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魁
摘 要:隨著農業機械逐漸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給農民發展農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農業機械應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本文將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管理狀況及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狀況;對策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減輕了農民勞作的負擔,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收成。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購買農業機械補貼政策。因為各種因素造成的結果使得農民在使用農業機械的時候容易受到身體的傷害,為了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而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對于正常的農業生產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人為因素和工作環境是重要因素。對于很多部件已經老化的農業機械,應該及時換新以保證正常的作業。農業機械的及時更新換代,不僅有利于農業生產跟上社會形勢,而且為農業生產的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環境。做好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能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有利于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機械使用及安全現狀
農民在生產的過程中已經由傳統的人力、畜力的勞作方式變更為廣泛地使用農業機械,比如小麥收割機、玉米脫粒機和旱地鋪膜保墑的方式,對于農副產品的加工更加趨于精細,機械化的生產成為新農業的標志之一。僅僅在我國的一個區縣,農業機械的出售就已經達到數千臺。農民收入增加,所以更傾向去購買新型方便使用的一些機械,以減輕自己的耕作強度。大部分購買農業機械的是農民自用,很少有集體購買的情況。在使用過程中,農民們不重視定期保養,只有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修理零部件。在出現新型的農業機械時,舊有的機械就會轉賣給別人,這個時候的機械零件有可能因為使用時間長,零部件會出現老化磨損,極易出現安全狀況。
三、當前存在安全問題的原因
1.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農業機械主要被應用于農業地區,農民作為生產人員的主體,基本上都是他們在操作著農業機械。由于農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們對于農業機械的一些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即使一些農民會操作機械,因為不了解專業知識, 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沒有規范操作和安全管理的意識,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熟悉農業機械運作的專業人員也并非沒有,但這些操作人員卻都有著安全意識淡薄的通病。這種狀況不僅影響生產工作的正常運行,更是對自身的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2.法律法規的不健全。雖然我國已經非常重視農業發展問題,但是農業機械安全生產方面并沒有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也極易忽視農業機械安全,對相關企業的約束力必然不強。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源頭是企業,他們都必須是具有完備的安全生產知識的人。但是,現階段政府和企業都沒有足夠重視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導致農業機械的使用者缺少專業的使用知識,只能在使用的過程中自己摸索。由于缺少對農業機械強制報廢的法律法規,舊農機的安全隱患更大。盡管在不少地方試點農機以舊換新,但成效不明顯。
3.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由于一些傳統的認知理念的影響,我國農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模式仍未能跟上當今社會現代化的腳步。如今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地區還是采用傳統的人力管理模式,像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等技術卻沒有被應用,直接導致了農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模式落后。農業生產效率低,限制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將現代化管理技術引進我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中。
四、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的對策
1.構建安全監管機構,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做好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監管機構的構建,有助于為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在安全生產方針的推行、實施期間,應積極構建安全的監管機構,做好相關部門職責、權限的劃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監管機構內部,要實行安全監督個人責任制,要做好每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2.實現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模式的全面現代化。以傳統觀念運行的安全管理模式,無法保證農業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的安全,還會拖累農業生產效率,導致農業生產供應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為了跟上社會發展腳步,農業機械生產的安全管理應該大力引進現代先進管理技術,例如計算機、電子信息、實時監控等技術。現代化技術的深入應用將更加完善我國農業機械生產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大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3.加大宣傳力度。農戶是農業機械的直接使用者,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不足,有可能對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說明看不懂。這就需要政府積極的作為,制作簡潔明了的農機安全生產標語,定期召開農業機械安全使用座談會,向農戶講述具體的使用方法。或者帶領農民群眾實地去操作各種機械,手把手傳達安全使用方法。可以組織相關人員對農業機械操作者的技能進行一定的培訓。將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傳播開來,倡導農民群眾積極地去農業機械維修點對自己的機械進行保養,不能等到出現問題才采取修理措施。
4.增加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只有及時增加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優化生產管理水平、積極更新安全生產監管設備、完善人員培訓投入等,才能夠確保農業機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要利用各部門相互支持、相互監督的方式,抓住機遇,籌措資金,更新現有的落后管理設備,增加監管人員,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水平。
5.優化安全監督工作者職業綜合素養。積極優化、提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監督工作者的職業綜合素養,有助于改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效果。因此,各地區要為安全監督工作者提供培訓與考核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更新安全生產理論、考核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利用、理解效果,優化安全監督工作者的職業綜合素養,提高安全監督工作的質量。還應增加安全監督工作者預算支出,做好各地農機事故問題分析,并積極制定預防對策,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
五、結語
農業機械的使用關乎農民自身的安全和農業收入。所以對于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要求要更為嚴格,各級政府應該大力扶持相關企業的發展。企業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機械功能,適應農民的生產需要。從銷售到維修都要建立合理的機制,在出現農業機械使用安全事故后,企業能夠積極地承擔自己的責任,保證工作到位。切實把農民的合法利益放在首位,為農業安全生產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胡愛敏.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工作的認識和建議 [J]. 河北農機 ,2016(2).
[2]勞崇霞 .綜述縣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現狀及對策[J].大科技,2012(3):361-362.
[3]危聰仁.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管理現狀與對策[J].南方農機 ,2017,48(18):127.
[4]胡愛敏 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工作的認識和建議 [J].河北農機,2016(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