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
摘要:“1+X”閱讀是一種聯動閱讀,實現了課內、課外閱讀內容的聯動,實現了一篇課文和幾篇文章或幾本書的聯動。“1+X”的教學將改變傳統單篇閱讀教學的一些弊病,意味著最大程度地“讓讀”“讓學”,它必須要有整合意識,尋找幾篇內在關聯,理出一條彼此貫通的脈絡,找到共有的“存在”是解讀的關鍵。
關鍵詞:關聯搭架;跳躍撐桿;拓寬思路
現代中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形態就是教師帶著學生一篇一篇講讀課文。不管是哪一種版本的語文課本,都是由一篇篇課文連綴而成。語文課的主要活動是閱讀課文,嚴格意義上說是聽教師分析課文。
一、初識“1+X”,激起興趣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1+X”閱讀教學這個名詞,覺得非常好奇:語文教學怎么會是一個數學公式?翻閱了有關資料才弄明白,原來它是一種新的閱讀教學形態。“1+X”閱讀是一種聯動閱讀,實現了課內、課外閱讀內容的聯動,實現了一篇課文和幾篇文章或幾本書的聯動。我不禁有些懷疑:“1+X”閱讀教學真有這個功能?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迫不及待地在網上觀看了齊魯名師畢英春老師用“1+X”閱讀教學模式教學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組三篇課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橋流水人家》的視頻,讓我深受啟發:原來語文可以這樣教!
二、首嘗“1+X”,經歷失敗
匆匆地把畢老師的教學視頻看完,我就模仿著她的教學流程,設計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三篇課文——《白鵝》、《白公鵝》、《貓》。拿著自己設計好的教學設計,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教室。可是,現實卻給了我狠狠的一擊:一節課中,學生不停地游走在這三篇課文中,除了明白白鵝很高傲,白公鵝有海軍上將的派頭,貓性格古怪之外,其他的似懂非懂。而對于“作者怎樣寫出動物這些特點的”這個問題,學生更是一臉茫然。
當我垂頭喪氣地回到辦公室時,我的指導老師安慰我說:“別難過,初次嘗試,失敗很正常,關鍵是你要找到原因。”聽了老師的話,我回想了一下教學過程,卻仍然找不到問題出在哪里。
老師提醒我:這堂課你定的教學點準確嗎?”聽了老師的問題,我又去查閱了有關“1+X”教學的資料,明白了“1+X”的教學絕不是閱讀內容的簡單疊加,它必須要有整合意識,尋找幾篇課文的內在關聯,理出一條彼此貫通的脈絡,找到共有的“存在”是解讀的關鍵。而且,因為“X”的加入,必須要有相應的時間給學生充分閱讀,所以在針對“1”的教學時,不能再面面俱到地分析提問,必須精選核心學習內容,尤其要抓住這篇課文的核心價值或目標進行教學。
三、再嘗“1+X”,總結經驗
明白了這一點,我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設計教案。首先我把這堂課定準一個點:把豐子愷的《白鵝》定為教學中的“1”,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內容,明白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表達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并從中領悟一定的學習方法。這就是葉老“例子觀”中的例子,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把《白公鵝》和《貓》定為教學中的“x”,讓學生運用精讀課例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即“依法自學”,起到“反三歸一”的作用。
定準了訓練點,也就有了教學的目標,可怎樣讓學生通過這堂課學會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動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這才是這堂課成敗的關鍵所在。于是,我又把畢英春老師的視頻調出來看,從畢老師的教學中我發現,整堂課中,她就是給學生搭著一個個架子,讓學生通過一個個架子跳得更高。
模仿她的教學,我也給學生搭好一個架:讓學生在《白鵝》一文中找到白鵝的特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這里,我只字不提作者“喜歡”,只讓學生來到“特點”這一臺階上,再通過找相關句子進一步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當學生在這一臺階上站穩以后,為了讓他們能順利跳到更高的臺階上,我得給他們一根撐桿。而這里的撐桿就是運用了擬人和反語的修辭手法。由于平時的習作中,“反語”這個名詞,學生很少接觸,不能理解“明貶實褒”,因此,我就借助生活當中的事例來幫助他們理解:有時遇到媽媽不開心,你就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逗媽媽高興,可當媽媽笑了的時候,她卻又會假裝生氣,說:“討厭你,快走開!”其實媽媽并不討厭你,她反而很高興。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反語。有了這個例子做“撐桿”,我問學生:課文中說“我們不勝其煩”,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到了,其實是作者運用了反語來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學生跳到“喜歡”這一臺階上后,為了打開他們的思路,我就出示了三幅動物的圖片,并用上擬人和反語的修辭手法進行描述。這樣有了實質性的指導,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緊接著,我又讓他們以填表格的形式來學習另外兩篇課文。通過填表格,找到了三篇課文的共同點就是運用擬人、反語的修辭手法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同時學生對比發現:由于三篇課文的作者不同,因此語言風格也就不一樣。
指導老師告訴我:“你可以再找幾篇相關的文章讓他們自己讀,或者讓他們來寫寫自己喜歡的動物啊!”聽了老師的建議,我又在同步閱讀1+X讀本的第四單元中找了三篇課文讓學生來閱讀。果然,他們在提煉動物特點時用詞準確,效果比我預想的好很多。我還不放心,又讓他們用學到的方法寫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沒想到孩子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詞匯豐富,語言風趣幽默,把一只只小動物描繪得活靈活現。看到這里,我不禁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終于有進步了!
通過兩次備課上課,讓我明白:“1+X”閱讀教學,就是精讀與略讀的融合,既品詞析句,又海量閱讀。以精讀課為例,以例悟法,;略讀課和拓展課,作為練習,依法自學。同時也是理解與運用的融合,精讀課上,體會情感并把“學語文”落實到位;略讀課和拓展課上,突出訓練重點,強化鞏固,形成能力。
雖然經歷了失敗,但我也初次嘗到了“1+X”閱讀教學的甜頭,我對自己的課堂也不禁充滿了期待。期待著自己不再費勁全力地講解課文,期待著自己在名師的引領下,將語文課堂構建成“教讀”——“自讀”——“課外”的閱讀空間的拓展,讓更多的孩子靜心感受文字的神奇。
參考文獻:
[1]淺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寫作指導[J].鄭忠榮.課外語文 2018年01期
[2]讓寫作與閱讀相得益彰[J].鮑衛華.小學教學參考 2010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