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興慧
摘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而不同的心理活動在其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我們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既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又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及個性特征的和諧。
關鍵詞:心理;健康;英語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英語學習氛圍嚴重缺失,由于學生對剛接觸的學科有好奇心理,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剛開設英語課時的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隨著時間的遷移,知識難度的增大,部分學生開始走下坡路,孩子學習英語只能靠在校的兩三節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何能讓這些農村的孩子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我一直在嘗試著尋找英語教學與心育培養的最佳結合點,以能實現既提高教學效率,多年來我的做法是:
一、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首要一點便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清除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與管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和諧、合作的氣氛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則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刻板生硬,死氣沉沉。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生動活潑、形式多變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通過扎扎實實落實每一課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才能讓他們感受進步,體驗成功,并且克服自卑心理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常常運用直觀教學,這樣不僅能給學困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誘發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能使他們對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確的概念,以便牢固記憶。
二、傾注真誠的師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的實質和根本任務在于創建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消除心理壓力和負擔的情境,讓學生敢于和勇于自動發表見解、自由想象和創造,即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
1、重視情感投資,激發學習興趣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記得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師之愛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一種最佳的營養劑。”實踐證明:教學過程是雙邊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著學生的認識活動效率。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
2、平視和尊重學生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情感和才智能力,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在尊重學生問題上,我們要經常反思,在我們的教學行為中,其實是有許多無視學生之處的。
3、信任和寬容學生
我們要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信任和期待。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要多贊美,少批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要經常對他們說“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等激勵性話語,并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選擇難度較低的任務讓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從而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在不斷地成功中樹立信心,堅定學好英語的信念。
4、賞識和贊美學生
賞識和贊美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美國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贊美猶如陽光”,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其積極向上的原動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
三、優化學生心理狀態,培養良好的學習意志
1、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學習交往
自信心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英語,可是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極大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于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學生予以切實的關心,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表揚和鼓勵。
2、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合作交往
當今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課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與別人互動交往、溝通、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體驗。這是三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一種境界。
3、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培養學習的意志品質
交際能力是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體現,只有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
4、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實解決問題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其學習的方法、手段與用母語為主進行授課的其他學科不同,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其特殊性。當然學生學不好英語也是由各種各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細致的而又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提問、或者評價獎勵時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意識降低問題的難度、讓這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用成功去激勵更大的成功,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直接興趣。
總之,我們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也要發揮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才有利于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和生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利于培養新世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