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山
摘 要:2011—2017年柳城縣農業局高度重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工作,認真按照項目實施方案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實開展各項工作,項目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F將項目取得的成效總結如下。
關鍵詞: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項目成效
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情況
恢復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設置,在全縣12個鄉鎮成立了農業技術推廣站,落實了人員編制。鄉鎮農技站為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農技人員工資收入與基層事業單位平均水平相銜接,其人、財、物由縣農業局統一管理,鄉鎮人民政府配合縣農業主管部門做好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協調、監督和政治思想教育,即實行以“縣鄉共管,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完成了“三權”移交。
二、主要成效
1.穩定了農技推廣隊伍,樹立了農技人員新形象
項目實施后,進一步強化了農技推廣公益性,農技人員可以專心搞技術推廣,心情喜悅,干事熱情高漲、責任心增強。各農技人員搶抓農時、不分上下班、不分周末迅速深入到自己所包片的示范戶村屯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強農惠農政策,開展培訓和并面對面的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還創新服務方式通過發放聯系卡片、編輯技術短信的形式進行指導。實現“三滿意”(黨政滿意、自己滿意、農民滿意),樹立了農技人員新形象。
2.科技示范戶培育和輻射帶動作用效果明顯
通過集中培訓和農技人員零距離指導,示范戶種養水平得到提高,效益上了一個新臺階,示范戶水稻平均單產比上年提高10﹪;甘蔗畝產平均預計比上年增加0.4噸,增幅達11﹪;水果畝產平均比上年增加245公斤,增幅達12﹪;桑蠶畝產繭平均比上年增加27公斤;食用菌平均每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公斤。并通過他們帶動周邊發展取得較好成效。例如:鄔桂文、男,大埔鎮鄔家屯人,農業推廣補助項目科技示范戶,蜜橘種植戶。接受縣農業局技術培訓和農技指導員長期技術指導后率先推行“沼-果-燈-捕食螨”等生態農業模式。水果品質和產量大幅提高,平均畝產由原來的5000斤增至7000斤,價格比同等條件下的水果高0.2元/斤。并帶動本屯農戶種植蜜橘,全屯蜜橘種植面積1450畝,人均有果7畝多,產量2720噸,產值680萬元,水果產業收入占該屯總收入的90%以上,全屯人均水果收入達3.48萬元。目前全屯已形成以依靠水果為主要收入的特色支柱產業村屯。廣西新農村建設大集暨第五屆柳城生態蜜橘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就在該屯舉行。項目實施后全縣涌現出了許多象鄔桂文這樣的示范戶,示范戶培育和輻射帶動取得較好成效。
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項目實施后,對我縣的農業生產產生了具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業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生產,促進了農民增收,提高了我縣主導產業的種植效益,加強和壯大了我縣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促進了可持續發展。 體現在:
(1)農業生產由粗放經營向高產、優質、高效轉變,實現了農民增收。通過項目的實施,讓農民積極采用新技術發展生產,促進了農業生產逐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農業生產率提高,生產效益也隨之提高,實現了農民增收。
(2)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經營水平。通過項目的實施,規模種植戶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大膽地嘗試規模經營,許多種植戶看準行情,高度集中勞力和資金擴大種植,一些農戶承包幾十甚至一百多畝發展蜜桔、食用菌、和甘蔗生產。
三、促進了主導產業發展,實現產品優質、安全
1.糧食生產:全縣糧食播種面積48.153萬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00.7%;糧食產量15.46萬噸,完成目標任務的101.7%;
2.水果生產:果園面積20.48萬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02.4%,產量預計超25萬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桑蠶生產:桑園面積14.98萬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04%;鮮繭產量1.69萬噸,完成目標任務的112.7%;
4.食用菌生產:面積為744萬㎡(含袋栽),完成目標任務的176.5%;預計產量3.344萬噸,完成目標任務的172%。
5.甘蔗產業穩步發展,我縣已被列為廣西蔗糖產業發展重點縣,面積和總產量在全區縣級區域中均居第四位??h甘蔗研究中心在成功選育甘蔗新品種 “桂柳一號”、 “桂柳2號”的基礎上。又培育了優良甘蔗新品系3個,其中“柳城05/136”表現優異,“柳城05/136”被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列入重點示范推廣品種并通過農業部審查。
各大產業的農業經營戶,在生產過程中,普遍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物防病治蟲,一些高毒高殘留藥物已基本淘汰。并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技術,科學施肥,種植業朝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這類種植業投入產出率高、產品適銷對路、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