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欲望主題的書寫在喬葉的小說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始終用悲憫的目光關注城鄉變革背景下社會邊緣群體的心理,借文學的力量剖析人性中最平凡也是最復雜的本性——欲望。喬葉通過欲望探索的視角扼住人性的喉嚨,窺探欲望的善、惡及復雜性。
關鍵詞:喬葉;欲望書寫;人性
作者簡介:杜歡歡,江蘇師范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5-0-01
拉康說欲望是源于缺失,正是人們對缺失的東西的渴望,才使人們陷入了欲望的牢籠。在我看來,欲望源于缺失,更源于需要之上的渴望。喬葉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現代人漸趨外顯的生物性,書寫人的欲望,喬葉筆下的欲望書寫不似衛慧、棉棉那般張揚直露甚至融入“身體敘事”之流。它平靜而內斂、蓬勃而豐富。
1.欲望的善
欲望,常被視為“惡之花”,其實它并非僅有消極意義。因為欲,人們會更加努力,會對成功有更強烈的渴求。《山楂樹》中的愛如,原本在小縣城里教書,幾次或真或假的相親事件“造出來的聲名卻把愛如弄成了一個眼比天高卻又不知道天到底有多高的尖心女子,讓她進退兩難,好不狼狽……。”出于對新生活的渴望,愛如不甘心將就自己的感情和事業, 她毅然決定參加市教師招聘,最終她得償所愿成了市里的老師,在更廣闊的工作環境中愛如也如愿地收獲了自己渴望的愛情。《鱸魚的理由》里,鱸魚急于跳出枯燥倦態的婚姻,她四處“勾引”男人,試圖擺脫厭惡的丈夫。“獵艷”的欲望一直控制著她,我們無法用所謂的道德去評判鱸魚的欲念。如果說,“獵艷”之欲在婚姻的圍墻內是不道德的話,那么鱸魚對自由生活渴求的欲望又何嘗不是種“美德”呢?而在這類文本中,喬葉不是用常規的道德標準去評判欲望,而以小說的道德去剖析。因而在她筆下,欲望的意義更具豐富性。
2.欲望的惡
耶穌曾說,人生而有罪,這罪即原罪。有罪就有罰,這罰就是救贖。世人應該拋卻心中的惡欲尋找自我救贖的道路。《圣經》里有這么一則故事:婦人因為偷情而遭到懲處,圍觀的人群欲向婦人投擲石塊,耶穌說,你們之中誰是無罪的便可隨意懲處婦人,眾人啞然。可見,欲之惡是存留在每個人身上的。
《認罪書》中的金金便是這么一個被惡欲沖昏頭腦的“擲石者”。“那時候的我嗜惡如命——當然,僅限于他們的惡。”在金金眼中,身邊的一切都是有罪的:母親為了生存和不同的男人生下了幾個哥哥及自己,她痛恨疼愛自己的母親更痛恨同母異父冷漠無情的哥哥們,甚至在得知善良的啞巴是自己的父親時企圖把他推到井里淹死。“我怨恨啞巴,因為不能痛痛快快怨恨母親的緣故,我便更怨恨他。”帶著惡欲,金金報復起身邊的一切:為在醫院立足主動勾引院長兒子并在工作穩定后一腳蹬了對方;為報復情人梁知,在懷著梁知孩子的情況下虛偽地同梁新(梁知的弟弟)結婚,并惡意攻破每個人的心理底線,無情地揭開梁家人隱藏的罪惡……此時的金金有著嗜惡的樂趣,她“作惡”的出發點都是一己私欲。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部分,撕裂他人之惡的金金則停留在本我階段,她永遠都想不到要去審視自己的欲念。
金金無情地摧毀了梁家虛偽的表象,由現實的惡追溯到歷史的惡。惡欲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梁知、梁新、張小英、秦紅等人,金金作為惡欲的導火索引燃眾人“平庸的惡”,推倒了他們丑陋的面具。梁知深陷權欲的牢籠,不惜犧牲自身的親情與愛情利用善良的梅梅為自己的仕途牽線搭橋,直至慘劇發生仍不思悔改,還在為自己的欲念狡辯;張小英、秦紅為滿足自身情欲眼睜睜看著梅好母女墜入深淵卻無動于衷;鐘潮為了滿足自己“正當性”的窺視,任憑鐵衛紅等人對梅好進行無恥地折磨……在權利、金錢、生存的驅使下欲望的惡已達到狂熱狀態。
3.欲望的復雜
欲望是人的本性中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需求,本無善惡之別,這就注定了其本質的復雜。在喬葉一系列關于欲望書寫的小說中,女性群體一直是她關注的焦點。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是欲望復雜性的代言人。
“小時候家里糧食不夠吃,一到春天,媽媽就開始取出地窖里的紅薯,我們就吃一天紅薯吃一天窩窩頭……后來,生活好了些,我們就變成吃一天窩窩頭吃一天花卷……再后來,我們開始吃花卷和白饅頭。直到現在,我們天天吃的是白饅頭。甚至有時候都吃膩了。……因為每當進入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時,你就不想再回到從前了。我也一樣。”[6]p 127冷紅以最質樸的比喻坦露內心的欲望,也許欲望的膨脹是以擠壓人性的善為代價的,可在冷紅們身上,欲望的“惡”并未吞噬掉善。為了生存,他們犧牲了人的尊嚴卻又時刻捍衛這微弱的尊嚴。冷紅最終拋卻自己的金錢欲望配合妹妹報警抓住了搶劫犯,但警察的眼神、輿論的漠視甚至回來報復的搶劫犯都在告訴她,她是卑賤的,是為社會所不齒的。淳樸的本質讓冷紅陷入了行惡不能,行善又痛苦的復雜漩渦里。《我承認我最怕天黑》中的劉帕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白天的她是位優雅得體的小公務員,夜晚則受情欲支配有著病態的情感觀,她甚至主動開窗迎接那不道德的情欲以期釋放自己陰暗的隱秘心理。金錢權利的壓制、情欲的把控、城鄉對立背景下底層人群急切的生存欲念……種種畸形壓抑的欲望使現代人的人性被異化,被扭曲。人類跌進了欲望的沼澤中,似乎越是努力掙扎越是深陷其中。
參考文獻:
[1]喬葉、張麗軍.內煎熬就是作家自己和自己打架[J].貴州民族報,2015,(9).
[2]雷達.近三十年中國文學思潮[M].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3).
[3]喬葉.山楂樹[J].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06.
[4][5]喬葉.認罪書[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11).
[6]喬葉.我是真的熱愛你[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4).
[7]喬葉.最慢的是活著[M].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