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鵬
摘 要 習總書記從當前國內經濟發展階段性出發,提出中國經濟要適應“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導和理論依據,同時也成為當前政策制定及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時代背景。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撐,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形勢決定實施普惠金融的必然性。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作為發揮金融功能的結構主體要順應經濟發展形勢,適應新常態,在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更好地發展普惠金融是商業銀行提質增效的重點突破方向。
關鍵詞 新常態 商業銀行 普惠金融
一、研究背景
在新常態的經濟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主要表現在增長速度向中高速轉變。黨中央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增長規律,提出戰略性的發展措施,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著重提出,“將發展普惠金融融入到國家的戰略經濟層面中來”,以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2016年1月1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標志著普惠金融正式提到國家層面。在該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常態化表現形式,普惠金融的大力發展也是題中之意,其著重解決我國農村地區和小微企業遇到的金融問題,更多地突出政策扶持功能。
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呈現出分配不均衡的局面,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銀行存貸款規模變小,促使銀行在業務拓展方面尋找新的增長點,著力于改善經營結構,通過分析內外部經營環境調整發展戰略,提升業務發展質量,更多地關注價值創造和回報水平。國有商業銀行需要以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去發展普惠金融,發揮在金融服務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服從政策性指導,將金融資源在配置中兼顧公平,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普惠性。本文以此為出發點為國有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提出相應對策。
二、國有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第一,國家大力推廣與銀行配備不足相矛盾。普惠金融的出發點是為了給弱勢群體、小規模貸款提供平等發展機會,是我國當前金融改革發展的主旋律。2017年5月25日,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的要求,大型銀行紛紛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促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布局盡快形成。但商業銀行物理網點集中于城區,縣域及農村的機構網點數量少,服務渠道供給不暢。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偏向于收益性高的零售類產品,基層網點人員不足且年齡結構老化,難以形成推廣普惠金融的有效力量。
第二,客戶需求多樣化與產品供給不足相矛盾。2008年金融危機后,擴張式發展信貸導致其后續不良貸款暴露,現在只有將信貸規模逐漸收緊規范經營。普惠金融客戶需要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內對創新業務容錯程度低,導致動力不足,難以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另外,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主要依托大中型企業,該類型客戶抵質押物充足,普惠金融客戶多以無形資產為主,缺少商業銀行所需的有效抵質押物,不能滿足商業銀行放貸條件。
第三,政策環境不完備與銀行運營需求相矛盾。目前,我國針對普惠金融業務的監管法規體系不完善,現有的法制框架并不能全面管理普惠金融;政府相應配套措施不完備,并未出臺能引導和激勵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投入更多資金的鼓勵措施;尚未形成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信息采集及征信搜集難度增加。總體而言,在缺乏配套的制度保障的大前提下,并未形成符合商業銀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的生產運營環境,極有可能引發市場風險失控。
三、國有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對策
第一,加快大數據的推廣與應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有商業銀行以互聯網金融為戰略轉型發展目標,借助大數據手段進行數據收集與數據服務,利用現有網絡銀行渠道不用開設實體網點,主要針對其在線平臺的小微客戶和個人。擴大金融服務半徑,以將傳統的金融服務進行線上處理,提升金融服務的水平,開展互聯網普惠金融業務。通過提供在線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大數據成本低、信息有效性強,業務多樣性強的優勢,將大數據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推手,為智慧金融提供基礎平臺。
第二,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和創新定價方法。國有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的需求特點加快產品創新。一方面,要研發形式多樣的信貸產品,具有操作簡便、貸款金額小、期限短的特點,擴大擔?;虻盅浩窚嗜?;另一方面,要改革現有存款產品,吸收普惠金融客戶資金回流,具有計息方式靈活,定期、活期方便轉換的特點,方便客戶靈活使用。通過產品創新實現更多的便利性,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的貸款費用,同時還能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另外,還要創新定價方法,從客戶財務指標、社會關系、道德評價等方面出發,判定客戶違約概率,以動態的信用評價技術確定價格,滿足雙方需求。
第三,建立普惠金融發展良性生態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應當明確自身在普惠金融發展的角色分工,樹立常態化服務觀念,搭建普惠金融發展平臺。一方面,通過與政府部門積極爭取更多的財稅政策,對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機構給予稅收減免或者財政貼息方式,促進分支機構積極發展普惠金融;另一方面,通過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力,積極倡導和搭建普惠金融發展平臺,如積極推動小微企業合作擔保組織的建設,將小微企業團結成集體力量,共享信用,共擔風險;完善農村土地資產的抵押和交易平臺,幫助農戶樹立財產意識,提升農戶土地融資功能和押品變現能力;通過建立普惠風險補償基金引入更多閑置的社會資本,提升抗風險能力,強化普惠金融的自我保障機制。
(作者單位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