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
摘 要:電磁感應知識是物理學科中的重要知識點,也是高考之中的熱點問題,因此在高三復習課中加強引導學生復習電磁感應的知識就十分重要。電磁感應問題經常與電學、力學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問題,所以在高三復習階段就要充分把握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高三復習課中電磁感應的基礎性教與學。
關鍵詞:高三物理復習課;電磁感應;基礎性教學
物理學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學科知識,其具有很強的實驗性。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電磁感應作為高中物理知識中的重點部分,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應用也比較難掌握,因為電磁感應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并且與各個知識點相串聯,在高考中其主要考查電磁感應的圖像問題、與電路知識相結合的綜合問題以及電磁感應中的能量問題,所以在高三復習課中就應重點培養學生以上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電磁感應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
1.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進行電磁感應課堂復習之前,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物體進行復習教學,讓學生對于電磁感應規律產生更加直觀、準確的認識,避免因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導致學生厭煩復習。并且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觀察能力,在進行實物教學時,可以選擇幾名學生上臺進行觀察,在觀察之后得出結論,這樣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培養其敏銳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在高中物理課中,教師要多創造學生復習實驗知識的機會,并且及時進行指導培訓,防止出現意外事故,保證實驗的正確性及準確性,在學生親自進行復習實驗后,教師要讓學生發表自己對電磁知識的認知,得出有效結論,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更好地進行習題練習。
2.注重運用有效精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部分、分階段地進行教學,不能統一化教學,對于電磁感應知識的重點與難點,要進行精講,并且要通過實際例子來說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在課堂中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將重點知識為學生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講解,并且還要不斷拓展相應的知識,加強不同知識點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問題進行深化,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認識能力。
教師在講解學生易混淆的知識點時,要對學生進行畫圖講解,比如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采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也可以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有關條件。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清晰地理解這一問題,就要畫圖講解,并且在講解知識之前,要讓學生先進行自主解答,先讓其思考解決這類問題的途徑,然后再通過教師提問,查看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知識點。還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然后得出最終答案,最后教師再公布正確答題思路及解題過程,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解題過程中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日后再做錯類似的題目。比如以下例題:(1)寫出感應電動勢瞬時值的表達式;(2)計算線圈在1分鐘內產生的熱量;(3)經多長時間,線圈內部張力最大,并求其最大值(不計線圈感應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這時教師應用畫圖方式及公式定理幫助學生理解此問題,讓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
二、電磁感應問題分析
物理中的知識都有很強的規律性,知識的狀態及過程都能通過圖像表示出來,并且通過圖像可以找出量與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知識的內涵。比如,在學習矩形線圈在磁場中隨時間變化情況這一類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將磁場中的磁感應強度B與時間t之間的關系通過畫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進而判斷感應電流,輕松解決這一問題。例題如下:圖甲為一放置在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的正方形金屬線圈,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5 s的時間內,正方形線圈中均有感應電流產生
B.在前2s內線圈中產生了恒定的電流
C.在2-3s內線圈中無感應電流產生
D.在前2s內和3-5s內這兩個時間段內,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相反
教師在講解這類題目時就應該認真分析每一個選項,這樣學生才能明確解題思路。
對于滑軌類的問題知識,其經常與直流電流、動量和能量等知識點相聯系,這就屬于綜合性問題。在分析這一問題時,教師要結合之前所教授的知識,幫助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有效條件,排除題目中的無效條件,并且幫助學生培養其綜合應用分析能力。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將題目中運用到的知識點統一指出,讓學生判斷哪些能夠幫助解題,哪些不能,從而尋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
在解決平衡類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受力分析,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建立方程式,利用電磁感應規律進而解決問題。關于能量類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首先找到題目中的能量守恒及轉換的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式,進行題目解答。關于電量計算也應重點進行講解,教師要統一給出每一類型題目的固定解答模式,再讓學生注重分析不同題目之間的條件,電量計算就可以利用動量定理求電磁感應中的電量,還可以利用表達式q=ΔΦ/R計算電量。
在電磁感應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及學習能力,讓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含義,在電磁感應教學中,要讓學生首先明白6個基本問題:(1)磁與電之間的關系?電能生磁,磁是否也能生電?(2)電磁感應的具體含義?(3)產生電磁感應的條件有哪些?(4)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有哪些?(5)簡要闡述發電機的原理。(6)在電磁感應中能量是如何進行轉換的?并且要以這6個問題為主干,拓展更多的知識點,并不斷讓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
總之,在高三復習課中要將電磁感應知識分類、分系統地進行復習,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電磁感應知識,更好地進行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韓愛明.從近三年江蘇高考物理卷談高三電磁感應教學[J].考試周刊,2015(73):2-3.
[2]霍曉萍.析電磁感應線框問題議高三物理復習[J].理科考試研究,2013,20(7):32-33.
[3]葉興玉.單招電工基礎:電磁感應復習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