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輝
摘要:近年來,碎片化學習成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話題,提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文通過分析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和教學要求中提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具體要求,分析了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和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利用好碎片化學習這一方法,闡述了碎片化學習方法對提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可行性。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科學素養;中學生
近年來,碎片化學習的研究開始興起,并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簡單來說,碎片化學習的定義就是,通過對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時間進行分割,使學員的學習更加靈活有效。
“碎片化學習”是相對于系統化學習提出的概念。所謂“碎片化”(fragmentation),字面意思是完整的東西被分成諸多零散碎塊。那么顧名思義,“碎片化學習”(fragmented learning)就是指將學習這一完整、系統性的活動變成不系統、零散的形式。一方面是指知識信息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指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大爆炸時代,信息數量以及獲取信息的來源激增,人們無時無刻不都在接受新的信息和理念,無形之中就帶來了“碎片化”的學習體驗。有學者從碎片化學習的特征出發,闡述了碎片化學習帶給學習者不完整的學習體驗,有學者從學習者建構知識的角度出發,闡述碎片化學習不利于學習者構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結構的整合,加大了學習者建構知識體系的難度和廣度。盡管碎片化學習有諸多弊端,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帶來學習方式及途徑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要調整及適應其發展變化。
素質教育中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知識,觀念,方法和態度,從而形成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镜目茖W素養包括:第一、科學知識和技能??茖W素養的發展以科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積累為基礎。第二、科學方法??茖W方法反映了科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是理解科學知識的綱領和脈絡,是應用科學知識的橋梁,是樹立科學觀的有效途徑。第三、科學觀??茖W觀是指人對科學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學的自然觀、社會觀、價值觀。科學觀對人的科學認識與實踐活動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因此它是科學素養的核心要素。第四、科學品質??茖W品質是科學素養中非智力因素的要素??茖W品質包括:科學興趣、科學態度、科學人文精神及科學合作意識。
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進行系統化學習,然而,碎片化學習,正可以作為有益的補充,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首先,碎片化學習有幾種好處。第一是時間靈活,利用充分。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碎片化學習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也就是說生活中瑣碎的時間都能夠被用來學習。其次是完善系統,錦上添花。在系統化學習完一門課程之后,你總會發現有一些知識點還是沒有完全消化,這時候將碎片化的知識信息進行收集就顯得非常有必要。第三是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碎片化學習將知識碎片化后,便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重點學習對自己更有啟發或者幫助的部分。
知識的碎片化本身并不帶來優勢,優勢在于碎片化后的有效利用帶來的價值,這個價值來源于我們的碎片化需求,而且這個碎片化需求是隨著情境變化而變化的。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學習提高科學素養呢?
一、應該引導學生,建立并評估自己的知識體系。
將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梳理一遍,檢查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點。如何梳理呢?以能夠說出某個知識點的影響因素,以及它對其他知識點的影響為準。順著這樣的知識點捋一遍,形成網絡,這個網絡就是已經構建完成的知識網絡。這個過程中,就是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積累的過程。
二、找到知識網絡的觸點。
既包括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深入講解的知識點,也包括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但尚未進行深入探索和了解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系統的,但同時也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外閱讀、學習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去接觸一些課堂上尚未觸及,或者沒有深入講解的知識,從而延展自己的知識,將所有這些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科學品質的形成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探索精神。
三、先考慮如何將新的知識點納入知識體系。
學生在接觸到新的知識點以后,應該回想自己的知識網絡,嘗試著將它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鏈接起來,納入自己的知識網絡中。并且將它和已有知識點的關聯和異同弄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將其變為自己掌握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網絡。這個過程是科學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有效應用,觸類旁通的過程。
四、檢驗并輸出。
檢驗,就是學生能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講清楚,輸出,就是能否將自己獲得的知識,傳授給別人。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成果。或者,自己在心里把它講一遍,看是否能夠講得清晰易懂,沒有障礙。只有能夠輸出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這既能培養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科學合作意識,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
同時,教師也應該提醒學生,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內容,應當果斷舍棄。如果一個知識點無法納入現有的知識體系,那說明現在還不能真正掌握它,那就果斷放棄。因為它是沒有價值的,不能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有所裨益,或者說(記憶的)成本是遠高于收益的。只有能夠與自己已有知識建立聯系的知識,才是有用的,自己能真正掌握的知識。
以上這些碎片化學習的優勢,決定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來說是可資利用的,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對于大部分中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對時間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對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師在這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通過碎片化學習這一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相信,通過對碎片化學習,不但可以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對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模式探究《成人教育》2018年2期 曾凡梅、魏延
[2]談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探究 擺所中學 白小勇
[3]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科關鍵能力 田衛兵 數理化學習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