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丹鳳縣流嶺山區油松飛播中幼林的撫育間伐工作,自2008年開始以來,我們就開展了試驗研究,經多年多的試驗觀察得知,在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分密度的飛播幼林中,以不同的間伐作業方式,進行不同強度的間伐,飛播幼林的生長與未撫育間伐的林分有相當大的區別。
關鍵詞:油松;飛播;中幼林;撫育間伐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都不同程度在森林經營管理中由于存在“重造輕管、重封輕撫”的思想觀念以及撫育資金十分匱乏等原因,后期撫育管理工作滯后,造成部分山林藤蔓叢生,中幼林長勢衰弱,有害生物危害嚴重,林相單一,出現成林不成材,蓄積量偏低的現象。如不及時加以撫育,不僅延長成林時間,更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影響森林生態效益的發揮,綠化造林成果將毀于一旦。
中幼林撫育包括林地撫育和林木撫育兩個方面。林地撫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與排水等。林木撫育主要采取修枝、間伐等方法,去除演替早期的植物種類,有目的地留培較多的鄉土頂級群落樹種及珍貴用材樹種。撫育間伐時,遵循林木生長規律,以林分郁閉度為主要指標,參考造林密度、立地條件、林木高徑生長等情況,對林分分化明顯,郁閉度在0.8~0.9的林地優先安排間伐,間伐后清除林內雜草灌木,及時封山育林。
一、流嶺油松飛播林概況
流嶺位于丹鳳縣西南部,過去這里是“山無幾畝林,地無一畝平,荒山多石頭,瘦水難得流”的貧困山區。然而40多年過去了,地處商洛市丹鳳、山陽、商州三縣區交界的流嶺山區,從1975年開始堅持進行了連續40多年的飛播造林,建成了集中連片面積近100萬畝的飛播林基地,成為我國北方連片成林面積最大的飛播林區。該林區近40年未有盜伐、火災、毀林等事故發生,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效益最好的林區。 自飛播造林由局部試驗到大面積推廣以來,已形成大面積油松飛播林,成為我省重要的木材后備資源。但由于飛播造林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林木分布不均勻,林分密度差異較大。隨著林齡和郁閉度的增加,目前已呈現出密度過大,生長不良,郁閉度已達0.8~0.9因此,急需通過中幼林撫育間伐而達到提質增效目的。
二、撫育間伐前準備工作
搞好規劃和作業設計。為了有計劃、步驟地開展飛播幼林撫育間伐,以林場或分場為單位,在飛播成效調查和飛播林基地調查的基礎上對撫育間伐的林分進行區劃、布設標準地,對林分的小班和主要因子進行調查規劃設計,制訂作業方案,繪制作業設計圖,提出撫育間伐年度計劃,逐級上報林業主管部門審查。年度計劃批準后,在施工前,有關部門要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和基層領導,對當年需間伐的范圍進行踏查,并組織好技術培訓和勞力安排,先打號后間伐。
三、飛播林的林分特點
飛播林郁閉成林后,多數呈塊狀分布。特別是一些海撥較高、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段,高密度林分居多。飛播林樹種單純,多為針葉林,在發生火災和病蟲害方面存在隱患。
四、撫育間伐目的
撫育間伐的目的在于培育速生豐產、優質的飛播林分。同時又可獲得一部分小徑材和薪材,達到以短養長、育林促林。適時而又合理地進行撫育間伐,可及時清除飛播林中的劣質林木,提高林分質量,調整林分組成和密度,增強林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五、撫育間伐原則
撫育間伐應堅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雙留單、砍彎留直、砍劣留優”的原則。對飛播林進行間伐,間伐后必須堅持封山育林。對苗木分布不均的地段,分別進行補植、補播和間苗定株。對團狀分布和生長健壯的林木要適當修枝,林中空地和稀疏林地要進行補植、補造。以補闊葉樹為主,培育混交林。需撫育間伐的林分,閉度應在0.8以上,間伐后林分郁閉度不得低于0.7間伐。要照顧株間距離,使林木均勻分布。撫育間伐的強度一般還要掌握陡坡小于緩坡,陽坡小于陰坡。
六、撫育間伐方法
在飛播林中,以高密度的飛播林為撫育對象,主要采取生態疏伐和修枝等撫育方法,兼用透光疏伐和衛生疏伐。通過撫育,調整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發育,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森林生態防護功能。
1.生態疏伐。生態疏伐一般在中齡林內進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級郁閉、主林層和次林層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伐除受壓木和“霸王樹”,保留有益木,改善林分光照、水分、養分等生態條件,提高林木生長率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透光疏伐。透光撫育一般在幼齡林內進行。按照確定的保留株數,間密留疏,去劣存優,調整林分結構。伐除抑制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
3.衛生疏伐。為了維護與改善林分的衛生狀況,防止病蟲害發生蔓延,提高預防森林火災能力。主要采取定株采伐。主要對遭受病蟲害、風折、風倒、冰凍、雪壓、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林分進行間伐,清除生態功能明顯降低的被害木。
作者簡介:寇瑛楠(1990-),女,陜西省丹鳳縣人,林業助理工程師,長期從事森林經營管理和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