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一節課的導入也是這樣,古詩詞教學的導入更是如此。在新課程理念中,衡量一節課導入好壞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引起學生了注意力以及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標,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正是引領學生走入古詩天地的重要一步。通過多久年的實踐我認為古詩詞教學的導入環節需要注入一些現代元素,下面是我總結的 幾種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法。
一、復習舊導入新課,讓導入成為學生新舊知識的橋梁
復習導入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或生活經驗導入新課的方式。這 種方式是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同時又帶出新課。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貫穿了各個學段,且要求學生重視積累,也有很多詩篇在內容上有緊密的聯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古詩,引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拓展思路,增強新舊知識的聯系。例如,我在教學《泊船瓜洲》時,我先讓學生背《靜夜思》問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學生回答是月亮。然后師說,月亮象征著團圓,所以詩人的的思鄉詩中常常提到月亮,下邊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接著板書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多媒體導入為古詩詞教學錦上添花
現在,多媒體設備已經進入課堂,多媒體導入是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古詩詞教學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圖畫或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為課堂創設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長相思》時,截取了一段關于納蘭性德的電視片斷,然后介紹納蘭性德的生平,一開媽課堂氣氛就非常高漲,再講起詞的內容來,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導入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語文課的目的畢竟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課的每個環節都不能離開語言文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使得教學偏離應有的方向。教師可以運用優美的引導語,解說多媒體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過多媒體導入內容之后用自己的語言解說或發表感想。
三、 朗讀導入使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各年段朗讀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教學的所謂讀課文的能力‘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例如,我在教學張籍的《秋思》時,我我這樣導入:“我們學過許多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你能背誦出來嗎”于是,學生背育了《靜夜思》《靜夜思》《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接著,我說,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然后我大聲朗讀《秋思》。接著讓學生按課文朗讀,學生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情感得到升華。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范讀新課內容,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教師要注意輔以適當的教學語言,提醒學生注意詩歌的語調、停頓、重音、語速等,或加入配樂,為朗讀創造情境。
四、用優美動人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很多古詩背后都有歷史典故,也就是優美動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情感貼近生活,能激發人的情感和興趣,用一些小故事導入古詩詞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例 如,我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我先給學生們講了《倔強的小紅軍》的故事,故事中那位機靈的小紅軍,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自己卻活活地危險物品死了……學生深 受感動,很快就對長征的艱難有了初步的了解,驛于理解詩的內容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故事導入還可留下懸念或提出問題,提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讓學生講述,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運用故事進行導入,要注意用時不宜過長,內容要緊貼課文內容,并最終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此外,我還常用情境表演,動畫片,歌曲等形式進行導入環節,使古詩詞教學生動活潑。
古詩詞教學在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培養創新思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給它注入現代的元素才能讓這一瑰寶發揚光大,我們教學中,從導入開始,一步步引導學生愛上古詩詞,然后才能認真學習它。導入從形式,內容,容量,聲勢上都應講究方法和技藝,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在導入過程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科學性和藝術性、規范性和靈活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