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生代油畫由于自己特殊的成長經歷、當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哲學背景、國內油畫發展需要、西方文化經濟等原因的作用下,呈現出對“無聊狀態”的關注,它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無聊只是一個表象,隱藏在里面的是普通人最貼切的真實,崇高和激情已不再是這一代人的心理體驗。
關鍵詞:新生代油畫;無聊狀態;生存狀態
“新生代”并不是一種藝術思潮,在藝術界是特指那些20世紀60年代出生,20世紀90年代涌入畫壇的藝術家們,他們大多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當下人的生存現狀。他們現在也正活躍在我國和國際藝術舞臺上,主要代表人物有劉小東、方力鈞等。“新生代”藝術家們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藝術家至今仍然活躍在前沿陣地,并創作出了諸多優秀作品。而他們的作品總在不經意間透出對“無聊狀態”的關注,作品描繪的對象或打哈欠,或表情麻木,或無所事事。本文則將重心放在20世紀末,新生代快速發展的時期,就“無聊狀態”展開敘述,嘗試找到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背后原因,并希望從中找到一些啟發。
20世紀80年代我們對西方現代藝術進行短暫學習后中國油畫意識到必須尋找自己的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生存狀態也與以往不同,使得新生代藝術家不再把西方的藝術樣式看成自己前進的方向。他們的作品都關注現實,反映社會變化時人們的迷茫、惆悵和好奇。以劉小東、方力鈞等為代表的新生代畫家們將生活中最普通的人、日常的事用到畫面中。他們把市井中的小人物的生存狀態作為對象, 這些生活中小人物的粗魯個性、精神的缺失、無奈的心態在畫家調侃戲謔的塑造下讓觀眾重新認識著自己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促使新生代藝術不同于新潮美術的批判和激進,將關注點轉向市民趣味的“無聊狀態”,充斥平淡、無聊、俗、戲諷,表現年輕人精神空虛、無所依托、無意義、郁悶、無可奈何、迷茫、失落,我想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20世紀90年代中國年輕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以后,受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的影響,人們價值觀出現了新的特點。1991年夏天由北京開始流行的“文化衫”,就能大概對那時年輕人的生活有所了解。年輕人在背心上印著一些文字:“一事無成”“別理我,煩著呢”“拉家帶口”“特累”。它的流行也正是因為貼合了現代化進程中人們普遍存在的短期無法適應、找不準自己位置時內心的焦慮、失落與無聊。正如崔建唱的那樣“不是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在上一輩眼里他們是 “失落”“迷茫”或“垮掉”的一代。
劉小東、方力均、岳敏君等這樣一批藝術家的作品也正貼合了多數年輕人當時的心理體驗。藝術作品一直都在從藝術家的視角解釋世界,新生代作品也一樣,他們用戲謔的方式講真實的故事。在新生代的世界里,所有本質、規律和邏輯都可以用看不透生活的借口而不想去深究,只有當下生活的現實才是自己所能真實認知的東西。他們的繪畫也不再像傳統油畫那樣注重油畫語言本身的審美情趣,而是把油畫作為一種傳達個人思想和情緒的工具。
二、新生代油畫家個人的特殊成長經歷
藝術家是社會人,社會環境對藝術家的創作有很大影響,但是,個體因素也不可忽視,而且多數藝術家是通過個人情感體驗出發進行創作的,那藝術家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性格因素就尤為重要了。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們并不是新潮美術的參與者,但卻看到新潮美術運動喊著“創新”“變革”“棄舊圖新”“文化尋根”等宏大口號,又見證了新潮美術的落幕。在反思中他們發現,藝術其實并沒有改變社會或改造世界的強大能力,這更使得新生代作品放棄宏大的主題,而選擇平實的生活人物作為主角。
另外,新生代的代表畫家像劉小東、喻紅、申玲、方力均等都是從被譽為“皇家美院”的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其他一些藝術家也大都畢業于全國各地的美術高校,這就使得他們不僅擁有嚴謹、扎實的寫實繪畫基本功,還獲得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寬廣的眼界。這也使得新生代畫家們的作品能以大眾能輕易接受的具象表現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生存現狀和對社會的看法。
三、國內油畫發展的潮流推動
到了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使周圍人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各種信息大量進入老百姓視野,使得新生代們反而不再有激情像前輩那樣改變世界了,而是更愿意體會屬于自己的真實情感。
我們可以看到,油畫在中國土地被廣泛接受后,首先是對西方的學習,再到對本土的英雄頌歌,“文革”之后人們對虛無空洞的樣板英雄開始懷疑,又進入了對平民的關注,分析藝術本身。到了新生代,藝術家們開始關注自我,不再把自己放在精英位置,形成“宏大—平民—自我”的過程,那新生代藝術受到關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歷史的選擇,是油畫在中國發展的一個必然環節和補充。
四、文化背景的影響
任何一個藝術運動或藝術主張都與文化背景不可分割,新生代畫家群也一樣。當然,這種影響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
(一)新生代油畫屬于新具象繪畫,受到現象學的影響
提到新具象那就必須談及現象學,現象學是20世紀在西方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它追求的是“回到事物本身”,“現象”的意思就是我們眼前顯現出來的東西,“事物本身”在傳統哲學中一般理解為隱藏在現象背后或深處的本體或本質,而現象學所理解的現象就是事物本身。新生代作品關注的正是眼前所看到和體會到的真實,他們沒有去提煉歸納,想通過現象去尋找所謂事物的本質,而是把現象就看作真實,尊重自己的體會。
(二)新生代油畫對無聊狀態的關注與叔本華的“生命無意義”有直接的關系
新生代藝術家有開放的平臺來接觸各類外力思想。他們的處世觀以及藝術創作,尤其是表現無聊狀態的作品很大程度受“生命無意義”這一觀點的影響,在叔本華的《論生存的空虛》中有這樣幾段話:
“在這狹隘的場所,一些偉大,認真的活動,往往引起旁人的滑稽感,同理,在這短暫的人生中,那樣熱心地爭逐名利,不也是很可笑嗎?”
