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學校管理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導處作為學校實施新課改的重要部門,應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爭取在指導思想、管理理念、教師管理、教學管理等方面突破原有的管理局限,與時俱進,促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教導處建設進行了全面的探究,希望為中學教育發展和全體師生素質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教導處;素質教育;發展性評價
一、樹立全新的教師管理理念
受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的影響,中學教導處在管理教師時只注重對教師的監督,忽視了教師的主體意識及專業化發展需求,導致教師的自我意識差,教學積極性不高。在管理教師時,教導處往往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進行規范性管理,這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前提,但僅僅依靠制度進行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教導處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從教師的監督者、調控者、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激發其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學過程中,投入到傳道授業解惑中。在此基礎上,教導處還應努力為教師創造條件,使其在教學中、課堂管理上和科學研究以及職業發展方面都能獲得巨大的進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其教學更具價值和潛力。為了提高中學教師的自律精神,使其由以往的學科型教師轉變為“專家型教師”,需要學校教導處配合學校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師激勵機制,使教師在奉獻的同時,也能獲得自身的持續發展,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新課改的要求,從而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教導處在對教師進行管理創新時,也應重視社會、家庭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引導教師加強與社會、家庭的交流、溝通方面的工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
二、讓教師在學校教有所成
當前,各個學校在倡導教師奉獻精神的同時,還應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和心理需求出發,注重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提升其專業能力,讓教師在學校教學中不僅能享受到授業解惑的成就感,還能教有所成。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導處關注教師的“自我更新”。想要順利實現教師的“自我更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是教師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方式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第二是教師可通過各種檢測方法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檢測,以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第三是教師可就關鍵事件進行自我對話,找到其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取長補短;第四是教師應打破傳統的各自為戰的局面,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管理方面的探討和交流,通過交流合作,實現教師的共贏,拓展其思維空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務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教師應時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通過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深刻體會新課改的精神實質,將其進行記錄整理,以便和學校其他年級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以集體的智慧促進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第二,學校教務處可以邀請其他學校教研室優秀教師到本校聽課、評課,通過互相交流和溝通,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全面,也更明確;第三,可組織“課程改革沙龍”,邀請教師參加,通過網絡形式鼓勵他們暢所欲言。這些舉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使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落實到他們的具體工作中。
三、采用發展性評價方式對教師進行全新的、科學的評價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評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定性和定量評價時,還要采用發展性的評價。發展性評價具有向導性、指導性的特點,將其運用到教師身上,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使他們了解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使不足變優勢。在運用發展性評價方法時,可通過對教師課改態度、業務素質、教學常規等方面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教師有“自知之明”,為提高其專業水平提供扎實的基礎。
四、與學校其他職能部門相互協作和配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務處在對教師進行管理時,應樹立系統管理理論,通過和校辦公室、總務室、年級教科室等相關科室建立平等、科學的合作關系,提高管理效率。如想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教務處需要與科研室建立合作關系,雙方通過合作,制訂出科學的實施計劃和方案;教務處想要運用最新的激勵機制,給教師物質和精神獎勵,則需要和總務處與辦公室進行協商,制定出同人事制度與工資、獎金相匹配的激勵方案,解決教師教學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教研中;想要提高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師德水平,則需要教務處與德育處互相配合,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向更深和更遠的方向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導處的作用日益凸顯,不僅事關學校的快速發展,還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因此,重視教導處建設,以推動學校整體素質教育的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郭金萍.中學德育的問題與對策[D].西北師范大學,2006.
[2]楊和亭.素質教育在我國的實施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