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寧
摘要:所謂課堂教學實效性:即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或學得好不好。這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恒的主題。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遵循新課標的基本設計理念,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等情況,逐漸摸索并制定出最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字:教學實效性;教學效益;策略和方法
創建高效的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課堂時間,向45分鐘要效益,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學到知識,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與探討。針對這一話題,結合英語教學的實際,談談我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教材內容的處理
(一)領會課標,認真備課
上課之前,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年級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整合、刪減,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給學生一個鮮活的,讓每位同學都想參與的課堂。備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備課組的智慧,集中集體優勢,因材施教。
(二)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至關重要。因而,在備課過程中,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適宜他們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級在初二時基礎比較薄弱,成績很不好,而且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我在備課時,就會側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補充,在布置作業時,也會留一部分拔高題供優等生選做。此外,在教材內容處理的過程中,還應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篩選、整理、加工,變成學生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這樣你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要想使學生聽你講,就需要講的精彩,需要平時的積累,錘煉自己的語言。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一)一堂好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因而,在英語教學中,可選用與教材相呼應的英文歌曲,英語小故事,英語幽默等作為導入部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巧妙的設疑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人的思維活動是與一定的問題和任務相聯系的。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到問題之中,沒有問題,沒有任務,就不會產生積極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在授課中就要不斷地設置疑點,設置思考題。通過提問,可以把學生帶入一種“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心理狀態,求知欲強烈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求知欲的一種重要途徑。
(三)勤訓練,養成學生思維的習慣。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教師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輔以適量的習題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每節課結束后都應該配以一定的練習,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運用和強化,使學生養成善于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的思維習慣。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當前,由于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對讀書普遍感到厭倦,基本上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他們學習主動性的基礎。多媒體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聲音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多媒體并不能取代教師,所以我們應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學過程,做到既有利于教,更有利于學。
(二)寓教于樂
1、游戲競賽教學法
初一學生的童心未泯,但好勝心也很強烈。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在英語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小組競賽等形式,能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游戲競賽教學法,使每個學生都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參與語言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們自覺地、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在歡樂中愉快地接受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 其根本在于交流。語言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情境, 就難以恰當地表述, 難以發揮其表達和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真實的語言環境, 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現行英語教材內容很切合日常生活,如:互相問候、打電話、介紹新朋友、做游戲、談天氣、購物、借東西等。這些都是學生平時生活常事,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他們就能用于實際的語言交流。教師要力爭將真實生活引入教學。如,在教“問路”這一內容時,可將學生分成組,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即過路人、交警、游客等。總之,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盡可能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般交際情景和實用交際情景, 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進行語言實踐, 從而將枯燥的內容融入到有趣的情景教學之中, 寓教于樂。
四、發揮評價的優勢
教師要善于捕捉最佳“評價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客觀的、真誠的、發展性的評價,始終注意學生對于評價的積極感受。贊可夫說過,“喜歡那些漂亮的學生是容易的,我們教師的能干是喜歡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學生(這里的漂亮并非專指相貌)”。我們的教學過程評價,不但要積極評價優秀學生,還要從那些沒有回答好的學生身上找到積極的“評價點”,給他們鼓勵,給他們信心。當然,對不足也要客觀的指出,關鍵在于要把握住學生現有的水平,不要將教師的預想結果強加給每一學生。總之,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變化,這也應該是我們教師的功夫。因此,評價要及時、恰當、適度。
五、重總結,樂反思,促提升
教師個人的成長不在速成而在養成,教師個人的水平不在記性而在悟性。 每一堂課下來,總會有滿意和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后坐下來及時反思,加以改正,并寫好教學隨筆。總結才能提高,反思才能進步。
總之,課堂管理是一門復雜、煩瑣的藝術,效益是課堂永恒的追求。作為一名年輕的英語教師,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不停的探索,轉變教學思想,反思教學行為,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夏葉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J].中學教學研究, 2008,(10)
[2] 黎娜.構建快樂英語教學[J].廣西教育, 2007, (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