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霞
摘 要:近年來,水稻稻曲病的發生危害日益加重。據2013~2014年對我省生產主栽品種的調查統計,稻曲病的自然病穗率最低平均達到5%左右,最高可達22.71%,重病田塊病穗率可達80.55%,病穴率平均達到78.36%,最高可達100%。稻曲病不僅影響產量,且因病菌含有毒色素,對人體的健康有不良影響,同時受染稻谷加工后品質和商品性都明顯降低。
關鍵詞:水稻; 稻曲病 ;發生特點 ; 防控技術 ;對策
一、水稻稻曲病癥狀
水稻稻曲?。╮ice false smut)又稱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其拉丁學名: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由于感病后的稻曲表面厚垣孢子粉狀,因風雨或手動而脫落成粉霧,故農民也稱該病為“灰包病”。該病只發生于穗部,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內外穎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后包于內外穎兩側,呈黑綠色,初外包1層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綠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風吹雨打易脫落。
二、水稻稻曲病的發生特點
1.病害侵染循環特點。病菌由落入土壤中的菌核或附著在種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7~8 月當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適宜條件時萌發產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借氣流傳播,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侵入水稻花器及幼穎,造成谷粒發病。后病菌落入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成為下年初侵染源。
2.危害特點。稻曲病對產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結實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產量損失隨著每穗稻曲數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情況下,每個病穗上有稻曲病粒1~2 粒則可造成減產5%左右,每個病穗上有稻曲病粒3~5 ??稍斐蓽p產10%~15%,每個病穗上有稻曲病粒10~30 粒可造成減產8.5%~45.5%,空秕粒達30%~40%,千粒重下降5%以上。
三、水稻稻曲病的流行原因
1.菌源。菌源是稻曲病發生的先決條件,其菌源數量與發病程度呈正相關,凡是上一年發病的田塊,第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病,并且近水口處、田邊四周發病較田中間重,而帶菌種子則可以遠距離傳播。防治不當或不防治,造成田間菌原的大量積累及致病力的增強是水稻稻曲病發生危害逐年加重的直接因素。
2.品種抗性。從品種調查情況看,只要有菌源存在和具備病菌侵染繁殖的各種條件,幾乎所有的品種都能感染稻曲病,沒有對稻曲病表現高抗性的品種,但是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之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這種抗性差異與水稻某些株型性狀、品種類型、生育特性有密切關系。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發病重,粳稻比秈稻發病重,矮稈、穗大、葉片寬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適宜密植的品種有利于稻曲病的發生。
3.氣候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是造成病害大發生的主要因素。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揚花期,雨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為病害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與水稻易感病的生育階段相吻合是造成病害發生流行的關鍵。水稻破口前后幾天的降雨量與病穗率關系密切。濕度主要影響稻曲病菌的侵入能力與發病的普遍程度,溫度對稻曲形成有明顯作用,故與發病輕重程度關系明顯。
4.栽培管理。如果農藝措施不當,栽培管理粗放,密度過大,灌水過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穎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長茂盛,若氮肥施用過多,會加重病情的發展,病粒數亦相應增多。目前在水稻生產中,過量施用氮肥(尿素、碳酸氫胺等),磷肥、鉀肥、微肥用量偏少或不用,農家肥等有機肥施用量嚴重不足,致使水稻營養失衡,濃綠茂密,抗性減弱,稻曲病發生逐年加重。
四、水稻稻曲病防控關鍵技術對策
1.選用抗病品種。水稻品種間抗性差異明顯,選用抗病良種是防治稻曲病經濟有效的措施。根據多年鑒定調查,可選用目前在田間表現抗病的品種如宜香2115、D優6511、K優877、川香198、C優2095、F優498等。
2.種子消毒處理,適當播期。播種前用15.00%三唑醇可濕性粉劑100~150 g拌種子100 kg,24~28 h后不經催芽直接播種;或用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浸種1~2 d。根據不同水稻種植區域氣候特點,通過播種期的調節,將水稻揚花期錯開處暑前后的一段時間連陰雨的天氣,對于高山、半高山地區可選用早熟品種或適當提前播種,以避開抽穗揚花期間陰雨天氣,降低發病率。
3.改進栽培技術管理。搞好水稻健身栽培是預防稻曲病的最佳農藝措施。發病稻田秋季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以便將菌核埋入土中;春季清除病殘體及田間病源物;水稻插秧前打撈田間漂浮的菌核,以減少侵染源。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保證田間通風透光。使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在肥料運籌上,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狀況,正確把握好施肥量和施肥時間,采用平衡施肥法。穗肥使用氮肥過多,過遲的水稻抽穗后生長嫩綠,寄主抗病性下降,易感病。水稻穗肥不要偏施氮肥,以適量使用氮磷鉀復合肥為好。
4.科學用藥技術,防治時期是關鍵。目前,藥劑防治仍然是控制水稻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選用高效生物農藥紋曲寧(2.5%井.100億活芽孢 水劑或粉劑,蘇科農化)進行防治,防治適期在水稻孕穗后期,即水稻破口前5-7天(含大苞、大肚期)每畝用300毫升兌水50公斤,常發重病區和高感品種可連續用藥二次。第二次,則在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50%左右)施藥,齊穗期防治效果較差,也可選用愛苗、嘉潤。上述藥劑同時兼治稻紋枯病。
參考文獻:
[1]覃瑞德,蔣業釗,張哲,李前琦,翁新輝,唐仁瑞,何少梅,向花香,覃凱旋,莫武平.桂中北稻作區水稻稻曲病發生危害的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7(02):161-162.
[2]盧代華,王劍,伏榮桃,龔學書,張鴻.水稻稻曲病發生與輕簡化防控關鍵技術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15(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