“一切人間的享樂都是空虛。”
新生代的作品某種程度上更偏重于表現令人傷感和沉思的東西,方力鈞在接受采訪時說:“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人生肯定是一個悲劇的過程,沒有什么意義。”這與叔本華哲學是不謀而合的。在人生和作品中他們的態度的確有悲觀的成分,但他們對生活是總是回以微笑,并沒有任何頹廢和絕望。
(三)新生代油畫必然受中國哲學的影響
油畫是一個外來畫種,在接受一個外來畫種的同時系統認識西方價值體系是必然的,尤其是“85新潮”時期更是主動尋求西方哲學作為創作的后盾。而每個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從根本上無法脫離自己的傳統哲學,盡管大多數人并沒有專門系統地學習傳統哲學,但它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中國哲學是極其深奧的,道家無為、中庸、天人合一的思想已不經意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磨滅不去。新生代也一樣,他們的作品中同樣流露出這種影響。
在當今世界,西方哲學和價值體系已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西方哲學對我國油畫的影響不容置疑。而在我看來,盡管它是舶來品,會承載一些文化關聯,但油畫它畢竟只是一種技法,工具是可以靈活應用的。而且在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中,中國傳統哲學在當今世界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更能夠解決西方哲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且作為華夏子孫,更應該以油畫作為手段說出東方的智慧。
五、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經濟的影響
改革開放使我國流入大量西方文化思潮,西方稱為“后現代主義”的一股藝術思潮被青年畫家所關注。
由于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不夠完備,所以很多新生代藝術家向海外發展,也得到了西方優厚的物質回報,對邊緣底層人物此類生存狀態的描述也因西方的獵奇而被廣為延續,無聊狀態自然不會輕易丟棄。當然,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觀點,因為當代世界的任何一個個體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想要與西方藝術平等對話,首先還是要走出去,想走出去,就必須接受別人的藝術游戲規則,而當你要去迎合什么的時候,很多當東西就不再自由了。在一些評論文章中在分析這一現象,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總之,新生代油畫由于自己特殊的成長經歷、當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哲學背景、國內油畫發展潮流推動、西方文化經濟等原因的作用下,呈現出對“無聊狀態”的關注。它是對90年代的注解,也是藝術家個人的情感體驗,給觀眾呈現出尋常卻又異樣的體驗。盡管藝術家們或多或少借用了國際流行的藝術樣式和語言,但較 “85”前輩們的作品,新生代藝術家已經開始關注自己切實的體會,并以獨特的面貌走向世界,展現年輕人真實的生活。以獨特的面貌對“新生代”油畫進行分析,其實目的在于探尋藝術潮流的密碼,探尋藝術創作的方法,對于從事繪畫藝術的藝術家或學生而言是極為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舒可文.相信藝術還是相信藝術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尹吉男.獨自叩門——近觀中國當代文化與美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3]賀萬里.永遠的前衛——中國現代藝術的反思與批判[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4]高明潞.墻——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德]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M].倪梁康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高名潞.另類方法另類現代[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7]水天中.90年代的中國油畫[J].文藝研究,2000,(01).
[8]馬馳.方力鈞 面向理想打個哈欠[J].天津秘書學院學報,2007,(01).
[9]賀彩虹.20世紀90年代都市小說中“邊緣人”的生存情緒[J].山東文學,2006,(03).
作者簡介:
顏代波,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省美協會員,云南油畫學會會員,昆明風景畫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