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暢
摘 要:上海是一座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國際化大都市。開放多元的“海派文化”與多姿多彩的生活,激發了藝術家無限的創作靈感。青年畫家傳承弘揚了前輩藝術家求真求美的精神品格,從現代視角切入都市母題,在寫實油畫創作之路上不斷探索創新,創作出一幅幅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作品。本文聚焦上海青年畫家創作的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力圖對創作的思維方式、創作理念、表現手法作梳理研究,從而為相關的繪畫創作探索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和學術參考。
關鍵詞:上海青年畫家;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創作
長期以來,學術界不乏對中國寫實油畫創作、都市題材油畫創作、上海油畫名家藝術創作的研究。在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后,筆者比較遺憾的發現,對上海青年畫家群體在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領域的創作進行專題研究的會議文集和學術著作幾乎是一個空白。
上海青年畫家創作的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體現了本地畫家在多元油畫風格背景下對寫實油畫的追求和探索,是青年畫家對這座國際大都市現代生活和都市文化精神的解讀與表達。本文通過文獻研究、作品研究、形式分析等方法,對相關題材繪畫的藝術語言特征和創作手法作多角度的研究,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上海城市文化發展背景下的現代都市題材
寫實油畫
上海是中國油畫運動的發端地。在一個多世紀的歲月里,伴隨城市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油畫家。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諸多以都市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別于照片和影像,它既是畫家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也是記錄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縮影。
今天,上海已經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豐富的信息資源、多元的文化和多樣的生活方式,深深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一大批表現城市發展,展現都市眾生相的都市題材畫作涌現出來。
潘文艷創作的《城市風景》系列油畫,體現了用寫實技法描繪都市真實樣貌的直觀性。南京路、外灘、浦東陸家嘴……一個個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標通過畫家手中的畫筆,以俯視的全景畫面再現。精準的物象造型與鮮活的細節清晰可見。鋼筋水泥縱橫交錯,呈現出現代都市摩登繁華的氣息。畫家以現代視角觀察體悟上海的發展變遷,對象刻畫不再停留于表面,虛實交替的筆觸,捕捉到冰冷建筑背后隱匿的煙火氣,進而折射出都市人的內心世界。
二、上海青年畫家與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創作
上海青年畫家大多有著學院系統化學習的經歷,扎實的繪畫功底是群體共性。成長在這座國際大都市,他們視野開闊,思維愈發活躍。
與前輩不同的是,青年人是伴隨著圖像時代、數字時代、網絡時代成長的一代。在藝術創作思維和藝術創作過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其它科技手段或與其它媒介形式相融合。
在油畫創作的過程中,他們不再滿足用畫筆寫生去收集素材的傳統方式。利用手機抓拍,無人機航拍,網絡素材收集,電腦圖形軟件后期處理等現代工具已經成為輔助油畫創作的新常態。合理運用新技術,能進一步拓寬都市題材寫實油畫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方式。
把油畫創作與互聯網自媒體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油畫創作方式。近年來,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張晨初的創作靈感和素材主要源于網絡,繪制完成的油畫也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等網絡方式傳播。“互聯網+藝術”的創作方式使油畫創作過程伴隨了網友互動,傾聽網友意見和建議,收獲粉絲點贊,使得油畫作品成為畫家與粉絲的“合作”,也讓油畫作品有了更快更多的傳播,得到更多的關注。
三、上海青年畫家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的語言特征
有別于中國其它地域油畫樸實、直白、厚重的風格,海派油畫顯得婉約、含蓄、雅致,“洋氣”和“奶油味”是作品的特色。青年畫家在傳承了海派前輩藝術家繪畫語言的基礎上,在傳統的寫實技法中突破求新,凝練出帶有裝飾意味、迷幻特質的現代都市題材寫實繪畫語言。
姚冬青一直迷戀上海的老式弄堂。他的《上海弄堂》系列油畫彰顯了上海都市油畫的語言特征。在他的油畫《小紅車》中,一輛紅色電動車猶如火紅色的精靈闖入了上海的老式里弄。殘破的墻面、老舊的鐵窗在光影照射下顯得更加斑駁滄桑,透出濃厚的懷舊氣息,勾起人們對往日時光溫馨的回憶。落水管、電線、空調外機、蜿蜒的藤蔓縱橫交錯,猶如點、線、面的平面化構成,呈現出趣味性。作者用大筆觸酣暢淋漓揮灑出大面積的暖色,與之對比的冷色則用自然流淌的方式表現,畫面在寫實的同時兼具了寫意性。作者弱化了物象的塑造,同時也淡化了畫面的敘事性,使得作品更具有裝飾意味。
