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一、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商南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以袋料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已是商洛乃至陜西食用菌產業大縣。截止2017年底,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產及相關產業的人口1.8萬戶7.1萬余人,占全縣農業總人口的36%。2017年全縣栽培食用菌8000萬袋,主要品種有香菇、黑木耳、杏鮑菇、金針菇,還有天麻、豬苓等,總產10500噸(干貨),年產值達7億元,農民收入近4億元。現有標準化食用菌交易市場兩個,食用菌龍頭企業4個,有食用菌菌種繁育、栽培生產、產品加工等專業合作社33個,菌種繁育廠8家,家庭農場3家,擁有食用菌生產土專家、技術能手1500余名,全縣農民80%掌握了袋料香菇種植技術。已建成國內領先、省內一流、全市第一的年產3000噸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其中海鑫公司2013年在全國范圍內首創的“食用菌產業循環生產模式”,將二次廢菌料加工成生物有機菌肥,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勢頭良好,農林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快速普及,生產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食用菌已成為商南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發展趨勢及帶動產業脫貧情況
截止2017年底,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產及相關產業的人口1.8萬戶7.1萬余人,占全縣農業總人口的36%,其中帶動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產業3000戶,發展種植香菇等食用菌3300萬袋。在全縣所有農業產業中,香菇已成為全縣農民接受程度和參與程度最高的產業,香菇種植幾乎覆蓋所有鎮(辦),且種植數量逐年遞增,從發展規模、農民收入等各方面綜合比較,食用菌種植已經成為該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主要增收產業。
三、在脫貧攻堅中創新模式及亮點
香菇屬于短、平、快產業。根據這一特點,商南縣委縣政府指定實施了“借袋還菇”脫貧幫扶政策,由龍頭企業負責做好香菇標準化基地規劃設計,指導香菇標準化大棚建設,免費培訓香菇栽培技術,貧困戶負責出菇管理,公司以略高于市場價回收成品菇,政府按照每袋0.5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財政補貼。這樣就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缺資金,自力更生缺技術,銷售產品缺渠道”等問題,與貧困戶在生產、加工、營銷全產業鏈上建立利益聯結,讓貧困戶既無“開頭之難”,又無“后顧之憂”,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這一模式得到了廣大貧困群眾的認可和好評,加上工廠化生產菌袋具有工藝嚴格、技術成熟、成本偏低等優勢,降低了菇農生產成本和生產風險,廣大貧困群眾普遍接受。例如,香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5戶貧困戶已利用這一政策借袋13萬袋,菌袋長勢較好,成活率達到了98%以上,比零散種植戶種植的香菇菌袋成活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左右,零散種植戶種植香菇菌袋成活率在一般在90%左右。
四、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助力精準扶貧的建議
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食用菌產業科技含量。一是組建科研隊伍。組建食用菌科研機構,實行經費撥付與科研成果掛鉤工作機制,主攻科研創新和技術推廣。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創建科研工作站。加大香菇種植、加工新技術的推廣力度。二是加大經費投入。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財政資金,重點用于食用菌科研和新技術、新菌種的研發和推廣。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在穩定發展袋料香菇的同時,加快發展木耳、雙孢菇、草菇、金針菇等品種,積極發展杏鮑菇、白靈菇、茶樹菇、灰樹花、姬菇、大球蓋菇等珍稀菌類。引進推廣新技術,推動季節性生產向全年性生產轉變。四是加快人才培養力度。舉辦學制靈活的各類食用菌技術培訓班,提高群眾技術水平,提高香菇的單產和高品質香菇產量。五是發展精深加工產業,提高質量效益。在傳統的風熱干燥、去雜分類、箱式包裝、冷藏保鮮、浸漬和制罐加工等精深加工外,加大科研力度,積極探索香菇產業在速凍制品、真空包裝制品、飲料、調味品、方便食品、保健品、藥品等方面的研發,延伸產業鏈條,將產品做成產業,最大限度地提高香菇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2.拓展市場,掌握產品交易主動權。一是加快初級市場建設,依托各鎮移民小區閑置門面房,通過政府投資和招商引資等方式,建立集倉儲、分揀、運輸等為一體的香菇交易市場,使當地的香菇產品能在本縣交易,保護廣大菇農的權益。二是擴大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北京、西安、廣東等商南商會的作用,擴大食用菌的對內交易市場和對外貿易通道。加強農村經紀人培訓,壯大本縣農村購銷隊伍。依托各鎮建立的電子商務平臺,依托村部或村商店設立電商村級服務站,擴大互聯網銷售渠道。三是配套做好倉儲物流服務,依托香菇交易市場和農產品交易中心,建立物流信息中心和配套的倉儲貨運中心。依托電子商務中心,建立起收貨、訂單、配送等“一條龍”式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中心。
3.轉變服務職能,強化政策扶持。一要大力推行企業化工廠化生產,企業化生產尤其是工廠化制棒,具有操作管理規范、成本能耗較低、種植成活率高等優點,是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種植水平的關鍵。政府部門應對參與扶貧企業在建廠貸款貼息和機械購置、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補貼政策,支持菌棒工廠化生產和標準化基地建設。二要加強質量監管,組建食用菌檢測中心,制定行業標準,提高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制定香菇生產用木屑和麩皮等原料質量標準,加強食用菌原輔材料和菌種質量監管,確保香菇產業安全。三要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引進一批食用菌深加工企業,鼓勵支持企業通過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實現提質增效。支持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經營大戶,組建食用菌產業發展協會。四要積極打造知名品牌,廣泛利用展會、媒體、互聯網等積極做好食用菌品牌宣傳推介,積極開展商標注冊、無公害產品申報、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認證,提高商南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產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