安石雕的傳承人,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傳播惠安的影雕文化,弘揚“惠女”精神?!坝暗襁@門藝術可以做的空間還很大,我們只不過是接受了一小部分。我覺得我們未來應該做一些讓年輕人喜歡的作品,讓年輕人更容易接近,更愿意去學習這門藝術。”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覺得更要內外兼修,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在閑暇之時,多培養一些業余愛好,作為一個惠安女,應該做到家庭事業共同兼顧,有了家人的支持,影雕事業才會越做越好。
惠安石雕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作為惠安石雕藝壇的后起之秀,我會一如既往用一把細鋼錐譜寫自己的雕刻人生,向人們訴說心中無法割舍下的“惠女”情懷。用一件件優秀的影雕作品來塑造城市的名片,用影雕的形式把經典的人物和事件記錄下來,把傳統精華發揚光大,把老一輩留給我們的工藝美術承載下去。藝無止境,創作好惠安影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才是藝術生命的真諦。
參考文獻:
[1]海峽網記者 陳娜.閩南影雕:石頭上“繡”出的美麗風景[N].福建日報,2018-02-27(012).
[2]本報記者 簡彪.石頭上“繡”出黑白世界[N].中國文化報,2015-08-14(007).
[3]孫山.惠安人:“點石成金”[J].石材,2000(10):36-37.
作者簡介:張月萍(1980.10)女,福建惠安人,現為工藝美術師,惠安辰術雕刻藝術中心總設計師,影雕作品曾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