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悲鴻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畫家、藝術活動家、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家,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和美術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徐悲鴻在長期的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實踐中形成了自身的美術教育思想,獨特、全面、豐富的美術教育思想和美術教育體系是其留給中國美術界的寶貴文化遺產。該文回顧徐悲鴻的美術教育生涯,進一步研究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探討新時期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對中國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影響
一、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探微
具有中西藝術兼容性明確特征徐悲鴻非常痛心“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明確提出藝術家必須以振興中國畫為已任。徐悲鴻擔心如果中國的藝術不進行改良的話文化將黯然失色。因此,徐悲鴻立志改良中國畫,23 歲時便提出“中國畫改良論”,這也使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具有較為獨特的中西方藝術相互兼容互補的特征。徐悲鴻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的現代形式主義,強調發展中國畫必須融匯西方寫實藝術。徐悲鴻的觀念不僅是他對中國畫傳統藝術的認知和理解,也體現出其美術教育理論的基本觀念和指導思想。這是徐悲鴻為了促進和發展傳統民族藝術而總結的比較全面和科學的方法論,他關于中西融和的觀點與劉海粟、林風眠不謀而合,在反對因循守舊,注重兼收并蓄、相互交流方面也是一致的,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
提倡寫實主義美術教育思想。徐悲鴻在藝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一直踐行西方寫實藝術原則,而且寫實主義美術思想比較堅定,這也成為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礎。1926 年,徐悲鴻明確提出必須重視和提倡寫實主義,他強調美術應該以寫實主義為出發點,創作與教育應以寫實主義為主,明確提出藝術發展的主導原則,進而強調“寫實主義就是現實主義”。徐悲鴻深受法國學院派的寫實主義觀念和其在中國接受的“師法自然” 思想的雙重熏陶,從而使他堅定了寫實主義美術教育思想。徐悲鴻寫實主義美術教育思想開始于“國立第四中山大學”藝術系教學實踐中初步萌芽,而后在中央美術學院等學校的美術教育過程中得以發展和完善。引進西方寫實主義教育思想,以科學主義主導美術教育,創立區別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新型美術教育體系,是徐悲鴻致力于美術教育一以貫之的重要教育思想。在徐悲鴻的堅持和倡導下,寫實主義美術教育觀念在20 世紀30 年代到70 年代一直在我國美術教育體系中起著主導作用。
重視素描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徐悲鴻早在法國留學期間就已經認識到素描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一再強調素描在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認為美術初學者必須重視素描,先學習素描才可以為學術美術奠定良好的基礎。徐悲鴻強調素描是美術工作者必須學習的“第一步功夫”,也是美術專業學生的“基本之學問”,亦為繪畫表現的重要形式。徐悲鴻認為造型藝術教學必須以素描為基礎,要力求達到“以形為重,以形為先”。徐悲鴻積極提倡并且身體力行地將素描教學融入美術教學實踐,重視并發揮素描教學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構成了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在徐悲鴻提倡和親身指導素描教學的影響下,其寫實理念和素描方法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技術支撐。
重視美術的社會教育功能。徐悲鴻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后,對中國美術的社會功能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徐悲鴻堅持不懈地提倡和實踐現實主義的美術教育是眾所周知的,當時正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他從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角度出發,在他們易于接受的基礎上開展接近生活和宣傳救國主張的藝術創作。他的藝術創作意圖更多的是想把美術作為改造當時社會的一種工具,在他的很多美術作品中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與救國圖存的愛國情懷。徐悲鴻這種堅持源于生活、關注現實的立場,借藝術表達對社會正義的呼喚,猶如黑夜中的閃電劃破天際,透出黎明的曙光。徐悲鴻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提倡學生應深入生活、接近社會大眾,引導學生掌握創作的真諦,從而體現出美術的
“真宰上訴”的社會教育功能。堅持以科學主義思想為美術教育基本原則
徐悲鴻非常重視科學主義思想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堅持以科學主義思想為原則打造科學化、理論化的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科學主義思想是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科學與美術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體系,科學講究嚴謹、理性的思維,而美術需要的是靈感與想象,但在探索事物內在本質方面,兩者又具有一致性。徐悲鴻基于這樣的認識,將美術與科學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美術家學習科學家求真的探索精神,提倡美術創作與研究利用科學、理性思維完成美術創作與教育。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礎,素描為研究美術的基礎。徐悲鴻強調研究美術以素描為基礎,就是要在美術教育體系中創立一套科學而嚴謹的邏輯規則,使美術教育具有學理性特征。徐悲鴻在《畫苑序》中提出將“新七法”作為美術教育的實踐性綱領,這是為了改變當時流于空洞的、程式化的畫風而提出的較具操作性的繪畫準則。徐悲鴻一生的美術教育實踐都堅持以科學主義思想為美術教育的基本原則。
三、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對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影響
徐悲鴻是“五四”以來強調美術向西方學習以改造中國畫的領軍人物,他的偉大不僅在于把西方藝術學院教育制度引入中國美術界,并且建立了科學、系統的美術教學機制,還在于他的美術教育思想體系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徐悲鴻重視并引進西方寫實主義教育思想,以科學主義主導美術教育,創立了區別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新型美術教育體系。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創新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美術教育,同時加速了中國美術教育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過程。
在幾十年的美術教學實踐過程中,徐悲鴻始終重視對美術人才的培養和提攜。徐悲鴻在幾十年的美術教育生涯中培養了吳作人、顏文梁等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為新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徐悲鴻在數十年的美術教育實踐中,“培養了五輩人才,綿延至于今日,實際上形成了一個人數眾多的美術教育學派”。而這些經他培養的優秀美術人才不僅進行美術創作,而且有的從事教學,從而發展了中國的美術事業,尤其是中國美術教育事業。
徐悲鴻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和美術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美術教育家,獨特、全面、豐富的美術教育體系和美術教育思想體系是其留給中國美術界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時至今日,我們重新認識和學習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仍然有許多需要深入研究并且在實踐中認真落實的精神財富。當然,如果從求全的角度出發,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也存在偏頗之處,所以我們更應該以發展的眼光考慮如何豐富、繼承、發展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以期充分發揮其對新時期中國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小鷺.論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與方法及其現實意義.藝術教育,1996(2).
[2]趙思有.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美術教育思想及其教學體系.藝術百家,2004(4).
[3]肖輝.徐悲鴻關于中國美術改革的主張及其現實意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1).
[4]周紹斌.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體系及其再認識.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5]隋巖.徐悲鴻與林風眠的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文藝評論,2007(1).
作者簡介
劉亞軍,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美術),教育碩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