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圣庚 徐維新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引起的雞鼻腔、竇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雞死亡率一般在5%~20%。小雞感染后,生長發育遲緩或者停滯;大雞相比小雞更容易感染該病,感染后導致蛋雞產蛋量大幅下降,肉雞的淘汰率明顯上升,甚至并發其他傳染病。
一、傳播途徑
患病雞和帶菌雞都屬于傳染源。該病可通過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污染飼料進行傳播,或者是飲水時通過消化道傳播。感染對象一般為雞,鵪鶉、珍珠雞等有時也會發病,但其他禽類、鼠類、家兔等則不會發生感染。
二、臨床癥狀
雞患該病后的普遍表現癥狀為流稀薄的清鼻涕,眼睛四周以及面部發生水腫;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重減輕。
三、防治措施
1.免疫接種。防治雞傳染性鼻炎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免疫接種。雞若患有該病應該使用A+B+C三價疫苗。給雞注射疫苗后,還需細心觀察雞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異常,就需對其進行隔離處理。接種疫苗應在3~6周齡和開產前各接種1次,采用胸部皮下注射。
2.藥物治療。發病初期及早使用藥物并進行氫氧化鋁滅活水膠苗的接種,可有效控制該病的傳播和流行。磺胺類藥物和多種抗生素對治療該病的效果相當顯著。針對食欲不振的病雞,可對其使用慶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連續使用2~3天,病雞厭食癥狀將會減輕。
3.改善雞群飼養管理條件。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方式,不同批次或用途的雞群分開飼養,到了一定時期,一個單元格里面的雞一起引進或一起出欄。雞舍內安裝空氣凈化設備,給雞群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雞傳染性鼻炎的一個重要傳播途徑是飼料和飲水。對裝飼料、水的器具,要進行嚴格消毒,飲水設備可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以防該病進一步傳播。
冬季千萬不能為了保溫而將門窗緊閉,要保證雞舍通風良好,至少要做到定時排風。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室內采取加溫的措施,避免雞群受凍。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污物,保持舍內光線、溫度、濕度適宜,有害氣體含量要符合衛生要求,保證舍內具有良好的小氣候。
科學飼喂,定時定量保質,不用霉變、污染飼料,不喂過冷過熱飼料,不突然更換飼料,避免給雞群造成應激。
所有進出工作人員、車輛和使用的工具都要進行嚴格消毒,避免外來病菌的感染。
一旦發現有疑似患病雞存在,應立即淘汰,然后進行消毒和隔離。對所有與病雞有接觸的雞群進行隔離觀察,觀察時間為1周左右。經確認為健康雞(即確認不患該病且非該病病原體攜帶者),方可進行出售。病雞禁止上市并應立即淘汰,同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4.徹底清除病原體。在發現副雞嗜血桿菌后,要立即淘汰該病病菌的攜帶雞,對發病雞群進行緊急接種,同時配合藥物治療。病雞群的雞舍要及時進行消毒,可帶病雞消毒,以加快該病的控制步伐,徹底清除該病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