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只有學生產生對于學習的濃厚興趣,才能夠真正“心甘情愿”的進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我就從課前預習,課堂當中情境的創設,課下閱讀量的積累等幾個方面談一下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的。
關鍵詞:課前預習;自學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習作能力;審美性
前言: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應該結合當前學生的個性特點,適時調整教學大綱、教學日歷的要求,把課堂的主動權重新交還到學生的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任課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去更好的達成目標,完成老師布置的每一項作業。本文我就實際的工作出發,具體談一下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的。
1、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要把課前預習當做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來抓,而不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學生是否進行提前預習根本沒有檢查。而是應該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布置課前預習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而不是流于一種形式,成績優異的學生會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之下做好預習工作,而成績不好或者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就往往不做預習工作了。我們要把預習工作當成一項教學任務來抓,要做到全員預習。
我們要做到對預習內容要有布置,有講解,有檢查。讓學生主動通過預習發現問題,繼而帶著問題來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的答案,為什么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要學習”的被動學習狀態向“我要學習”的主動學習思維轉變。我們任課教師要通過案例導入,啟發引導,情境創設等多種方式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去獨立思考,不應該給學生圈定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要讓學生實踐出真知,通過自主學習的過程,找尋學習的快樂,以及自主學習取得成功的喜悅與滿足感。任課教師要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認可,讓學生可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去獲得成績的提升。
2、為學生創設一個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我們應該改變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氛圍,任課教師以一種平等、自由的姿態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態度去接受知識的洗禮。學生只有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才能夠敢于和老師進行知識上的探討,愿意和任課教師去分享他的成功與失敗。反之,如果任課教師是站在“神壇”上高高在上,始終處于一種學生所無法觸及的權威地位,那么,學生勢必不愿意敞開心扉去和你進行溝通交流,那么,在遇到學習障礙的時候,也就往往閉門造車,不愿意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了,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喪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小學生的主觀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課內外閱讀的儲備量,提高學生語文的素養能力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應該規定學生在業務教育階段所應該完成課外讀物的閱讀數量以及各個年齡段的閱讀數量。我們語文任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擴大課外讀物的閱讀數量。通過課外讀物的閱讀,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寫作以及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文章的閱讀,提升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
首先,強化中年級的讀文教學工作。讓學生提前接觸高年級的教學內容,打好學習的提前量。對于不容易理解的內容,要提早預習,多讀,多想,多思考,爭取盡早消化,理論知識要做到不積壓。比如我們可以給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推薦中年級的閱讀教材,做好提前預習工作;或者是給中年級學生提前解讀高年級的教材內容。改變以往的“落后閱讀”教育向“盡早閱讀”方向發展。
其次,鼓勵學生在有效的閱讀時間里面加大課本讀物的閱讀效率。讓學生以精讀為主,以略讀、快讀為輔。在閱讀中遵循“先快讀,再略讀,最后精讀”這樣的閱讀順序,進行科學有效的提升。首先,我們應該采取快讀的方法,對所要閱讀的資料進行大略的瀏覽。其次,再用略讀的方法,迅速抓住資料當中的中心思想,確定閱讀的重難點問題。最后,采取精讀的方式方法,對文章的內容逐字逐句進行理解,對精彩部分進行點評記錄,做好讀后感和學習心得工作。通過文章的閱讀和記載,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整理信息資料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
4、采取有策略的“問”,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們說,語言是一門學問,所以,我們要提高“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要善于提問,問到學生的心理,也要問到知識點的核心當中去。因為,巧妙地“提問”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課堂提問中,我們要杜絕是與否的簡單問答模式,要多給學生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導入型問題。而且,問題的提出一定由淺及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不要一蹴而就,一定要慢慢的引導,不要給學生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另外,對于學生應該采取“分級教學”、“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問答方式。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我們可以深入的探究,鼓勵學生深層次的去理解。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我們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說對于學生進行啟發式的訓練。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語文任課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式的學習,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姚烺強.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李秉德.現代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