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梅
摘要:所謂的情感教育說的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依據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在特定教育目的的需要下,所開展的情感教學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常而言情感教育就是說在語文學習中,語文教師能夠在理論指導與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基礎上,將自己的情感、課文中的情感轉移到學生身上,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與交流,進而使得師生間的情感能夠達到統一,從而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情感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創造出一種較為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課文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感情,然后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另一方面,開展情感教育,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尊重,教師也能夠更全面的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已越來越為有識之士所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師生雙方心靈相通,則教學順利、效果明顯、目標達成;如果師生雙方情感交流出現隔膜,那教學便無好的效果可言,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就是認識需要的情感表現,是對學習所抱的積極態度,是學習的內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若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近,學生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并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境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調節學生情緒
老師在課堂上的冷漠、埋怨、煩躁等情緒,會遏制學生認知和良好情感體驗的形成。反之,若教師滿腔熱情,不斷表揚與鞭策,那學生就會產生在良好刺激中獲得知識和健康情感的體驗。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注意這一點,并有效地發揮其積極肯定的情感來刺激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三)促進師生間雙向互動反饋
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尊重、信任、理解、關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尊敬、好感和信賴。隨之,學習語文的熱情油然而生。這種積極的情緒,使學生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求知欲增強,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教師接受了這些良好的反饋之后,就會自覺強化這種情感,教師也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之中,并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指導。如此雙向交流、雙向反饋,必然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師生間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程度。教師是情感交往的主體,要將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贏得學生愛戴,共同創造美,享受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二、初中語文學科加強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善于尋找文章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善于開展情感教學,能夠從課文中挖掘與學生情感相契合的角度,使得學生能夠與課文之間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為此,初中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就需要能夠善于思考,尋找學生與課文內容、情感的契合點,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比如說在教學《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就需要善于從作者描寫父親背影的語句中,來引導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父親的愛與想念。像是作者在車站與父親告別時,描寫的“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在作者的筆下,一個深愛兒子、不舍離別的父親形象栩栩如生。教師在講解這個片段的時候,可以讓同學也來描寫下自己的父親,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深深的被這份親情所感動,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去,領悟文章中的內涵,進而來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善于營造學習的氣氛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要提高情感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就需要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學習的情境。比如說,教師可以運用設置懸念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去尋找有關的答案。像是學習《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疑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先問問學生“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大家會怎么做?”來吸引學生回答的興趣,調動課堂的氣氛,接著教師就可以將話題引入到要學習的課文上,“當陶淵明這位詩人迷路的時候,他卻有幸忽逢桃花林,遇見一番奇妙的景象,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這世外桃林的神秘面紗。”在講解課文內容的時候,給學生們設下疑問“這桃林有什么特別之處,”之后邀請學生來各抒己見。學生帶著問題來了解整篇課文,就能夠有一個學習的目標,加深對文章內容、思想的理解。借助于設置懸念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的思維保持在一個積極的狀態,跟隨老師講課的步驟,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進而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三)優化教學,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我們知道,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以用于教學,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學中適時地引入錄像、幻燈、電腦軟件等電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單調枯燥的講述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生機。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紀錄片播放等途徑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讓音樂、圖像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健康情感。
總之,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初中的語文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加強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對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就需要重視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能夠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靈活的運用有關的教學手段,借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尋找學生情感的契合點等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語文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