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芳
一、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通過調查,研究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畢節八小的學生健康成長。
看過親子教育電視劇《虎媽貓爸》的不少家長直呼:“電視劇里演的和我們家里的一模一樣!”
隨著80后甚至90后等年輕一代成為父母,家庭教育模式、教育理念都在隨之發生改變,不少市民發現,傳統家庭的“嚴父慈母”模式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在畢節八小,大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的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在城里租房子住,帶著學生讀書。因此,對畢節八小的學生來說,只不過有人管生活而已,家庭教育基本為零。
而小學階段的學習,最關鍵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正常的情況下,家長應該意識到,教師再怎么認真負責,也比不上家長一對一,教師只能追求共性,而家長更能關注到孩子個體,家庭教育為零,意味著學校教育孤軍奮戰、難度超高。
所以,要搞好學校教育,就必須先從家庭教育開始,改變家長,讓學生獲得來自家庭的溫暖和教育。
二、調查的過程和要求
2016年10月9日,“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研究”課題開題后,課題組對全校17個班的學生家長進行了抽樣調查。一到三年級9個班,每班2 人,共18人;四到六年級8個班,每班3人,共24人;全校抽樣調查的家長共計42人。
調查采取問卷的形式進行,要求家長對孩子在家里的六種表現進行回答。參與問卷調查的42名家長中,有幾名不識字,需要老師念題目,再口述答案,學生代為完成。
在談及問卷調查表上的內容時,家長們紛紛表示,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因此被表揚時會顯示出異常的開心;因為家庭條件差,大部分學生對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充滿好奇。
調查結束后,課題組將問卷調查表整理成冊,并認真分析調查結果。
三、主要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家庭教育觀念
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的占98.1%,但現實中沒有家長落到實處。
(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家長幾乎不與孩子交流溝通,隔代教育變成隔閡教育。
(三)家庭教育需求
家長注重孩子的生活,但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習上更幫不上忙,形成了“孩子不用管,由他自己去發展”的散漫局面。
四、問卷調查引起的思考
(一)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
有效的教育模式要由社會、學校、家庭共同來組成,只有達到三位一體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推動教育的發展。
學校的教育確實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關心和配合,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又確實需要學校方面給與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對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重知識,輕做人。”的現象在家長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要想把下一代教育成才,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齊心協力,共同把教育孩子的擔子承擔起來,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每一個家庭的需要。
(二)畢節八小學生家庭的一般情況
由于各種原因,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收入不是很樂觀。以接受調查的42個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調查總數的0.3%;在1000~3000元之間的占調查總數的15.7%;在500~1000元之間的占調查總數的31.6%;在300~500元之間的占調查總數的39.5%;在200~300元之間的占調查總數的9.3%;在200元以下的占調查總數的3.6%。
從這些數據來看,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只能夠維持普通家庭的日常溫飽,家庭教育非常缺失,學校指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三)畢節八小學生家長的文化狀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在畢節八小的學生中,父母親是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沒有;父母親是高中文化程度的占調查總數的19.35%;父母親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占調查總數80.65%,父母親是小學文化程度的沒有。
父母親的文化程度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基本要素。在畢節八小,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幾乎沒有時間去管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學習主要依賴于學校和老師。家長們表示,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所以才想方設法地把孩子送到城里讀書。
學校和老師,是家長們的全部希望。因此,研究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對搞好學校教育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五、課題研究的普遍意義
(一)母親的素養,決定家庭教育的質量
大部分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成長。然而,調查結果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占調查家庭總數的61.41%,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占調查家庭總數的38.59%,因此,孩子在家里與媽媽的關系較為親密。所以,家庭教育目前主要還是依托于孩子的母親。
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因此,研究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并進行推廣,形成七星關區的半邊天文化,讓全體家長都參與到家風家教的建設中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中,教育扶貧一項有效舉措。
(二)讓家庭教育助力學校教育
在調查中,課題組還發現,有些家長利用雙休日為孩子請家教、報補習班,讓孩子在這兩天內大補特補功課,使孩子比平時更忙、更累,這種將孩子禁錮于文化學習的小天地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因此,研究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找到家長和老師有效溝通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有著普遍的意義和價質。
總之,社會發展為孩子提供了優越的成長環境,同時也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要想盡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盡快提高中國人口的素質,需要盡快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研究”課題組旨在,通過對畢節八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研究,找到家庭教育推動學校教育的切入點,開創教育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