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頑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民營銀行的建設屬于中國金融市場的一項重大改革,本文從建設民營銀行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建設民營銀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民營銀行 必要性 問題
在我國近代金融史上,民營銀行占據一席之地。票號——現代銀行業的鄉下始祖,由民間資本“財東”出資,“掌柜”運營。民國時期雖外資銀行大量涌入,但民營銀行亦日漸興盛,以“南三行北四行”最為著名。各行成立初期,雖或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但由于日后增資擴股,私人資本逐漸占據了控股地位。在1912-1927年成立的304家銀行中,官行數量有限,民營銀行占到5/6,其后幾經變遷至1934年全國共146家華資銀行,民營銀行占2/3左右。新中國的成立后,民營銀行在大陸的發展戛然而止,少數搬至臺灣地區重謀發展。直至1996年,中國大陸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才得以成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2014年,首批五家試點銀行己全部獲批開業。2015年6月,民營銀行組建由試點轉為常態化設立。截至2017年1月,包括5家試點銀行在內,銀監會共批準籌建17家民營銀行,民營銀行發展進入改革發展機遇期。
一、民營銀行建設必要性
設立民營銀行能夠有效實現產業和金融資本融合,為民營資本的產業擴張奠定良好的融資基礎。民營銀行的發展及其多樣化業務經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為中小企業創造外源融資的機會,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民營銀行的建立和發展,還能對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起到積極作用,改善國有銀行壟斷性完成的低效金融資源配置格局,完善銀行業格局向國際化接軌。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銀行在主流商業銀行體系中僅占5%。從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來看,大型國有銀行與政府控股商業銀行占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的95%,民營銀行僅占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的5%,其中“工、農、中、建、交”占商業銀行資產總規模的60%以上。在中小企業和農村,民營銀行有著區別于其他類型銀行的競爭優勢,這樣優勢互補有利于中國國民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增加民營資本在銀行業的權重,有助于完善銀行業的布局。
地下金融活動缺少規范性,并且風險巨大,因其逃避金融監管,極易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影響著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民營銀行的發展,有利于正確引導地下金融活動所運營的資本,將其納入國家有效的監管范圍,從而有利于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二、民營銀行建設存在問題
民營銀行的設立的問題多年以來懸而未決,如今終于落實,隨之而來的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存在的問題。雖然民營銀行在中國有很長遠的發展歷史,但歷史不足以給現今民營銀行的發展提供過多的經驗,更多的應從臺灣、美國等地區民營銀行的設立及培育中吸收營養,穩健地推進國內民營銀行的發展。
銀行生存發展以信用為基礎。儲戶對銀行的認可度越高,就越有利于銀行開展業務。新設民營銀行作為國家金融改革的新產物,還沒有在業務活動中建立起充足的儲戶認可度。民營銀行與國有銀行相比在市場份額、規模與信用上處于劣勢。因此,民營銀行在吸收公眾存款上存在一定困難,而這一困難的存在勢必影響民營銀行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銀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互聯網金融等都在積極搶占市場份額,在管理、服務、人才、利率、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正積極開展競爭。民營銀行的比較劣勢在銀行業激烈的競爭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如若不能及時地進行制度創新和提高在居民心目中的信任度,就很容易遭到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作為民營資本發起的股份制企業,民營銀行的股權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其正常的經營活動。如若缺乏外部強力干預,民間股權設置往往過于集中,從而造成極少數人控制銀行的局面;或過于分散,股東人數太多,利益沖突不斷,從而造成事實上的經理人控制局面。這兩種局面都會造成內部人控制,引發關聯交易、關聯貸款,造成貸款集中度過高,產生信貸損失風險。在內部人控制的情況下,所有的工作流程、監督機制,乃至董事會、監事會都將失去實質性效力,銀行將變成私人公司,違規操作、違法經營、侵吞挪用銀行資金等現象將屢禁不止。避免民營銀行內部人控制風險成為民營銀行發展進程上的另一大難題。
三、結語
民營銀行發展良好,會為中國的金融市場注入活力,使中國的金融體系更完善,與國際接軌;但如果發展不良,預見到的風險徹底變成“風險”,民營銀行變成商業銀行和“地下金融”的結合體,后果不堪設想。雖然民營銀行不為國有,但政府對其管控力度不可過于放松,尤其是在關鍵的發展初期階段,民營銀行未來的走向應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中。相關的立法及制度,應在出臺后不斷完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釀成后患。
參考文獻:
[1]董文標.加速中國銀行業民營化進程[J].中國經濟周刊,2013,(3).
[2]應宜遜.當前民營銀行發展問題淺析[J] .貨幣時論,2013.
[3]周民源.我國臺灣地區民營銀行的發展路徑及對內地的啟示[J].金融監管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