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成
摘 要:大豆病蟲害是對大豆質量和產量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嚴重制約大豆產業健康發展。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以及有效防治病蟲害措施,既與農民的利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是農業科技工作人員的首要任務。本文對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大豆這種重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對于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豆在我國不同地區均有著較強的種植適應性,不僅能夠帶動地區農業的發展,而且可以增加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大豆種植區域廣泛。但是,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會對大豆產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不斷改進各項技術措施。
一、大豆種植技術
1.種植密度。在種植大豆的時候,品種相同的通常要在暖區進行密植,在寒區進行稀植。在溫度較為干燥的地方,可以實行密植;在澇洼、冷涼區實行稀植。為了對大豆的種植株數予以明確,務必要采用均勻種植,尤其是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確定種植株數。在種植過程中,還要積極采用平播的方式,將種植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并立足于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嚴格調整行距,使株距種植更為合理。
2.窄行密集式的種植方案。窄行密集技術作為大豆種植的常見模式之一,由于能夠提升大豆產量,保證種植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與此相對應的,由于縮短了大豆植株之間的距離,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畝大豆幼苗的正常生長。首先,該種技術對大豆的品種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植株生產周期較長、成株較高的大豆品種,不能采用窄行密集模式進行種植。由于只有植株較小的品種才能使用窄行密集進行栽培,因而需要注意植株的選擇,播種時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保持深淺一致,才能保證最佳的效果。如果植株的深淺不一致,極有可能造成大豆苗發育不良,出現減產的情況;其次,在保證科學種植的基礎上也要合理的進行施肥。大豆的種植肥料通常選用磷氮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肥料的配比。
3.三壟種植。壟斷分層式的種植方案主要是在壟體的下方位置進行科學施肥、使用機器進行調整、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控制植株之間的密集程度,最終實現提升大豆實際產量的根本目標。在進行壟斷分層方案的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事項:首先,應注重大豆種子的挑選,綜合考慮大豆生長區的氣候環境、溫度以及降水、土壤等情況,保證產量,降低災害影響;其次,加強壟體的傳送能力,保證土壤的實際輸送效果,確保肥料的功效;第三,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機械化播種,實現提升發芽率、畝產量的預期目的;第四。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定期翻耕,確保土壤疏松程度,為大豆的生長提供土壤條件,最后,要對大豆進行合理的施肥,在確保有機肥施肥科學性的基礎上,合理的增加配方肥,保證土層中的營養。
4.栽培管理。要想大豆優質高產,就要把握好大豆的播種深度和種植時間,若是播種深度太深或種植時間過早,可能導致病蟲害的發生。在施肥的時候,應把有機肥料的用量適當加大,采用科學合理的施肥手段進行施肥,同時,還要準確把握氮、磷、鉀肥比例。只有合理分層施肥,將施肥用量把握好,適當加深施肥深度,才可以確保大豆根系更好地吸收養分和水分,為大豆的穩健生長奠定基礎,使大豆產量提高。
二、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1.大豆霜霉病災害。大豆霜霉病在果實、葉子和幼苗部分發病,對大豆植株有極大的危害,會使大豆質量和產量大幅度降低。潮濕、陰暗多雨的環境會提高霜霉病的發病幾率,只要連雨天氣出現,種植戶就應對大豆的生長情況予以關注,把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工作做好。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主要爆發于每年的六月中旬或下旬,若是在這一時期沒有進行有效防治,七、八月份病害就會大面積爆發而不能控制,直接造成大豆產量減少。防治此類病害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農業防治。借助種子輪作種植的方式,將種子抵御病害的能力提高;二是藥劑防治。使用百分之二十五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根據種子重量的百分之零點五拌種。田間發病的時候可以使用甲霜靈八百倍液噴灑或乙磷鋁三百倍溶液,每畝用四十公斤左右的藥液。
2.大豆蚜蟲。大豆蚜蟲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大豆蟲害,直接影響大豆的健康生長。大豆蚜蟲又稱為蜜蟲和膩蟲,高發期會對大豆植株的籽粒和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其中,在大豆生長點、幼嫩葉和頂葉背面最容易發生蟲害,蚜蟲借助刺吸汁液危害大豆植株,或造成大豆整個植株矮小、大豆葉子卷曲,對大豆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大豆蚜蟲還會對病毒進行傳播,使大豆產量極大減少,降低大豆籽粒的品質。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是大豆蚜蟲的爆發時期,若是高溫天氣或氣候干旱,會加重大豆蚜蟲的危害性。防治此類病害主要采用的是藥劑防治,種植戶需要使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灑,或40%的樂果乳油800倍液進行噴灑。每畝用15~20毫升的10%溴氟菊酯乳油,每畝用10克的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兌水40-50公斤噴霧。
3.大豆根潛蠅蟲害疾病。大豆根潛蠅是大豆種植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類疾病,也被稱為根蛆該種蟲害通常對大豆的幼苗破壞較為嚴重,在幼苗期如果植株被大豆根潛蠅破壞,會在根部形成蛆道,幼蟲的糞便殘留其中,使得根部出現潰爛的情況。如果大豆根潛蠅蟲害處理不及時,極有可能致使幼苗出現矮小的情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大豆幼苗大范圍死亡。通常情況下,根蛆一年繁殖一次,幼蟲寄居在根皮腫瘤位置度過冬季,春天時成長。由于大豆根潛蠅生長的位置多為植株的根部,因此對幼苗的傷害極大。當前階段,較為有效的大豆根潛蠅蟲害防治方法為藥物抑制法,主要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根據大豆的品種、數量等情況,提取部分樂果乳油,然后添加適量的水并進行攪拌。當大豆種子為五十千克時,樂果乳油的重量為零點三五千克,添加兩千克左右的水;其次,將藥物均勻攪拌后,使用噴霧器等設備將藥品噴灑到大豆種子上,完成工作后,將大豆種子平鋪,進行晾曬。每年的春季是大豆根潛蠅蟲成活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在春季開展防護工作,藥品應選用敵敵畏,藥物的劑量應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與樂果乳油配方藥劑相同,使用噴霧設備對大豆植株進行藥物噴灑。
三、結語
在大豆的種植過程中,為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與大豆的實際產量,需要對病蟲害進行預防與治理。種植戶或種植單位應該結合大豆植株的實際生長情況以及病蟲害集中爆發的時間、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防治工作,采用農業防治與藥物防治相結合的模式,保證大豆的實際產量。
參考文獻:
[1]江治良,余建忠,張薇,余星.淺談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6,36(09):96-97.
[2]莊巖.淺談大豆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