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周苡戎
摘要:本文以湖北理工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和引導機制研究,及時、準確的了解該類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與引導;機制建設
當代大學生基本為“90”后,成長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物質生活相對優越,社會信息化程度較高,職業生涯發展多元化。大學生時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掌握大學生是職業生涯規劃,建立有效的引導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時間短、教學資源不足等原因,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開展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機制研究,從思想政治態度、價值觀、道德觀念、學生態度、生活狀態、心理認識和就業擇業觀念等方面入手,進行實證調查研究,對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項目研究內容的路徑和實施
本次調研的研究內容和路徑是,以湖北理工學院為例,通過調查問卷,獲取客觀真實的、能準確反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數據。分析數據背后的意義,梳理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工作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對策分析,提出推動我校學生工作發展的建議。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開展研究。通過查閱文獻,結合相關調查設計出問卷初稿,建立數據庫,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問卷統計數據,借助思想政治、邏輯學等的理論,分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找出影響因素,提出相應改進的對策。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2份,有效率94%。
(一)調查對象
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有助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調查對象以本科生為主,大一學生占據較大的比例,理學、工學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具體情況如下:男生比例稍高,為53.90%;本科生比例為71.99%,遠高于專科28.01%;大一學生比例為61.70%,大二學生比例為32.98%,遠高于大三大四學生比例為 5.32%;理學、工學所占比例為75.89%,遠高于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學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原因簡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激烈,但由于很多大學生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也就導致大學生對于個人職業生涯方面的態度各不相一,其中,有41.49%的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正在就讀大學的我們非常重要,有50.71%的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比較重要,只有3.19%的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 對我們不重要,另有4.61%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是否重要不太確定。
原因主要是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自我目標缺失,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體系的缺乏,職業生涯輔導的實際效果不明顯,專業性及針對性的測試工具的缺乏,專業及職業化的工作隊伍缺乏等。同時,由于我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制約,學生從小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升學,導致固定思維模式生成按部就班進行職業發展和未來規劃。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現狀
當今社會處于激烈的變化過程中,每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隨之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當代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合理客觀的對職業做出選擇,但按照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現狀進行評判,還存在一些不科學性。一是缺乏統籌規劃的思想。目前,多數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過于注重個人的自我感覺,很少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和人生發展的規律,最終陷入職業生涯規劃的歧途。二是急功近利性。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認識、評估和對職業環境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而不少大學生忽視了這個過程的動態性和階段性,盲目從眾,急于求成,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諸如當前大學校園里出現的外語熱、考證熱、考研熱、出國熱等。三是應急性。部分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通常是大四畢業前夕再臨時突擊,將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就業前的短期培訓。尤其是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部分大學生甚至根本就沒有選擇的太大空間,被動地適應崗位需求,失去了職業規劃應有的主動。總之,職業生涯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其規劃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的過程也并非一時半刻,它不是短期行為。
在“你有無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過規劃?”的問題上,有14.89%的大學生表示有非常清晰,并作出遠中短期三個階段的目標規劃;有37.94%的大學生表示有比較清晰,但僅僅局限于近期目標;有31.56%的大學生只有規劃,未考慮清楚;有14.54%的大學生表示想過,但不知怎么規劃;僅有1.06%的大學生從未考慮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數據還顯示,大學生求職過程中,58.87%選擇先就業在擇業,15.25%選擇經過考慮和挑選才最終確定,25.89%認為能找到工作就不錯了。從統計數據分析中,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還是有必要的并且有需求的。
(三)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各方面需求
在“你的內心中,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服務的需求程度有多大?”的問題中,在校大學生的各類指導服務需求數據如圖所示:
根據數據分析,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各方面的需求較高,結合當地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大學生認為真正有助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方式是各類型企業的HR專家提供專業有效實際的服務指導,及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構,其次是自己閱讀書籍期刊、專門的指導講座,向第三方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構咨詢。
三、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做出對策
(一)提升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各高校需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強化本土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化建設;豐富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文化活動,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加強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建立“職業生涯數據庫”。職業生涯規劃的文化將伴隨我們大半生,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要正確的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
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三)地方高校應建立專業化的事業生涯規劃工作隊伍、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
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全面系統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建設進行規劃,加快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同時也可以更及時、準確的了解該類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該校展開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溫永慧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缺乏主動性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3(1),19-21
[2]班美蘭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60-462
作者簡介:宋佳,(199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學生,本科,
通訊作者:林永超(1985—),男,漢族,山東臨沂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