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瑩
摘要:中國快速發展下,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對小學生的身心狀況也越來越重視,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對民族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而田徑訓練不僅能夠增強學生體魄,對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有推進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完善田徑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田徑教育;建設和發展
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近幾年急速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在日益顯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建設。田徑訓練是各項教學運動的基礎,學生通過田徑運動學習可以使身體素質得到鍛煉,但是學校老師對小學田徑運動存在很多誤解,教育過程中有很多錯誤,家長和學校對其不支持,體育教育資金不足。如何打消這些誤解,改變對田徑的態度,更正教育方法,是田徑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1.小學生田徑教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家長對田徑教育不支持
學校的田徑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只有家長認同了田徑這項運動小學生的訓練才能得到保障。現在很多家長對田徑運動存在誤解,認為田徑就只不過是簡單的跑跑步而已,甚至認為跑步會使大腿變粗,對孩子身體不利。再者,現在仍有不少家長抱有唯分數至上的想法,怕開展訓練會浪費自己孩子的時間,影響成績,對田徑訓練反對。還有一部分的家長怕孩子吃苦,認為訓練太過辛苦,沒有必要做這樣的訓練。
1.2教師的訓練方式存在問題
田徑運動能有效的發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靈敏,協調素質。增強體質,獲得運動技能,培養意志品質。老師教育水平卻參差不齊,缺少關于田徑運動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的掌握,無法科學有效地規劃田徑訓練,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導致訓練效率極低。一些老師制定的訓練計劃不符合學生情況,訓練中一些不合理的動作甚至可能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最終導致學生遠離田徑。教師訓練時間也不夠合理,沒有考慮到男女身體的差異,導致個體水平差異較大,身體不適等情況。
1.3訓練設施不齊全
現在很多學校都存在運動器材落后,場地的器材不足等問題。學校的籃球場和田徑場公用,場地陳舊落后,供應不足,常常可以看見籃球隊員和田徑隊員訓練發生場地擁擠現象、田徑隊員在水泥地上訓練跑步。沒有足夠的設施作保障,老師的訓練也束手束腳,不敢加大強度,一些必須借助器材的運動也無法開展,訓練也往往淺嘗擱置。
2.小學生田徑教育建設問題的應對對策
2.1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對田徑運動的宣傳
爭取家長的認同,與家長進行仔細的溝通,使家長與教師共同確保小學生體育田徑訓練得到切實開展。在學生開展訓練的同時,保證學生的成績不會下滑。家長不支持田徑,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不了解田徑這項運動,因此學校應該大力開展宣傳工作,可以通過各種宣傳短片、網站等各個方面進行。向學生和家長闡述田徑運動文化,加深對田徑的理解。從而加快學生田徑運動終身學習,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小學生長遠發展。
2.2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老師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訓練能力,學校也要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多與其他體育強校溝通,吸取寶貴經驗。教師也要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老師在訓練過程中也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身體情況制作合理的計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鍛煉也是如此,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時,應當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通過不斷優化和創新訓練模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田徑訓練。經過這樣的優化,田徑訓練內容將會變得多姿多彩,學生也很容易被其中的內容,主動參與進去。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制定課余的訓練計劃,增加訓練的挑戰性與趣味性,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訓練時間上,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訓練完后的休息與恢復對學生身體也尤為重要,這一系列的安排要合理到位,學生才會主動進行訓練。
2.3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
各級地方政府以及教育部門要制定相關的體育經費條例,明確地提出各類學校體育經費在學校教育總經費的比重,確保學校體育資金的落實,避免學校以各種名義挪用體育經費。學校應對投入經費所產生的效益做出最基本的專業判斷,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以免消耗了金錢,卻沒有收益。體育教育的經費問題上,不斷開拓經費的投入思路,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各屆進行資助。政府完善政策,對學校體育事業的投入進行補貼;對學校的進行體育效績考評,看每個具體體育項目,是否達到計劃,達到目標,并對取得優異效果的學校進行獎勵。一方面,能夠激發學校對體育事業的熱情,另一方面,體育資金的落實也得到保障。學校也可拉社會各方面的贊助,完善對學生的配套設施,例如在體育場地周圍種植一定數添置飲水設施,置辦必需體育用品。
結語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少年的體質和身體狀況關乎民族的發展,學校的體育教育承擔著改善學生體質的重擔。田徑運動作為學生體育學習的起點,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很多裨益的,田徑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發展素質教育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田徑教育還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設計上,在運動的方式上,使田徑教學真正適應小學生身心發展;學校要把體育教育資金落實到位,制備科學合理的器材;家長應該大力支持孩子,鼓勵孩子參與。只有實現了三位一體化,小學田徑建設才能成功。
參考文獻:
[1]單永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學體育課田徑項目教學演變趨勢研究[D].河南大學,2016.
[2]肖克.上海市部分小學中、高年級《體育與健身》課田徑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