張憶周創作的都市人物系列油畫,在寫實的表現語言中融入了抽象簡化、元素解構、夸張變形等手法,神秘的色彩光影和主觀處理的畫面構成,共同營造出都市生活的迷幻氣息。
作品《游移》通過畫家本人手持相機,仰頭取景拍攝頭頂鏡面反射的視角,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將三個不同時間段,似真似幻的自身形象集合在一個畫面中。飄逸的裙擺,迷幻的光影,碧波般的色彩使得人物如魚一般游弋在一個抽象虛幻的空間中。鏡面反射傳達出一種寓意,它不僅反射出具體可見的形象,更映射出都市人物在浮華掩飾下迷茫不安的內心世界。
四、以室內外場景為載體的現代都市題材
寫實油畫創作
“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風格獨特的上海城市建筑。摩天高樓、花園洋房、老式弄堂、港口碼頭……這些豐富多彩、獨具風情的人文景觀成為了畫家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在飛速發展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中,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寶貴價值的歷史環境遭到了破壞,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面臨危機與困境。如何對優秀歷史建筑進行合理保護、開發和利用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城市課題。
上海歷來不乏描繪都市場景的優秀作品。然而,當下的青年畫家不滿足作品停留在對都市風貌的表象化記錄描繪,更希望通過手中的畫筆,去挖掘城市文化底蘊,去喚起人們對時代發展和城市文明兩者關系更深層次的思考。
2017年10月,徐匯藝術館舉辦的“徐匯故事——羅陵君作品展”展出了羅陵君近期創作的一系列都市場景繪畫作品。他的油畫《老房子》風格質樸,作者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取景上海老建筑內部陳設。斑駁的墻面、老舊的掛鐘、變形的衣柜、漆面剝落的窗框、布滿刮痕吱吱作響的地板……這些充滿年代感的物象無不勾起觀者的懷舊思緒。畫面中心,柔和的陽光灑在空無一人的桌椅上,更增添了神秘氣氛,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畫面中點、線、面有機組合,增添了畫面的裝飾感。層層覆蓋的筆觸更是把被歲月風霜浸染的老房子刻畫得有靈魂、有溫度、有情懷,充滿了藝術感染力。老房子是上海人的“鄉愁”。作品不只是提供了一般觀感上的審美愉悅,更是喚起了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深度關注,喚起了人們對城市發展進程中如何保護城市文脈的自覺。
2017年伊始,由上海美術家協會、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久事集團共同主辦的“百年交響——上海外灘百年歷史變遷”大型油畫藝術創作活動,便是一次本地油畫家通過油畫創作,對外灘歷史建筑保護與開發的集體性探討。
筆者創作的油畫《百年繁華——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廊吧》,選址于上海中山東路2號的原上海總會大樓(SHANGHAI CLUB)。建于1911年的廊吧歷經百年滄桑。有著遠東第一吧臺美譽,長達34米的白色大理石酒吧臺,曾經因為1989年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入駐而被拆除過。餐廳于1998年停業。伴隨著2010年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開業,廊吧被復原了當年的面貌,在沉寂十多年后再次閃亮登場。
油畫風格細膩寫實,通過具有張力的構圖、現代感的畫面構成、舞臺劇的光影處理、蘊含城市歷史寓意的色彩以及都市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繪出一幅觥籌交錯、光影迷離,充滿“小資”情調的都市酒吧夜生活圖景。正如題名“百年繁華”所點出的,作品以藝術視角,采用浪漫唯美的寫實表現手法,反映了百年優秀歷史建筑在經歷合理保護與開發后,煥發出新的生機,有尊嚴的走向未來。
五、以都市眾生相為載體的現代都市題材
寫實油畫創作
上海城市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多元的意識形態帶給了人們求新、求變的訴求,也造就了上海青年畫家,在現代都市人物題材寫實油畫創作中更為開放、多元的藝術表達。
青年人的無畏和敏感在創作中顯露無遺。在現代都市語境中,青年畫家以切身經驗出發,近距離表現身邊的人物,對自我和他人關注,對人性探討,成為了作品的亮點。
楊煬的《都市節奏——攀高》用藍天白云下的浦東陸家嘴摩天高樓作為背景,以仰視的視角描繪了一位大步流星般奔跑攀越的都市青年形象,表現了年輕人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姿態。他的另一幅油畫《都市節奏——追風少年》,描繪了公交車站臺上被狂風吹倒的候車乘客,采用戲劇化夸張的表現方式,去揭示都市群體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壓抑與無奈。
周子瑾的《我的風景》系列油畫,則把都市人物從真實的生存環境中剝離,置于一個虛構奇異的場景中。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展現出都市人在瞬息萬變的周遭環境中迷失了自我,種種沖突加劇了內心的空虛、迷惘和彷徨。
在張晨初《哥們姐們》、《青春美少女》等系列作品中,采用寫實兼具表現的手法,運用帶有象征意味的“光斑”效果,去揭示和批判都市青年人“生活娛樂化、文化庸俗化、精神平面化”的種種通病,進而探究在時代發展中,人的精神世界與環境的平衡關系。
