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 楊連坤
摘 要:該實驗是研究機械化直播不同穴距對薏苡產量的影響,結果證明,機械化直播不同的穴距對產量的影響較大,薏苡機直播在行距60cm的基礎上,穴距在25-30cm內為最佳播種密度。
關鍵詞:機械化;直播;不同穴距;產量
機械化播種是當今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薏苡是貴州省興仁縣一個大的農業支柱產業,也是全國薏苡最大的種植和加工基地,在興仁縣一直為人工種植薏苡,目前只有零星的機械化播種,但未有相關機械化直播的最佳穴距數據,本實驗就是為興仁縣薏苡機械化直播提供一個最佳穴距種植規格參考依據。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實驗地點。試驗安排在興仁縣城南街道辦落渭屯居委會池枯墉組,地勢平坦,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海拔1280米,前茬作物為油菜。
2.供驗材料。興仁矮桿小白殼薏苡。
3.試驗農機具。玉米精量播種機JB-160。
4.試驗化肥。有機肥、尿素、三元復混肥(N:P:K=20:10:15)。
5.試驗設計。采用大區對比試驗,小區長18m,寬3.8m,小區面積68.4㎡。6行/小區,行距60cm。A處理:穴距35cm,密度3170穴/畝;B處理:穴距30cm,密度3700穴/畝;C處理:穴距25cm,密度4440穴/畝;D處理:穴距20cm,密度5550穴/畝。區間走道100cm。田間布置圖如表1
6.試驗經過。4月15日畝撒施有機肥300公斤,用旋耕機耕2次,4月17日嚴格按照試驗方案,先整平土地在分廂播種,廂面長18m,寬3.8m;用玉米精量播種機直播,行距60cm;每小區播種6行,每小區用5.13公斤三元復混肥(N:P:K=20:10:15)隨播種時一次施下。A處理:穴距35cm;每穴播種6-7粒;B處理:穴距30cm,每穴播種6-7粒;C處理:穴距25cm,播種時每穴播種6-7粒;D處理:穴距20cm,每穴播種6-7粒。播種結束后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灌,整理好區間走道。當苗在2葉1心時進行間苗補苗定苗,定苗后每穴留4苗。A處理:畝基本苗12680株;B處理:畝基本苗14800株;C處理:畝基本苗17760株;D處理:畝基本苗22200株。中耕除草及追肥:4-5葉時每小區施尿素2.05公斤作提苗(分蘗)肥,淺除一次,10-11葉時每小區施復混肥5.13公斤作穗肥,深除培土一次。農藥施用:6月18日施苯醚甲環唑一次,8月12日施苯醚甲環唑一次。
二、結果分析
1.不同行窩距對產量的影響。本試驗為同一臺播種機直播,采用大區對比試驗,行距為60cm,4種窩距種植規格,每窩留苗數都為4株,從表4中得出C處理產量最高352.16公斤,其次B處理產量為344.17公斤,兩個處理很接近,得出結果為薏苡機直播行距60cm,穴距在25-30cm內為薏機直播最佳播種密度。
2.生育期分析:從表2可以以看出4個處理,生育期在182天;分蘗成穗:D處理最少(1.06個),B處理最多(2.06個),相差1個。
3.經濟性狀:從表3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是D處理,為203cm;最高莖數是C處理,為5.26萬穗;有效分枝數最高的是B處理,為4.76枝;有效穗最高的是C處理,為5.06萬穗;穗總粒數最高的是A處理,為97.10粒;穗實粒數最高的是A處理,為90.52粒;空癟粒最高的是D處理,為10.75粒;結實率最高的是A處理,為93.22%;千粒重最高的是A處理為95g,最低是D處理為78g。C處理的理論畝產最高為365.87公斤。
4.產量結果:從表4可知產量以A處理為對照,產量最高的是C處理,352.16公斤/畝,比對照高55.36公斤;D處理產量最低,為268.24公斤/畝,比對照低28.56公斤。
5.產量結果:從表4可知產量以A處理為對照,產量最高的是C處理,352.16公斤/畝,比對照高55.36公斤;D處理產量最低,為268.24公斤/畝,比對照低28.56公斤。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通過試驗得出,薏苡機直播行距60cm,穴距在25-30cm內為薏機直播最佳播種密度。
2.討論。從本試驗中看出,A處理每畝的基本苗最低,其穗總粒數、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為最高,但因為有效穗最低其產量不為最高,說明合理的種植密度才能高產,本試驗是在一種固定行距(60cm)基礎上的試驗,還有待于做不同行距穴距的試驗得出更為高產的種植規格。
作者簡介:何志(1967— ),男, 農藝師 ,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