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關鍵詞:作文;習慣;批改
針對寫作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我采取新的批改方法,同時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嘗試把學生推到寫作的另一陣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興趣盎然、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批改的方法能將批改的權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批改的主人。學生在互相批改中漸漸對作文形成了濃厚的興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來,獲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我通常是這樣做的:一篇作文完成后,打亂發給學生,人手一份,互批互改,批之前發給學生批改的規則:(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是否整潔;(3)錯別字找出來;(4)有幾處病句;(5)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6)開頭是否點題,結尾是否扣題;(7)看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主題是否鮮明、集中;(8)語言是否有感染力。由于我教學的年級是初一,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所以我只在新出現的幾個問題上著重讓學生批改。
第一方面是做到“開頭點題,結尾扣題”。寫作文的開始,先要指明寫的是什么,才不會有跑題的嫌疑,所以“開頭點題”我認為十分重要。有部分學生怎么講也寫不好,批了幾篇仍沒有頭緒,我就給學生看范例,再講解,最終讓學生明確什么是開頭點題。看了幾篇,再批了幾篇之后,基本上全班學生都會了。
第二方面,我著重強調結尾扣題。學生剛開始不明白什么才是結尾扣題,互相批改了三篇左右,再有不會的也是讓學生看范例,經過點撥后差不多所有的學生都會了。有了這兩方面的鋪墊,就可以在學生心中形成一些印象,開頭和結尾要圍繞題目去寫,不能天馬行空、無的放矢。這樣就基本保證了學生的作文在形式上不跑題。對以往教過的學生由于沒有強調這兩方面,到初三了仍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寫的是什么,不懂開頭結尾得緊扣題目去寫,出現了洋洋灑灑一大篇卻離題幾千里的現象。
第三方面,讓學生關注文字的書寫,力爭做到卷面整潔、干凈,錯誤的句子或生字不提倡反復涂抹,要是錯了只輕輕畫一道或兩道線即可。在批改過程中,我找出兩篇典型的作文,一篇是工整干凈的典范,一篇是勾抹亂畫的代表,讓學生在實例中去比較觀感的不同,引起學生的重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對比,學生反響很大,并給予正確評價,也在心中形成一種信念:“我要把字寫工整些,不要讓批卷的人也經受精神折磨。”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讓學生警醒自己、教育自己。學生學會了自己教育自己才達到了教育的理想效果。
第四方面是在批改過程中讓學生判斷作文的主題是否鮮明,主旨是否深刻。也就是是否使用了圍繞文題的抒情議論性文句。有哲理的同時兼顧優美。初一的學生也許表達不夠深刻,但我想先在形式上達到要求,在思想上有一個認識:我需要在這方面進行積累,下功夫。我班的學生有七八個同學表達還算優美深刻,經過點撥以后,能寫出比較好的文章,基本能達到我列的要求,批改后反饋顯示學生有很大收獲。教師要對寫得好的學生給予認可、贊許,使學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學生更能認清自己的程度以及距離成功的差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也是很重要的道理。有個同學說,他批到的作文語句特別優美,比喻擬人等修辭使用得恰到好處,批這樣的作文真是一場視覺盛宴,可以讓人得到美的享受。還有一個同學說,通過批作文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好多方面做得都不夠好,他批到的作文內容特別豐富,主旨鮮明,文句優美深刻,讓他望塵莫及。互相批改作文就是通過給別的同學批改作文以達到提高自己作文寫作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開闊視野,明確目標,達到完善自己的目的。學生會豐富自己的思想,受到真善美的熏染,當再看書的時候就知道從哪個角度入手,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做法比單純地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等說教更有實效性,更加有的放矢,也使學生有了參照系,做起來就不再那么盲目了。有時學生拿過來一本書讀,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要收集的、要從中汲取的,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說:“我看了很多書,可是作文水平仍沒有提高,語文成績還是平平。”
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并不是老師講的你都會了就能取得好成績,其中還有一個因素至關重要——悟性,這是老師教不了的,是由學生自身的素質決定的,也是自己所有素質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思維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等。所以不僅要多讀書還要會讀書。
經過這些方面的批改,學生對于好的作文就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感知,心里也有了一個藍本,什么樣的作文是比較成功的作文,以后我也要寫這樣的作文。這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朝更好的方向努力。
作文批改是一種閱讀,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提高,一種心靈的溝通、交流。期待學生在互批互改中提升自己,爭取在作文寫作的百花園中競相開放、爭奇斗艷。
參考文獻:
張彥榮.淺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J].學周刊,2013(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