在“2007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筆者以一幅超現實風格的寫實油畫《起點》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
作品展現了一個畫室場景。遠處斑駁的墻上釘著幾張草圖。近景為擠有顏料的調色板和油畫工具箱。中景是一幅擱在畫架上肖像油畫。畫面描繪了一位身著彩色條紋襯衣,裝扮入時的都市青年,他正拿起畫筆繪出自身形象。畫布上向前端伸出的畫筆,如夢境般不可思議地突破了現實空間中因有的前后關系,進而轉變了原先方向,打破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距離障礙,違反邏輯規律地朝著原有畫布上色,筆到之處化無色為彩色,化平淡為神奇。作者把真實與虛幻集于同一畫面,令有悖常理的荒誕現象變得似乎合理可信,充滿了神秘感與未來感。
畫作構思精巧奇特,寫實技法表現的同時,融合了裝飾意味的抽象構成。黃金比例的裁切,冷暖色彩的搭配,虛實對比的只留單色起稿的未涂色部分與畫筆涂色部分,都帶給觀眾感官沖擊。
除了營造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效果,筆者還別出心裁地運用了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通過畫中人涂色完成與未完成的時間順序以及畫面空間上的前后距離矛盾,巧妙地傳達出在錯綜復雜的都市生存境遇下,青年畫家不畏艱難,藝術探索永無止境,“手中每一筆都是一個嶄新的起點”這樣一種對藝術執著追求的思想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幅作品既是一位青年畫家的畫像,也是一代青年畫家的畫像。
次年,油畫《起點》在上海藝博會上亮相。臺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上海藝博會顧問陸潔民先生激動地表示:“畫家擁有出色的想象力,這幅作品兼具了高超的畫技和良好的寓意”。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美術評論研究會秘書長范達明先生的評價是:《起點》的構思新奇,與眾不同,畫面中出現的畫筆可謂神來之筆,在向超現實主義前輩藝術家作致敬的同時,也展現了青年一代畫家的聰明智慧。作品還被《新民晚報》國家藝術雜志專版和多家網絡媒體刊登報道,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共鳴。
筆者另一幅都市人物題材油畫創作《90后》,于2015年入選了由上海市文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在中華藝術館展出的“民族的脊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第八屆上海美術大展”。
作品聚焦“90后”都市青年人群,筆者用細膩寫實的筆觸,描繪了4位女學生坐在長凳上休憩看手機的生活場景。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利用手機學習、閱讀、看視頻、查信息、打網游、預約、點餐、購物已經成為生活常態。因此,作品通過幾位女生“低頭族”或獨自靜坐或一起依偎著看手機的典型舉止,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當代都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
《90后》構圖注重形式感,畫面中地面、背景、長凳和人物的布局,帶有平面裝飾的趣味性。人物經過設計組合,體現出畫面構成的疏密關系。每位人物的動態都顯露出個性,栩栩如生的造型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節奏感。人物表情刻畫力求自然生動,若有所思的神情,留給觀眾想象的空間。畫面色彩概括提煉,在柔和雅致的淺灰色大背景襯托下,多姿多彩的人物服飾顯得更加明快鮮亮,展現出都市青年人的蓬勃朝氣。人物衣著款式具有都市女學生的典型特征,本色純真又不乏時尚感,青春氣息自然流露。不同款式造型的發卡、眼鏡、背包、手表、耳機、充電器、小掛件等生活用品與配飾的細節刻畫精準到位,進一步強調了人物的個性與青年群體的共性。
上海師范大學油畫系教授程俊杰對作品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作品以飽滿的熱情,描繪了都市青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著名油畫家俞曉夫認為:油畫技法純熟,藝術語言鮮明,用寫實的手法對網絡信息時代下都市青年人群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進一步提煉概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體現了時代性,是作者對當今都市生活的深刻體驗。
六、結語
進入今天的新時期,上海都市題材寫實油畫呈現出新的面貌,從傳統較為單一化的寫實油畫樣式進入豐富多樣化的表達,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上海都市文化的中開放、多元、包容、創新等種種特質,已深深融入到這座城市藝術家的血液中。上海青年畫家作為一個活躍的創作群體,在現代都市題材寫實油畫領域實踐研究中緊扣時代脈搏,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不乏具有藝術個性的大膽嘗試和突破,已取得可喜的成績。在未來的探索路上,上海青年畫家將進一步關注現實、體驗生活、感悟生命,使都市題材寫實油畫創作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周胤辰.現當代上海城市歷史題材油畫創作研究[D].上海大學,2015.
[2]李平.現當代文化情景下的上海寫實油畫[D].華東師范大學,2007.
[3]李超.上海油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
上海市靜安區業余大學、上海開放大學靜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