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 要:美術教學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激發學生內在藝術潛力,為社會培養出德智體美勞人才。我國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然而,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基于此,在闡述高校美術及創造力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歸納了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現狀,最后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創造力培養途徑。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學;創造力;培養途徑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各類創新型人才,就高校教育教學來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手段和方法之一為美術教學。高校美術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創造力、創新力的培養,最大程度上開發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索和創造能力。高校美術教學中,要避免傳統“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預留更多的自由發揮時間,讓學生善于發展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進而創造出屬于自我的美術風格。
一、創造力與美術教育概述
所謂的創造力,就是人們在實現某一既定目標過程中,運用創造意識、動機、手段,利用所學習和積累的經驗、方法去生成新社會產物的能力。創造力在美術教育中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特殊創造力,在具有審美價值美術作品完成過程中的創造力,能夠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在特定時間內有一定的典型代表和獨創特性;二是相對于自我實現的創造力,美術作品創作過程,需要創作人員運用形象、生動的思維文化、藝術手法去發揮智慧、情感、藝術靈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創造性頭腦不可或缺。比如:在人物題材作品創作過程中,為了達到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效果,創作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美術學知識,而且要善于捕捉人物形態,用藝術的眼光去審視人物[1]。可以說,一件高品質美術作品離不開高水平的藝術創造力。創造力與美術知識了解、技術掌握能力沒有直接關聯,與藝術美的提煉和升華有關,與藝術形象、藝術情感有關。同時,創造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敏銳觀察力、豐富想象力、藝術感知力等相關,這都是創造力形成的基礎和前提。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研究、探索、分析、探討等都具有創造特點。因此,可以說,美術教學就是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反過來,創造力又是美術教學的靈魂支柱。
二、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校美術教學中普遍注重寫實教學,雖然也提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將美術教學與創造力培養密切聯系起來,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處于探索階段,美術教學與學生創造力培養之間的聯系還不是十分緊密。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寫實教學,旨在強調自然、客觀與現實,也就是完全依照客觀存在的事物,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驟,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模式,讓學生在寫實中爛熟于心[2]。基于此固定模式下,經過反復的練習、雕琢,線條、色彩等均達到既定要求,寫實的基本功也完全掌握,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寫實基本功之后,才能在藝術作品創作中更上一層樓。因此,寫實是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教學基礎,也是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抽象的、具體的、表現的、變形的美術形式。當然,對于高校學生來講,美術教學中寫實基本功的練習固然重要,但是在反復的寫實練習過程中,必然會束縛想象力、洞察力,進而影響到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通過對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現狀展開調查研究,發現環境條件、想象力、洞察力、理論與實踐結合、個性化培養及效果評價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和問題,這些問題是今后所亟需解決和完善的[3]。
三、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途徑
(一)創造良好的創造力培養環境
自然、寬松、舒適、自由的高校美術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內心真實想法,與學生建立密切交流和溝通關系,通過及時有效的交流和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建立起信任、理解關系,為學生營造出積極思考和敢于探索的學習環境,共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難點、重點問題[4]。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勉勵,鼓勵學生善于思考、敢于發言,在集思廣益、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創作出富有靈感和價值的美術作品。每一個人的創造潛力是無限的,需要教師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每一種想法,成為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引導者、領航者[5]。這樣一來,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才能得到完全升華,學生富有創造力的靈感和想法才能得到完整表達,對于美術作品創作和創造力培養來講,營造良好的環境尤為關鍵。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觀察力
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培養,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創新、教學過程創造等方面。首先,教師要全面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理念,了解學生對待事物的入手點、落腳點,從中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準確的引導,讓學生在觀察中掌握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習慣。唯有此,才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觀察不僅要用到眼睛,更重要的是用心觀察,從中發現內在特點,引導和鼓勵學生善于發掘、用心體會,在深刻、全面領會的基礎上進行創作[6]。同時,發掘藝術內涵、藝術美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事物表面,要用內心去觀察、去發掘,增強創造力、創新力,經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形成豐富的經驗,為美術作品的創作及自身創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校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課堂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開發創造創新思維。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創作環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實踐是創作靈感和創意想法的主要來源。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完全轉化,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認真研究,在理論的基礎上融入實踐操作,突出美術作品的意境美和創造美。作為美術課堂實踐的主要方式,室外寫生對于高校大學生美術創造力培養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室外寫生實踐課程,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作環境,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有利于美術作品藝術形象、個性化特點的完整體現[7]。
(四)培養學生個性化特征
高校美術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均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美術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看法,欣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創作方法,而且要與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保持密切交流和即時互動,注重學生個性潛力的激發和個性化能力的培養。具體的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多角度、全面化捕捉教學信息,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研究、探索能力。室外寫生等課外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人追求、藝術愛好、美術鑒賞能力,合理選擇實踐教學素材,突出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可以說,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欣賞學生的藝術創作,鼓勵每一位學生自由想象、自由發揮,讓學生內心真實想法得以完全表達,個人興趣愛好能夠完全體現在作品當中,那么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必然充滿個性、充滿生機,對于學生個性、創造力等培養來講,是極其有意義的[8]。
(五)客觀、公正的效果評價
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關要求,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高校美術教學中同樣需要對教學效果展開評價,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美術教師必須全神貫注、合情合理,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喜悅和滿意。實踐證明,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從評價的種類來講,可以將評價分為三種具體類型,分別是興趣評價、結果評價和創意評價。其中,興趣評價主要集中在課程的開端,重點對學生學習興趣、目標要求等進行評價,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創意評價是美術作品創作完成之后的評價工作,教師通過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進行客觀點評,特別是對創作中的創意、特色點進行評價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創意是一種特別的表現方法,無論創意是否達到預期目的,都應當給予認可和支持。結果評價的對象是美術教師和學生,主要評價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學習成果。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參與評價,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無論何種評價方式,只要是客觀、公正的評價,都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創造力的培養。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我國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特別是需要具有創造力、創新力的復合型人才。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尤為關鍵,需要高校美術教師給予高度重視,明確培養目標,合理設置培訓內容,創新教學方式,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預期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沈妍.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04):332.
[2]鐘麗萍.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由創造力的途徑[J].好家長,2017,(07):121.
[3]杜慧芳.淺談高校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02):133.
[4]薛文峰.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J].美與時代(中),2016,(08):73-74.
[5]吳蘭.淺析高校美術基礎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的問題與改革[J].大眾文藝,2016,(11):228.
[6]郝非非.略論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2):92+97.
[7]程浩,孫紹昆.如何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學周刊,2015,(08):230.
[8]王文儉.高校美術基礎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藝術百家,2007,(02):155-156.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