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賽男
摘 要:在農村實際建設過程中,應當以當地的具體現狀為基礎,做好能源來發利用規化工作,盡力避免盲目開發,盲目建設的現象。最后對對目前農村能源保障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分析,為實現農村能源保障與能源開發利用創造條件。
關鍵詞:農村;持續發展;能源資源;利用開發
中國有著比較豐富的能源資源,但是由于人口數量較多,年人均能源耗費量仍然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目前,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能源資源需求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黨的新農村建設一號文件提出“循環農業”觀點,指出應加大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將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作為重點推廣對象,農村擁有各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我們可以開發沼氣和太陽能以及水資源以節約能源和改善環境衛生。
一、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及影響
目前,政府部門比較重視城市環境的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往往被忽視,因此,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難點問題。在農村很多地方的生活垃圾、生活與畜牧污水等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臟亂差”的問題嚴重,任意排放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農村生態環境不斷被破環,導致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耕地質量不斷減退;水環境因此而受到嚴重的污染,我國農村供水只有一半達標,這就表明有一半的農村人口使用不合格的生活用水,這就對農村居民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水沖式清理糞便的方式,和焚燒秸稈的方式給環境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積極正確地處理這些農村污染源,使它有效地轉化為農村的新型能源,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也在這不可再生能源不斷減少的大環境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能源的開發利用
1.水資源的利用。水資源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也是環境的基本要素。除了生活用水之外,在農村最主要就是農業用水。這些年來,農民用水量逐漸加大,水資源污染越來越嚴重,使用水資源出現了嚴重的供給不足,所以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就顯得很重要。對于農村水資源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 雨水資源的利用。水資源受到自然的變化和氣候影響,但是,雨水卻幾乎不能被我們使用,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降雨量,但是我們可以使用一定的辦法把雨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控和調度,使這些水資源更好的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例如,可以在村落選擇一定的位置進行開溝挖渠,修建蓄水池,以便在下雨時便可將這些雨水收集起來,在干旱時用于農業灌溉。
⑵ 提高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率。在農村,人們往往習慣一次性用水,將洗澡、淘米和洗菜水直接倒掉,造成水資源浪費,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循環利用的方式進行節水,比如可將一次性生活用水進行簡單處理,用來澆花,洗車和廁所沖水,還可用來灌溉農田。這樣,不但起到了節約水資源的目的,,而目降低了用水的費用。同時利用處理后的污水來灌溉,不僅可以防止污染,還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改良土壤,以達到增產增收目的。
⑶ 提高農業用水率。針對農業用水,可以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平整灌溉地塊,縮小地塊面積,實行畦灌,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灌溉用水,達到節水的目的。調整農業作物種植結構,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減少耗水作物的種植,多種植一些需水少的經濟作物,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⑷ 我們可以采用減少使用化肥,農藥,化學殺蟲劑用量的方式,來緩解對水資源的污染,給人們的飲水帶來安全隱患,同時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特性,提高農產品品質。
2.沼氣的利用。一些有機物質如秸稈、雜草、樹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密閉的條件下,經微生物發酵作用而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就是沼氣,沼氣可供家庭煮飯、照明、發電等等。農村有很多廢棄原料可以用來制造沼氣,另外,政府也鼓勵農村環境衛生保護的工作,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因地制宜的建造一些沼氣池,沼氣池的工作原理是當池內產生沼氣時,儲氣間內的沼氣不斷增多,壓力不斷增高,迫使主池內液面下降,擠壓出一部分料液到水壓間內。這樣不斷地產氣和用氣,使發酵間和出料間始終維持壓力平衡狀態。 沼氣代替了薪柴可以提高桔桿還田率,增加了農田有肥來源,減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還能起到保護植被,涵養水源的作用。沼氣還可以用來做飯、照明,為農民提供清潔能源,減少了能源支出,減輕了農民生活負擔,增加農民的收入。
3.太陽能的利用。太陽能是大自然中可以免費取用的,源源不斷的能源。目前,鄉村的生活包括煮飯,熱水都是靠燒柴火的,雖然柴火有一定的優點,例如做出來的米飯很香,可以燒掉一些無經濟價值的植物等等,但是燒柴火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其散發的煙氣污染空氣環境,而且木材雖然可再生,但是速度非常緩慢,供應不上人類源源不斷的需求。且農村陽光充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太陽能的利用以節約農村的木材用量,在農村盡可能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減少空氣污染,按照城市住宅的模式并結合自己住宅的實際狀況,在自己家建衛生間,并裝上太陽能熱水器,這樣就避免了農村早晚漱洗還要用柴火燒熱水的麻煩,也是村民改善自己居住生活環境一個進步。為農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并建設生態節能型的新農村。
三、目前農村能源保障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能源保障開發利用工作。能源建設是一項需要前期建設和后期維護的長期項目,因此,資金投入相對較大,目前農村能源建設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地方財政投入少,農戶自籌資金困難,而政府資金投入主要應用于新項目的建設,沒有辦法保證已建成項目的維護及運轉所需的費用,很多項目因為缺乏后期資金而不能正常運行。因此,政府應當依據不同地區經濟情況,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集資和個人投資,擴大資金籌集渠道;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建立相關的資金監管制度,投資前對大中型項目投資進行充分的考察和評估,根據項目需求確定不同的投資期限,確保每一個新建項目都能走向正常運轉的軌道,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保障開發利用技術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村能源工程的建設者和使用者是農村居民,農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沒有有效的系統的技術指導和幫助,農村能源工程就不能順利開展。給農民使用新能源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從農村能源工程的長期效應出發,建全和完善的農戶技術服務體系是保證能源工程建設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
3.能源保障開發利用開發技術單一。 目前對農村能源開發的技術比較單一,僅限于沼氣、秸稈氣化、節能灶等方面的能源開發技術,對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質能方面開發力度不夠。應當是當的在能源保障開發利用過程中應積極引進新技術,合理而綜合的開發本地區可持續能源,實現多能互補,自給自足。與此同時,應注重學習和總結,在能源保障開發利用過程中堅持科技創新,積極推廣現有技術的試驗示范,將新技術與實際生產相結合;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創新與具體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四、結語
在新農村建設中,實現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核心內容,也是實現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我們應該提前做好規劃,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落實到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盡量多利用可再生資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合理進行農村的能源規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證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在全國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桂林,王曉宇.試析農村現代化與農村環境衛生建設[J].湖北社會科學,2004(3):78.
[2] 陳威.景觀新農村:鄉村景觀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