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卓嘎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教師致力于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已成為常態,其使用方便,生動直觀,便于交流互動凸顯出很大的優勢。當前教學中對于多媒體的應用有的能為教學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有的是起到抑制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從數學的本質出發,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
關鍵詞:應用質量;多媒體;數學;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教師致力于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已成為常態,其使用方便,生動直觀,便于交流互動凸顯出很大的優勢。
一、目的明確,做到“有的放矢”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誠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在這些條件下更好地感知、理解、記憶,但應用多媒體不能視為教學目的。要在教學目的確定后,依照學生認知的特點,按照教學目的的需要去選擇,并恰當地加以運用。那種偏離教學目的,隨意安排多媒體演示,或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僅把多媒體技術作為“調節劑”,都會在教學中產生消極因素,不利于教學目的圓滿實現,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帶來負效應。
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實現教學目的為主線索開展課堂教學教學,同時引進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合理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就能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尋求最佳,起到 “潤物細無聲”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是由教師操作、演示,學生主要通過視覺與聽覺器官接受教師在操作、演示中傳遞的信息。然而實踐證明,僅靠聽覺、視覺不能使學生取得學習的最佳效果,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特別是多種器官協同參與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親自操作,以便了解其主要特征;并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動腦去思考,進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讓學生在自己親手實踐中嘗試、體會,更有利于學生分析、綜合、歸納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教師可以運用數學學科工具,畫出一個三角形,運用屬性瀏覽器功能將三角形三個角分割,通過旋轉平移,得出結論。而我在演示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把準備好的小三角形,剪一剪、拼一拼。這樣,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掌握就較為深刻。
學生多種器官協同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能力,也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師要設計好學生動手動腦的操作程序,只有在設計好動手動腦的操作步驟和思考問題的基礎上,有地層層展開,才能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調動,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及時抽象,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讓學生進行動手動腦的活動中,切忌臨時動議,草率從事。所以說動手動腦既是對學生而言。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教師而言,只有教師善于動手動腦,才會引導學生去更好地動手動腦。
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時,更要引導學生準備自己的教具,最好同時考慮學生動手制作學具,為學生設計好常用的基本學具,如讓學生自已動手準備小棒20棒,小圓20個,三角形紙片、數字卡片、幾何積木、長方形、長方體等。這些學具不宜買現成的,應當指導憲政動手自己制作。學生制作的的學具雖然粗糙些,但卻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一點極為重要,應該每個教師的高度重視。
三、把握火候,達到“花欲落未落”
多媒體確定以后,怎樣選擇恰當的時機出現、操作和適時地撇開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教師駕馭教材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傾注。一般應根據教材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能力來確定,只有當不應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知識時,或應用多媒體技術演示易于學生接受時,教師才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演示抽象的數學知識為具體的實物、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抽象的知識。
如,在教學“一個數乘分數”時,學生對“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不容易理解,教師要及時地引進多媒體技術。通過兩組多媒體附設的問題,學生經過類比、對照,很快得到“一根木料長8米, 根長多少米?”的算式是8米× ,其意義就是求8的 是多少?有了這個突破,再通過課件演示求8的4(3)是多少?……然后歸納出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課堂教學教師的講述是主要形式,多媒體的演示不能代替語言的,使用時,應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漸漸展開,教師上課的著力點也應是多媒體展示的重點,都要落實在事物主要特征上,以此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一旦學生理解后,多媒體輔助教學要及時的撇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觀察的結果。
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時,教師在充分展示了實驗后,就應及時地撇開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實驗的結論,使學生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學生在自己頭腦中已儲存了較為豐富的表象以后,教師也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直觀,喚起學生思維中的形象再現,就可以考慮不必再應用多媒體技術,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上。
在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已為人所共識,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需我們共同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讓多媒體技術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潤物細無聲,達到花欲落未落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年版.
[2]趙志.使用多媒體課件,要處理好三個“度”[J].四川教育,2010,(Z2):30.
[3]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沖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