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 周建容
摘 要: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既能有效保障農產品的品質,更是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茂縣堅持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加快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把特色果、綠色菜、生態畜優質產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來抓,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積極推進品牌農業建設。
關鍵詞:羌脆李;品牌建設;發展
一、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規劃,農業、農村的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社會也對農業農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造農產品品牌,適應農產品消費升級、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民增收,已成為當今社會值得探討的問題。
茂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 隸屬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岷江上游。北、西、南分別與阿壩州的松潘、理縣、汶川相鄰,東與綿陽市北川縣、德陽市綿竹市、什邡市、成都市彭州市等相鄰。2009 年茂縣被四川省列為全省 60 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作為阿壩州的傳統農業大縣,抓住“三區一中心”建設,打造川西北生態經濟示范區以及納入全省“現代農業基地強縣培育縣”的契機,遵循“生態適應性、發展規模性、優勢優先性、產業循環性”的基本原則,著力建設特色生態農業。
茂縣“羌脆李”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7年8月18日至2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茂縣鑫農產業服務公司旗下的“綠羌園”牌羌脆李獲得“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茂縣,年均氣溫11.0℃,無霜期215.4天,年均日照1549.4小時。海拔高低懸殊大,垂直氣候和地區氣候明顯,日照充足,四季明顯,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李子上色。茂縣“羌脆李”,核小而肉厚,加之茂縣獨特的氣候和日照條件,形成了羌脆李特有的風味,備受人們喜愛。
二、品牌建設現狀
為進一步推動茂縣農產品品牌建設,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近年來,茂縣加大了對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發揮政府職能,推進農業品牌發展
切實加強了對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縣領導為組長,縣農工委、縣扶貧移民局、農業局、畜牧局等單位為成員的茂縣農產品品牌建設領導小組; 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夯實品牌質量基礎。加強發展農產品安全認證,提高農產品品牌質量,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
2.打造核心示范基地,實現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
結合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建設,堅持把打造產業核心示范基地與生產過程標準化相結合,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基地。以鳳儀鎮南莊村、南新鎮羅山村、安鄉村為核心示范基地,建立沿岷江河谷海拔 1600 米 -2200 米的河壩及高半山“羌脆李”核心示范區,并通過核心示范區輻射周邊,帶動茂縣其它村寨羌脆李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茂縣全縣已種植羌脆李5萬余畝,產量可達10萬余噸,產值達到6億元左右。
在編制和產業基地建設標準的基礎上,重點通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技術推廣、綠色防控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產品市場開拓等主要措施和手段,重點建設了南新鎮羅山脆紅李核心示范基地 、鳳儀鎮南莊羌脆李核心示范基地。大力開展 “四新”示范和“五良”配套。羌脆李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專家評審并在核心基地建設中得到落實。在基地內安裝標識標牌、生產標準化技術規程標牌。同時,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骨干培訓班,對示范基地技術負責人、專合組織負責人及種植大戶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
3.發展區域特色品種,實現品種良種化
茂縣始終堅持高半山與河壩種植相結合、專業化種植與果蔬套作相結合,走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道路。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提高基地產量、品質和更大的經濟效益。政府鼓勵并積極推動農民建立良種苗圃基地,實現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苗木培育。基地中母本擴繁圃、母本保存圃、苗木繁育圃規劃設計合理,生產種苗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通過培訓水果種植專業大戶進行苗木生產,建立水果新品種苗木生產集散地,實現了基地建設良種苗木的生產和有效供給。
4.多形式并舉,實現生產經營組織化
在生產經營中,積極發揮九頂農牧有限公司、紅星領地酒莊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和南莊青脆李、羅山脆紅李等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的生產主體作用,組織帶動農戶進行生產與經營。在土地流轉、新品種引進與示范、新技術應用、采購處理、市場網絡建設和融資信貸等方面,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予以扶持。及時開展農業生產、農資配送、病蟲害防治等社會化服務,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核心示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的比例達到70%以上。
5.政府促動,實現產品銷售品牌化
在銷售營銷環節,縣政府狠抓品牌建設引導,在“川藏高原”大品牌下,通過制作統一標識、統一規格商標的“羌脆李”包裝箱(盒),積極開展分級包裝等商品化處理,通過包裝和商品化處理促進了品牌建設。
在近幾年的建設中,通過與成都濛陽市場、四海果品有限公司、綠佳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菜園壩市場、盤溪灣市場、奧宇果品有限公司等召開了多次農產品營銷對接會,較好地宣傳產品和品牌,促進了“羌脆李”的銷售。同時,借助聯系企業、市場的網絡平臺,進行茂縣農產品信息發布,展示茂縣特色“羌脆李”;組織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積極參加西博會、農交會等省內外大型展示、展銷、博覽活動,提高茂縣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特色農業品牌意識
茂縣大部分農民的農業品牌意識還比較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茂縣的特色農產品向更高層次發展。應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宣傳形式大力宣傳“三品一標”與商標注冊的重要意義。新聞單位應開辟專欄節目,加大對重點企業、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樹品牌形象,推產品銷售,創馳名商標,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廣大企業主和社會公眾都要增強爭創品牌意識。
2.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典型示范帶動效應
要充分激發涉農主體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的信心和決心,鼓勵龍頭企業創新科技,以品牌產品提升農業產業化的質量。對龍頭企業技術革新,產品宣傳上給予財政資金補助。支持現有的品牌農產品生產經營基地、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檔次,擴大農產品市場美譽度,增強農業產業之無形資產,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3.加強政府扶持力度,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
要建立起“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發展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要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大開綠燈、搭建平臺,在資金、宣傳、稅費、金融、對外促銷上大力扶持本地農產品品牌企業及其他涉農主體的發展。
一個好的品牌,必然要有一個好的口碑,這才能可持續發展。而對于一個農產品牌品而言,其生產過程的標準化是保證它的口碑的必要保障。這就要求我們必需要有一個綜合性科技干部職工隊伍,以加強農產品生產技術指導、銷售服務和品牌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