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龍 包娜 李博陽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環境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且嚴峻的問題。苗木的培育和管理則能夠有效改善生活環境,保證生態平衡。本文結合具體工作實際,對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中的要點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提出了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中需把握的幾個要點。
關鍵詞:苗木;培育;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同時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生存的環境。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中,苗木培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做好苗木培育工作能夠更好助推生態環境保護,有效實現生態環境的平衡。因此,為了保證苗木培育工作的經濟效益,就要從苗木培育的具體條件、苗木選育、挖采、產業化等方面把握好苗木培育的的科學性。
一、合理把握苗木培育的理想條件
從苗木培育的實踐來看,苗木培育需要的基本條件主要有:土壤、水質以及種植的密度3 個方面。一是土壤問題。土壤是苗木培育的最主要的條件,苗木的生長需要從土壤中獲取營養。不同的土壤類型中含有的營養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的苗木對土壤又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體的苗木培育中,我們要根據不同苗木對土壤的需求,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育工作。因為,“不同的苗木需要的土壤也是不同的,土壤選擇的正確與否,會對苗木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因為部分土壤中會含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因此選擇適宜的土壤之后還需要對土壤的安全性進行檢測,防止其中含有化學物質,影響苗木的生長。同時,還應該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測試,保證為苗木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二是水質問題。除了土壤之外,水資源也是苗木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在苗木的培育中,應該明確苗木對于水的需求量,這樣就能夠避免水量不適對苗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通常情況下,不同苗木對水的需求量也不盡相同,有些苗木耐旱性強,對水的需求量也就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對苗木所有的水質進行檢查,防止水源含有不利于苗木生長的物質。三是種植密度。種植密度也是苗木培育中的一個重點。密度過高,會影響苗木的生長及質量;密度過低,土地資源會得到浪費。一旦密度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把握,就會會直接影響苗木的成活率。為了保證苗木的質量,就必須在培育的過程中,保證苗木之間的合理間距。經過實踐總結,我們發現通常情況下普通苗木2 株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10-20cm,行距則應該保持在16-70cm,更為精確的數據則需要根據相應的苗木進行確定。
二、重視苗木良種選育工作
苗木的培育最重要的是苗木最終的成活率以及成活質量,因此苗木的培育質量就格外重要,重視苗木良種選育是保證苗木成活及質量的重要一環,必須高度重視,精心選育。在苗木良種選育方面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傳統育種方法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盡可能結合起來,創造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育種材料,引進和培育有重大應用價值的突破性新品種。具體在苗木培育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沒有病變、優質的苗木,這樣就能夠保證后期的成活率、抗病能力。二是適度把握苗木的選擇的多樣化,并明確新品種的相關標準。同時,要通過相關的技術手段對苗木的質量進行抽檢,確保苗木質量合格達標。三是要明確外來物種和本地物種。在實際的選育中,應該科學的對外來物種進行嘗試和推廣,盡可能保證苗木的多樣性,同時促使不同的物種在各個地區得到推廣。
三、推進苗木培育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
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苗木培育應該實現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苗木培育專業化、產業化不僅能夠將相關的技術進行有效的集合,同時也能夠保證苗木的不斷發展。實現苗木培育的專業化、產業化,一是要加強苗木的標準化生產、定向化培育以及病蟲害防治、質量監控等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生產基地和示范園的帶動作用;二是要將生產和銷售進行分析,成立專業的生產體系,這樣苗木的生產體系的成本以及銷售體系的成本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是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苗木的繁育能力和水平。要不斷的進行新品種的研發,不斷改善技術,推廣新品種。
四、嚴格規范苗木采挖管理
苗木采挖是苗木培育和管理的最后一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同類型的苗木在采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苗木的采挖過程中,必須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規范要求進行,這樣才能保證采挖以后苗木的成活率。在實際的采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尺寸標準進行采挖,并根據不同類型苗木的移植要求進行篩選。采挖處理中要能保證根系以及土球不受到傷害,從而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如果相應的苗木品種本身的成活率就比較低,那么在后期移植的過程中,就必須科學、合理的進行間距之間的設置,并且根據其生長的習性定期澆水,盡可能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苗木移植以后的管理中,要根據不同生長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全滿期階段,首要的是對苗木中存在的污染物進行及時的清理,杜絕病害的生成,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在生長比較旺盛的時候,首要的則是定時定量的對其進行水分和營養的補充,保證苗木生長的“動力”,同時為苗木后期生長積累養分。
苗木的培育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和成活質量。因此,在苗木培育工作中,要重視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科學、合理組織苗木培育工作,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及成活質量。同時,作為苗木培育工作者,要重視在實踐中學習、研究、探索,通過學習研究,不斷調整完善具體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升苗木培育質量的,充分實現苗木培育管理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吳黎黎.綠化苗木培育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6).
[2]萬慧.苗木培育管理的工作要點[J]. 北京農業,2015(9).
作者簡介:劉玉龍(1987-3-),男,漢族,中共預備黨員,甘肅省慶陽市國營合水林業總場拓兒塬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