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以及信息化教育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學生發展的關鍵素養,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受到了領導教師及家長的重視。本文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征,提出了語文教學應當抓住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借助創新活動來促進教學,期望為我國基礎教育語文課程的進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基礎教育
引言
我國在2016年提出了中小學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隨著素質教育以及信息化教育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學生發展的關鍵素養,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受到了領導教師及家長的重視。語文是培養學生良好素養的重要學科,通過一些有意義的文章或是教育性的故事來對學生產生影響。初中學生處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時期,對其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征,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幾點策略,期望為我國基礎教育語文課程的進行提供參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所教學段學生的特點,了解其生活的環境,辨析學生之間的差距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來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包括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法等等。
例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課時,這篇課文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課文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對幾種不同答案進行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將蘇軾的《題西林壁》引入,讓學生來談一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了怎么樣的哲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想象,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同一事物,角度不同,答案就會不一樣。比如對赤壁,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不同作者對赤壁的不同描述。或者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答案不止一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啟發學生敢于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初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剛剛成熟,甚至有些發育較慢的學生可能并不能夠跟上教師的腳步,因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小步子原則,最好在學生難以理解的關鍵步驟中設置疑問,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對全文進行閱讀,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為學生提出疑問: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有的學生說“菲利普夫婦”,參考書上有說明,有的同學說是“于勒”。那么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到底是誰呢?學生帶著這個疑問,進行自主思考,尋找答案。學生通過翻閱《文學辭典》先查找了對“主人公”的定義:“主人公是文學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著力刻畫的一個或幾個在作品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中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緊緊圍繞主人公展開,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現及其活動,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為中心,并對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襯作用。”接著學生進行仔細反復的閱讀課文,經過分析最終得出小說中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都是緊緊圍繞于勒展開的,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而并非菲利普夫婦。這樣讓學生有效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開展豐富的創新活動,培養思維能力
奧斯本說過:“想象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我們國家把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核心動力,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抹殺學生的想象力,應當就某些主題展開想象,進行頭腦風暴似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商人》一課時,它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這場戲描寫了威尼斯法庭審判“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案件的經過。教師可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對學生進行小組分組,自行選定導演、演員,自分角色排演戲劇。在表演時,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點,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可自己設計臺詞,如果你是夏洛克、安東尼奧、公爵或鮑西婭,你會說些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等等。讓學生在這樣創新的教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不定期地為學生舉辦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知識競賽等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陶冶學生的語文情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量起著積極的作用。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征,提出了語文教學應當抓住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借助創新活動來促進教學,期望為我國基礎教育語文課程的進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益富,李洪蘭,葉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與中小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基于江蘇、上海兩地樣本數據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8(01):28-35.
[2]萬靜宜,盧曉旭,陸玉麒,杜鳳珍,王軍,居貝妮.中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提高的影響因素——基于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中學高一學生的實證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7,36(07):853-863.
[3]吳永和,劉曉丹,仲嬌嬌,李彤彤.創客教育課程設計與應用——以華東師范大學2015級研究生創新課程為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01):88-94.
[4]林琳,沈書生.項目化學習中的思維能力及其形成軌跡——基于布盧姆認知領域目標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9):22-27.
[5]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7):75-83.
[6]李金云,馬歡.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探索與反思——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05):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