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漢
摘 要:草原生態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且艱巨的項目,而做好草地生態工程監理工作,能夠促進草地畜牧業的發展,本文首先探究發展草地畜牧業和生態治理的經濟規律,接著提出草地生態工程監理工作的三個措施,堅持分區分類綜合治理;加強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草原無鼠害示范區建設;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治草。
關鍵詞:防火設施;草原鼠害;草地畜牧業
現如今,我國的西南巖溶地區普遍存在著種植糧食缺少肥料、養殖牲畜缺少草料的現象,由于生產力不足,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不高,過度開墾,原生態植被不斷遭到破壞,造成水土資源大量流失,陷入惡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因此加快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的步伐,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已經成為目前最為迫切的任務。
一、發展草地畜牧業符合生態治理的經濟規律
在發展草地的建設事業中,朝著畜牧業方向前進符合生態治理的建設目標,也符合時代的經濟發展規律。生態建設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從某種層面來說,生態問題也是一種經濟問題,因為當人們的經濟問題得到解決,才有精力投入到生態建設工作中。而發展草地畜牧業,是利用本地的土地資源優勢,通過種植優良草種,迅速實現地表草地覆蓋率的提高,進而實現防止水土流失的目標,種植的草原為畜牧業提供豐富的飼料,也是為畜牧業提供堅實的養料基礎。這種方式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人民的收入,而且人們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保護林木資源不被破壞。從畜牧業來說,利用牛羊動物的糞便生產沼氣,減輕能源使用的負擔。因此如果能夠全面建設畜牧業草地,一定會帶來山清水秀的全新生態面貌,做好草原的監理工作是做好草原畜牧業建設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在我國的西部熔巖地區,城市化程度較低,農業是人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生態建設的前提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存生活水平,根據實際情況來看西部地區農業行為較為分散,性質較粗獷,發展比重較大的糧食種植已經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正常水平。
二、草地生態工程監理工作的措施
1.堅持分區分類綜合治理
采用分區分類的綜合治理方式是做好草地生態監理工作的基本措施。在治理的過程中考慮氣候因素,考慮石漠化程度,考慮地域優勢,避開地區劣勢因素。例如在輕度、中度的石漠化地區,地域內氣候較濕潤,水分含量大,降雨季節天氣炎熱,這樣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植物的生長,因此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大力種植優良草種。制定合理的監理措施,包括草地的改良方案,選擇多年生的優質牧草,做好草地的除雜工作,監理工作側重于草地的補播,在種植草種之后,要對幼苗做好撫育的工作。分區分類治理要科學合理,中高海拔區域適宜肉牛肉羊的生活,而奶牛、奶水牛比較適合在低海拔區域生活。綜合治理項目需要包括封育、限制開發,這是恢復生態系統的有效手段。項目的建設要以提質增效草地畜牧業為目標,選擇優良畜種,養殖手段設施化、機械化,管理手段智能化,實現草地畜牧業各種要素的優化配置,采取以點帶面的發展理念,全面促進草地綠洲的現代化發展。
2.加強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草原無鼠害示范區建設
要想做好草原的監理工作,預防控制火災的措施必不可少,因為草原的建設投入會逐漸增加,草原在禁牧封育時草量會明顯的升高,而枯草的產量也會大幅度增加,此時草原的火險等級便不斷升高,因此必須要做好草原防火的基礎設施,為育草成果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例如在某鹽池草原上,火險等級達到一級,為此當地的國家農業部大力支持建設草原防火設施,投資198萬,建立草原防火設施物資儲備站,這樣草原防火能力大大加強,除此之外建立火災應急預案,建立控制、撲救應急處理機制,實現草原防火的制度化、系統化,正因為如此,該鹽池草原實現防火零火警,取得了較好的防火效果,讓育草成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建設畜牧業草原,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控制和滅治是必要的措施,滅鼠的手段可以利用生物鏈規則,投放鼠類天敵動物,例如投放狐貍,設置招鷹架,達到防治鼠害的目的,這樣可以避免鼠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實現草原效益的提升。
3.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治草
加大執法力度,實現草原監理的合法性,實現草原生態建設的法制性。從礦藏開采和工程建設方面來說,二者的建設需要盡量少占用草原,最好是不占用草原,在征用草原時,必須要經過審核,在畜牧食品局審核通過以后才可以投入建設,建設時要在法律批準的范圍內進行項目建設。從草場的承包責任制方面來看。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根據國家制定的《草原法》進一步完善地方的草地承包責任制,草地承包到戶,就應該權責明確,草原界限清晰明確,規定承包人必須實現草原的合理利用,實現農民草地建設的合理性、經濟性,實現草原建設符合生態發展的規律。在進行草原違法案件的查處時,應該嚴格按照規定,依法查處,例如在草原進行采挖作業時,執法部門應該嚴格按照《草原法》的規定,檢查采挖作業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區域,是否采取了保護草原植被的措施。最后需要確立草原監理部門的主體執法地位,真正實現草原保護和建設的有效監理,并且細化監理制度文件,逐漸為草原監理配置完善的制度體系,實現草原建設和生態發展的科學性,讓建設工作在有秩序的條件下順利進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改革目前的生產方式,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建設草原項目工程時,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廣大牧民的經濟利益,草原工程監理的有效性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提高,能夠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全的監理制度,是達到預期效益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魏志標,柏兆海,張福鎖.中國天然草地氮磷流動空間特征[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03):523-534.
[2]王炳召,蒲珍榮,張康宗.平昌縣農區退化草地治理情況及草原執法監理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8(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