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
摘要:素質教育需要我們教師培養和造就無數有惠心、有靈氣、會學習、能創新的人才,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探究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益,扎實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下面結合自己的一些課堂教學情況就如何探究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談幾點粗淺的認識,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認為,考量有效教學應該要有兩個緯度,即教師“有效的教”,學生“有效的學”。當然從本質上來,教師有效的教應然也會達到學生有效學的效果,這兩者是有機統一的。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正在成為可能。但無論如何改,“有效的課堂教學”還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是我對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所做的探索。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
(一)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
(二)引導學生參與競爭
棋迷、球迷們為什么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
(三)抓住留白,讓學生發揮想象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手法。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語文教學中“空白”藝術和詩畫藝術中“留白”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語文課堂教學恰到好處的留白,給學生營造一個想象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空白處放飛思緒,不僅有助于教師生動地“授業”,更有助于學生主動去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的藝術效果和水平,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出所要講述的課件,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參加與課件相關的教學活動,例如演講、情景劇和延伸解讀交流會等,通過教師學生的有效互動,共同參與,可以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教師的素質是一個關鍵。因此,也應該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
(一)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自己不光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型的教師進行創新型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
(二)自我反思,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益
1.教學目標的反思。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標過高不能實現或目標過低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中出現的情況及時的進行反思和修正。
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兩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的一些內容,有些知識可以涉及或拓寬,使學生能人人都吃飽,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是對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根據課改的要求,學生除了課本內容外,還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學習內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師選用教學內容的余地進一步擴大。對于課本中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教材的教育內涵,或對教材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教師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
(一)注重問題設計
提問的有效性跟提問的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當,問題過難,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問題過易,則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后能正確答出為宜,即多設計些不會使學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夠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問題。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教學內容,對于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要改變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把問題設計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做到因人施問
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的方式也不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從學生需要出發,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差異教學。
(三)留出等待時間
按照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學生從理解問題,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準備回答,至少需要三到五秒鐘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留出恰當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當然,等待時間要視問題類型和學生反應而定,教師要恰當地把握等待的時間。一般地講,如果在復習課上,目標是讓學生從記憶中檢索有關的信息,所設計的問題都是有關知識記憶的問題,等待時間可較短些;如果問題的設計的目的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并創造性地回答問題,等待的時間就應稍長一些。當然對不同的學生的等待時間也要不同。
(四)及時作出評價
對學生的回答和反應,教師及時妥善的處理,是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師提問技巧,促進課堂提問師生交互影響,保證提問有效性的關鍵。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反應和滿意的回答給以語言或非語言的積極的評價———強化,能鼓勵學生進一步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的內容,對學生回答式的表述方式及態度也要作評價。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提高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關鍵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特別是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更新理念,加強學習,提高素養,善于反思,勇于創新,勤于實踐,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