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權 甄佩玲
摘 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速檢測是目前市級及市級以下基層農產品質檢機構的主要檢測方式。本文針對當前基層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了其運行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設的建議,旨在保障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效益,保障蔬菜的供給安全。
關鍵詞:農藥殘留;速測體系;速測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群眾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與此同時,農業產業化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農產品的生產越來越依賴于農藥、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質,而這些物質的不合理使用必將導致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嚴重影響消費者食用安全,嚴重時會造成消費者致病、發育不正常,甚至中毒死亡,同時也會影響農產品的貿易。近年來,我國各級各地政府都都在不斷嘗試創新蔬菜安全監管措施,研究建立一套高效的蔬菜農藥殘留監督檢測體系,以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一、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建設現狀
1.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基本建成
目前,臺山市已建成以市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為核心,以鄉鎮(街道)檢測站為基干,以蔬菜農貿市場和生產基地檢測點為基礎的檢測網絡、農殘檢測對公眾免費開放等方面各司其職,并逐步探索試點建設村級檢測點,實現轄區內檢測全覆蓋。截至2018年3月,已建成鄉鎮級檢測站18個,農貿市場、生產基地、村級檢測點共計240個。各檢測站按照《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進行建設,確保硬件(實驗場地條件和儀器配備)、軟件(質量管理體系)和人員(經培訓考核合格,取得上崗證的技術人員)等方面符合實驗室基本要求。
2.檢測站日常運行制度建立
為保障檢測站有效運轉,做好實驗數據記錄、上傳和文檔管理等工作,各檢測站已統一制定了實驗室運行管理、環境要求、設備與耗材管理、檔案記錄管理、樣品管理等相關的工作制度,明確檢測人員的崗位職責,建立了完整的收樣、檢測、結果告知等記錄。
3.檢測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不斷提高
為不斷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市里統一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學習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律法規知識、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和技術要點、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等,并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能競賽,從而不斷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對于新上崗的檢測人員要求必須先進行崗前培訓,具備相應的檢測能力才能從事相關檢測工作。
4.檢測結果實現網絡化上報
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已經作為市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常規工作。各鄉鎮(街道)檢測站每月定期通過互聯網向市級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上報檢測結果,2017年共上傳檢測數據4210條。檢測結果的及時匯總有助于監管部門有效掌握全市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二、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運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檢測人員數量不足,人員不穩定
臺山市現有18個鄉鎮(街道),大部分檢測員以兼職為主,而且每個檢測站一般僅安排一名檢測員。專職檢測員配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檢測工作質量,造成檢測任務完成滯后、抽樣不規范、檢測結果不準確、上報不及時等問題。同時,有些檢測員經常因為其他工作原因被調崗,造成整個隊伍流動性較大,人員不穩定,影響整個檢測體系的正常運轉,從而增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風險。
2.檢測覆蓋區域范圍仍存在盲區
從近幾年的抽檢情況統計分析,檢測抽樣覆蓋范圍存在一些盲區。有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抽檢數量較多,偏遠的種植區域、農村分散農戶抽檢數量相對偏少。有些檢測站由于人員少任務緊,為完成計劃檢測任務數量可能存在就近抽檢、抽樣不規范、抽樣重復等現象,導致樣品代表性不夠,影響檢測結果分析統計。
3.檢測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速測檢測站主要采用的檢測方法是酶抑制法,該方法只能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定性檢測,未能覆蓋所有農藥。在實際檢測中,蒜、蘿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等蔬菜,含對酶有影響的植物次生物質,容易產生假陽性,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使用酶抑制法進行快速檢測時,除了不同品種蔬菜中植物次生物質、葉綠素等因素影響外,還可能受到提取液的pH、酶的活性、反應時間、反應溫度、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等因素影響。
三、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建設的下一步工作發展建議
1.進一步健全檢測體系,保障體系有效運行
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建設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環節,能為監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參考依據。目前,臺山市市級、鄉鎮級檢測站已基本建成并運行,村級、生產企業、農貿市場檢測點還處于試點推廣階段,在實現全市村級檢測全覆蓋過程中,要積極保障人員、經費的落實,強化溝通協調,落實專職檢測人員,保障檢測人員的工作待遇,保證有足夠的人員從事抽檢、追溯工作。同時,還需要積極爭取持續的資金投入,保證儀器設備更新、試劑采購、抽樣等基本的經費落實。
2.合理調整抽檢范圍,提高抽檢的規范性、代表性
2017年全市18個鄉鎮級檢測站完成抽檢任務超過1700個,抽檢范圍覆蓋全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和部分分散種植戶。為保障結果的可靠性應根據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制定抽樣計劃,做到抽樣面全覆蓋、抽樣品種全覆蓋、抽樣時間分配合理。合理擴大調整抽檢范圍,提高抽檢的規范性、代表性,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工作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技術保障和預警信息。
3.加強不合格樣品追溯力度
依據不合格農產品處置規定,鄉鎮(街道)快速檢測站發現超標樣品應立即報告市級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并由市農產品質量檢測站進行定量檢測。然而,在近幾年的檢測過程中,鄉鎮(街道)檢測站對于疑似不合格樣品存在沒有及時上報的現象,且未全部進行定量復測。事實上,對于不合格的樣品進行追溯處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教育行為,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加大不合格樣品追溯力度,發現問題立即處理糾正,結合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法律法規常識、科學用藥知識的宣傳教育,將會逐漸改善全市科學種植環境,逐步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采用科學檢測技術,培訓專業檢測人員,擴大檢測范圍,提高檢測能力
目前,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抑制法、生物傳感器法、免疫分析法、活體檢測法等方面。普遍使用的速測技術以酶抑制法為主,并頒布了國家標準GBT5009.199-200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檢測儀器也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高靈敏度化。檢測體系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應該緊跟科技發展水平,適時采用新技術、新標準、新儀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開展質量控制,加強培訓,做到持證上崗,明確檢測人員的工作責任,同時檢測人員必須對樣品來源和檢測結果負責,嚴格遵守檢測室的相關制度。通過技術手段、質量控制和人員培訓,逐步擴大檢測范圍,提高檢測能力,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
5.實現檢測信息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檢測結果的應用價值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農殘速測儀的功能得到不斷豐富,對速測儀器進行遠程聯機通訊和控制,可實現自動測定,自動數據采集、結果判定和數據信息自動上傳等諸多功能。通過網絡服務器可以對各個儀器上傳的檢測數據進行儲存、匯總和分析,從而為全面掌握檢測結果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平臺。監測數據信息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是科學化管理手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把檢測數據與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建設及合格證管理相結合,有利于科學提高農產品監管效率和水平,不僅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起到預警作用,還能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四、結語
總之,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都很關注的問題,國家對基層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檢測也越來越重視。其中,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體系的建設及其檢測技術的應用是監管蔬菜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動態的建立健全安全檢測體系,完善檢測技術,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檢測結果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柏瑰珊.景泰市蔬果農殘速測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7(8):23-25.
[2]陳靜.上杭市果蔬農殘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 2015, 46(9):77-79.
[3]黃艷華,李文婷, 馮少紅.農殘速測技術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中的應用及發展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 2018(1):39-42.
[4]廖新艷,葉春斌.蔬菜中農藥殘留量酶抑制法快速檢測試驗和應對策略探析[J].科技展望,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