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賢軍
摘 要:農業在我國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農業種植相關工作,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和產量,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為國際長治久安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優質農產品可用于出口,能夠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關鍵詞:農業種植;影響因素分析;對策
農業種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種植的最終結果造成不利影響。同時,農業種植也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要提高農業種植的科學化、生態化和規模化是我國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本文從氣候、土壤、技術條件以及種植者的綜合素質這四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提出合理的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一、影響農業種植的相關因素
1.氣候
農業種植深受氣候的影響,氣候是影響農業種植的基本要素之一,氣候條件包括降水量、日照強度及時數、溫度、濕度等。同時,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應當得到重點關注。例如寒潮、干旱、霜凍、洪澇等自然災害將會嚴重影響農業種植的方方面面。在極端的氣候變化情況下,農業種植的產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2.土壤情況
土壤條件是農作物獲得各種所需營養成分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農作物生長和發育的必要條件之一。土壤肥力是保證農作物高產的有效手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種植者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過度施肥的情況,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短期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長此以往,將對土壤情況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容易造成土壤荒漠化和鹽堿化的出現。
3.農業技術水平
農業技術水平一方面包括農業自身發展所要求的技術情況,即是否能保證農業種植的順利進行。科學的種植技術能夠有效規避氣候、土壤等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農業種植的損失。另一方面在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進步,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實現農業種植規模化生產的重要條件。農業機械化可以減少種植人員配置問題,合理釋放勞動力,節省時間、人力以及物力。
4.農業種植者的綜合素質
我國農業種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種植者整體素質差異較大。尤其在農村地區,種植者仍然以較為落后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種植,缺乏系統的農業種植相關知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氣候條件的好壞決定農業種植的優劣。同時,更多人口向城市流失使得農村地區的勞動力人口下降,有素質有文化的人口難以選擇留在農村,這就使得農村的農業種植發展變得更加緩慢。所以,提高農村農業種植者的素質勢在必行。
二、改善農業種植的有效對策
1.建立完善的氣象災害監測及預防機制
結合各地的氣候條件制定和編制氣象服務工作預警預案,使得在極端天氣出現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及時處理,減少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各種損失。加強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防控,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突發性氣象災害應當及時準確發布,并引導相關人員及時做好防災減災工作,使氣象災害預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極端天氣造成的各種農業損失。
2.合理使用化肥
從我國農業發展的歷程來看,依靠經驗施肥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這種傳統的施肥方式使得化肥對土壤養分的破壞度較大,不利于精準農業的發展形勢。要做好保護土壤工作,減少荒漠化和鹽堿化情況的發生,從而實現精準施肥。一是要有差異性,對不同區域的土壤養分進行科學實驗和測試,使土壤養分測試具有高度的精準性。二是要具有合理的施肥模型,從而使得施肥決策能夠做到合理有效。三是要保證施肥方式科學合理。只有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才能有效保證精準施肥得到健康發展,使土壤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依靠不同區域的土壤養分狀況差異,針對性的提高土壤內部各種養分的循環速率,盡可能減少相關損失,促進土壤良性發展,為農業種植提供有效的沃土。
3.提高農業現代化技術水平
加強科技創新,對作物種子進行改良,做好種子普適性及防治手段等工作,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種植的效率,同時也是減少氣象災害對甜菜種植影響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強科技創新,從技術層面解決種植病蟲害防治能力較低的難題,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與產量,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吸收相關領域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培育和構建創新團隊,加強有關高校科研與技術創新的結合,為農業種植提供堅實的技術后盾。
4.提高農業種植者的綜合素質
縮小農業種植者的綜合素質,重點在于保證農村地區具有合適的勞動力人口,將更多有文化有素質的人口吸引至農村,這就要求做好農村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讓他們能夠在新的地區實現自己的理想,研制出新的農業種植技術。另外,也需要加強對農業現代化技術的宣傳,讓農業種植者學會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種植方法進行農業種植。
三、結語
農業種植離不開各個方面的相互配合,只有做好這些基礎工作,才能有效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未來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更為先進的技術,這就要求必須不斷加強研發和吸收國內國外的先進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新的契機。對農業種植各種因素的分析,旨在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和產量,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浪,賈靜,化肥施用量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分析[J],四川糧油科技,2015年01期.
[2]杜青林,著力構建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J],求是,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