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
摘 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加強財政收支管理,規范政府資金的收付,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必然成為國家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借鑒和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國庫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國家從21世紀初開始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并取得了全面、長足的發展,但同時也還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利弊,分析和查找問題的根源并且認真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關鍵詞 國庫集中收付 利弊 改革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指財政部門代表政府設置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所有的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收繳、支付和管理的制度。財政收入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直接繳入國庫;財政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以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的方式將資金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方或用款單位。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與傳統的國庫管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改變了以往財政資金層層撥付的情況。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預算單位使用資金,但是見不到實有資金,未使用的財政資金仍然保留在國庫單一賬戶里,由財政部門代表政府進行管理運作。這種制度是規范政府資金收付最徹底、最完善、最有效的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
一、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義
(一)傳統國庫收付管理制度的弊端
首先,預算單位開設實有資金賬戶重復而且分散,導致財政資金在預算單位分散滯留,難以有效集中財力;第二,財政收入繳庫不及時,導致財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流失;第三,財政支出層層撥款環節太煩瑣,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第四,財政資金長期滯留在預算單位,導致截留、擠占、挪用等違紀違規情況時常發生,甚至出現貪污腐敗現象;第五,財政支出和收入的信息反饋遲緩,難以為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和宏觀經濟調控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
(二)實行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的意義
針對傳統國庫收付管理制度存在的種種弊端,推行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勢在必行。實施國庫集中收付,所有財政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財政收入由繳交單位或征收單位直接繳入國庫單一賬戶,大大提高了財政收入入庫的時效。從支出方面看,以前財政支出都是由財政部門將實有資金直接下撥至預算單位自行使用,[1]現在改為只是下發經費指標,相關預算單位需要使用資金的時候提交用款計劃,財政部門批準后,由代理銀行墊付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單位,隨后代理銀行通過人民銀行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將墊付的資金從國庫單一賬戶劃還代理銀行,完成整個支付流程,而未使用的財政資金集中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優勢: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財政收入流失問題,也解決了財政資金在預算單位滯留時間長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有利于財政部門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第三,預算單位未使用的資金都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財政部門可以依法對結余資金保值、增值,從而增加財政收入,有效降低財政籌資成本;第四,財政資金集中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可以有效降低財政資金被截留、擠占、挪用甚至貪污腐敗等問題的發生。
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革與實踐,我國的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充分體現出制度的優越性,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支付方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部門預算的編制與國庫集中收付要求不完全匹配
在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預算單位的年初預算以指標的方式錄入財政一體化系統,使用時提取指標申請額度即可。但現實工作中往往出現預算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的情況,如有的項目預算不足而有的項目又預算過多,或者突發項目年初沒有預算但又必須實施等情況。在傳統的國庫支付方式下,資金實撥到預算單位的賬戶上,預算單位可以暫時拉扯墊付使用,隨后完善手續調整賬務,但是在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指標錄入時已經根據項目對應錄入政府支出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等相關要素,預算單位提取指標申請額度不可能在項目間墊付調劑使用,也就是說“買米的錢不可以拿來打醬油”。而預算單位要改變項目資金用途或追加預算則需要根據程序,履行較為煩瑣的層層審批手續,這勢必對預算單位及時開展工作造成一定限制。
(二)國庫集中支付效率較低
出于對資金安全性的考慮,國庫集中支付的過程設計得過于復雜,以前只用一步就可以直接完成,現在至少需要經過預算單位、財政主管科室和財政國庫支付中心的經辦崗、審核崗乃至負責人崗位的層層審核,審核通過后國庫部門方可下達額度到代理銀行,銀行接收額度再通知預算單位可以支付,整個過程中浪費掉了許多不必要的人力、時間。加之每個地區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有的代理銀行集中支付系統軟件還不夠成熟,代理銀行相關操作人員輪崗較為頻繁等因素也會降低國庫集中支付的效率。
(三)國庫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量占總支付量的比重較低
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分為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兩種。就基層財政來說直接支付的范圍主要用于工資支出和政府采購支出。直接支付方式是財政部門不通過預算單位就可將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單位和個人,直接支付的程度越高,財政部門的監管力度就越大,同時財政資金被截留、擠占和挪用的可能就越小。從基層財政實際工作來看,除了每月的統發工資和政府采購是實現了直接支付的以外,大部分都因為預算細化、預算編制與實際支出不匹配等問題,而不得不采用授權支付的方式,導致直接支付的占比偏低。
三、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議
首先,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都要高度重視預算編制工作,不斷提高預算編制水平。財政支付的前提是要有預算,預算編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預算執行的效果,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參考以前年度支出情況,充分合理地分析、研究和預測未來預算年度支出,力爭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從而提高工作的時效性。預算編制做到科學化和精細化還可以提高財政直接支付的比例,進一步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其次,要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用款審批程序。目前正在推行的國庫電子支付已經實現取消紙質的憑證,通過財政一體化系統在網上就能完成所有支付流程,免去了預算單位財務人員頻繁跑財政、跑銀行的過程,極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最后,要不斷提高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代理銀行和人民銀行國庫集中收付從業人員的基本業務素質,增加培訓和考核,進而讓他們在遇到難題時迎刃而解。
四、結語
雖然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毋庸置疑這種制度仍然是迄今為止規范政府資金收付最徹底、最完善、最有效的模式,不斷改進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仍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財政工作人員的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一起推進財政制度的改革,使我國的財政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為安寧市財政局)
參考文獻
[1] 沈利.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6):114.
[2] 王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對單位預算會計的影響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7(10):102-103.
[3] 陳庸金.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管理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7(3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