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新的《課程標準》在明確要求發展學生的數感的同時,也強調了對估算的要求。即“能估算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數感得到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估算過程的實效性,讓估算過程體現策略性,并使學生在過程中感受蘊藏其中的思想方法,從而真正提高估算能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思想,感受估算價值
要提高小學生的估算意識,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切實重視估算,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情境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并體驗到估算的實用價值,變“不愿估算”為“喜歡估算”。比如,在我校開展的“我是節約小能手”活動中,我引導上體驗課班級的學生通過一日節水量、節電量等估出一年節水、節電量。再比如學生每次從班級“圖書角”借閱圖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每天看課外書的頁數,估計大約幾天可以換書,通過大量活生生的事例,使學生感覺到估算就在我們的身邊,估算是實際生活中需要的。又如:通過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體驗“估算”與“不估算”的效果。使之改變要我估算我就估算的被動局面。在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后,有的學生經常因粗心而出現計算錯誤,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進行筆算。如計算275×29時,可以先進行估算積大約是8400,然后再進行筆算,如果筆算的結果與8400相差較大,就可以馬上發現錯誤,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二、結合教學,滲透估算方法
估算雖然是一種大致的估計,但并不是憑空猜想的,那種沒有根據的臆想亂猜往往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大,那么如何進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準確性呢?小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關系十分密切,教師教學中要強化估算意識并結合教學內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師的估算方法又著重體現在對各冊教材中估算題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滲透上,這種滲透則需要穿插到教學過程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加強估算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數感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體就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將一些估計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間接地滲透給學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近似估算法
近似估算法是學生最常用的估算方法之一。學生進行整數四則運算時,根據“四舍五入法”把加數、被減數、減數、因數、被除數、除數近似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等數的形式,然后算出結果大概是多少。例如,北師大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乘法中安排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學生在計算商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時,往往會出現商的位數不對的現象,比如將5700÷30的商算成1900,如果在計算前學生先估出商大約為200,就不會出此錯誤了。
(二)聯系實際估算法
根據題意估計出與實際情況相符的結果,或者列出在實際情況中不可能存在的結果。比如小明的身高是1.21米,比媽媽矮0.42米,爸爸比媽媽高1.3分米,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很快就可以判斷出一般來說爸爸的身高不會高于2 米,從而正確地列式為1.21+0.42+0.13=1.76米。學生通過生活實際還可以了解到人數、租車的數量一定是整數,汽車行駛速度比人行走速度要快得多等。
(三)據零求整法
在教學“生活中的大數”一課時,我為了讓學生在對大數有一定感性認識,準備了橘子、黃豆、牙簽等許多實物作為教具,想通過實物加深學生對“萬”的認識,在學生先估出半瓶燒杯的黃豆大約是500粒的基礎上,他們很快就知道只要將燒杯裝滿,就大約是1000粒,將10個這樣的燒杯裝滿就大約是10000粒,學生通過估算將自己平時想都不敢想的大數很快地變成具體的實物,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就題論題,重要的是在實驗的過程中滲透給學生一種量化估計的方法,便于他們以后進行較大數量的估測。再如,隨著計量單位的出現,在學過米、厘米、克和千克后,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教學單位的觀念,同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填寫恰當的單位:黑板長4___,課本寬18___,一條大青魚重2___,一輛卡車載重2___,通過這些練習加深孩子們對生活經驗的認識,再讓學生估計學校的旗桿有多高?老師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學生就會以曾經練過的東西為參照來判斷,感覺容易多了。
三、創設情境,增強估算應用意識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估算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上。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在課內外能自覺運用估算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是每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我認為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資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開展富有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變估算由“可有可無”到“無處不在”,增強他們自學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例如,在教學面積單位時,我先帶學生參觀學校的小操場,在用自己的腳步量一量,再用面積公式算一算的基礎上,學生很快估出我們學校的小操場大約是500平方米,大操場大約有五個小操場那么大,那么大操場的面積大約為2500平方米。我們學校走廊準備鋪地磚,我讓學生估計要鋪走廊的地面,大約需要多少塊地磚?學生有的用腳步比著量走廊的長與寬,用走廊的面積除以地磚的面積;有的想出了先估計教室橫著大約能擺幾塊地板磚,豎著大約能擺幾塊地板磚,將橫豎能擺的地板磚的塊數相乘就知道大約需要多少塊地板磚了,甚至有的學生還發現了自己家裝修時有些地方整塊的地板磚擺完了離墻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多準備些來填補空缺,所以他建議在實際購買中還要多買幾塊磚以填補地面接墻處。
總之,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取決于教師對估算的理解和對數學教育的理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這樣的教學意識:將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估算方法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