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方便、快捷、準時的特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其極大程度的緩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壓力。截止2017年末,已有30余個城市的軌道交通投入建設運營,但在其提供便捷交通背后是高昂的建設成本和運營費用,大多數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入不敷出,只能依靠財政補貼和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來勉強維持,周轉度日。因此,在高昂的成本之下,如何充分提升軌道交通企業的創收能力,緩解城市公共財政壓力,改善其自身的負債情況,是當代軌道交通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本文應用哈佛分析框架對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通地鐵”)2015-2017年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提出軌道交通運輸企業的發展建議。
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原為“上海凌橋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經上海市建委批準采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交易。2001年6月,經股東大會決議通過資產重組后,于2011年7月25日正式更名為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軌道交通行業,其母公司為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最終的實際控制方為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速度和規模居世界首位,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天津、西安等共33座城市,共161條運營線路,運營線路總長4706公里。從運營線路數量上,北京以22條運營線路名列第一,上海以17條運營線路緊隨其后;但從運營里程上,上海以運營里程676公里居全國首位。從相關統計數據得知: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預計到2018年底,約增加1150公里的新建運營線路,總運營里程將接近6000公里。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7月起,以上海地鐵一號線(莘莊―上海火車站)的經營為主營業務。2014年8月,成立融資租賃子公司,正式開展融資租賃業務;2016年9月,融資租賃子公司又增加商業保險業務。截止目前,申通地鐵兼有上述三類主營業務。
結合申通地鐵的三類主營業務,進行行業分析,挖掘其戰略布局成功的原因。軌道交通運營行業具有建設成本大、運營成本高、票價不自主、公益性大于盈利性特點的行業。目前國內的地鐵運營基本上是虧損的,香港地鐵公司的運營比較成功,主要是靠地鐵沿線的房地產來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運營近20年才進入盈利期。
融資租賃也是現代行業,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7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預測》資料顯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步入黃金期,該行業整體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業務總量及企業數量增長迅速,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對比,我國融資租賃行業整體滲透率仍舊處于較低水平,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近年來國民經濟和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商業保險行業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21世紀經濟報道金融團隊撰寫的《2017年中國保險業發展趨勢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復蘇和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激發保險需求進一步釋放,保險監管部門糾偏厘清了行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保險業發展面臨著良好的形勢。保險行業將通過各類保險產品,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風險保障,其深度和密度將不斷提高,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申通地鐵以權責發生制為記賬基礎,一般采用歷史成本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以持續經營為基礎財務編制報表。采用賬齡分析法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對存貨發出采用先進先出法,資產負債表日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并采用永續盤存制作為盤存制度;對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攤銷法進行攤銷。固定資產劃分為:房屋建筑物、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地鐵車輛、專用設備,均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殘值率4%-5%。電腦軟件類無形資產按2年壽命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票務收入按簡易征收辦法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按應交流轉稅的7%計提繳納,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的25%繳納。
如表1所示:申通地鐵近2015-2017年的營業收入逐年下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逐年減少,總資產先減少后增加。
如上表2所示:2015-2017年申通地鐵,軌道交通營業收入逐年下降,但下降速度遞減。軌道交通營業收入減少是因為票務收入的減少,原因在于上海軌道交通線網日趨成熟,換乘選擇路徑更加多樣化,導致一號線的客運收入有所下降。自2015-2017年營業成本先增加后減少,原因在于運營成本中周期性的大修理費增減變動。融資租賃和商業保險營業收入逐年上升,成本逐年下降。
2015-2017年申通地鐵,軌道交通方面的毛利率分別為:6.55%、2.07%、5.57%,波動較大;融資租賃和商業保險方面的毛利率分別為:61.7%、68.49%、78.65%,逐年增加,毛利率遠遠高于軌道交通運營的毛利率。
根據2015-2017年申通地鐵財務部報表計算可得表3所述財務指標,詳細分析如下:
申通地鐵2015至2017年的流動比率,由0.03上升至0.52,說明其短期債務到期時,現金的償還能力正在逐步增強。申通地鐵2015至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在38%—44%之間,債權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
申通地鐵2015至2017年的銷售凈利率,自8.91%降低到了6.87%,說明每單元的收入帶來的凈利潤在減少,銷售收入增長的效益在降低,即盈利能力在降低。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指標變化趨勢與上述銷售凈利率一致,均說明其盈利能力在降低,但降幅在減少。
申通地鐵2015至201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自3.96%降低到了-0.49%,說明其主營業務客運收入增速在放緩,甚至出現了下滑,凈利潤增長率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

表1:2015-2017年申通地鐵主要會計數據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表2:2015-2017年申通地鐵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表3:2015-2017年申通地鐵部分財務指標表
根據上文分析結論,發現申通地鐵公司通過融資租賃、保險等收入來彌補地鐵運營的虧損,在全局上,以副業彌補主業,進而來抵補軌道交通運營毛利率低,凈利潤少甚至為負的狀態,增強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因此軌道交通企業可以參考申通地鐵的運營模式,適度拓展營業范圍,及時納入與自身產業鏈相關,并有實力劃分市場份額業務。如:獨立開展融資租賃、商業保險、上蓋物業開發,或者進行房地產業、設備維修、裝備制造等方面的合營、聯營。
由于軌道交通企業其凈利潤一般為負值,累計未分配利潤更為負值,資金的流入會逐漸小于流出。建議企業通過合理安排借款歸還本息的時間,避免集中資金支付等方式保持財務穩健性。如果需融資的話,建議考慮綠色債等新方式,降低融資成本,保持資金周轉靈活。
地鐵的主營業務成本主要由運營成本、大修費、折舊費和資產使用費構成,其中運營成本占比60%以上。建議從降低運營成本的角度來提高企業利潤。可以利用預算管理工具,按年編制經營預算、資本預算和財務預算等,按月(季)分析,對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管理,發現與預算偏差較大時,要調整經營策略,達到通過預算管理手段降低運營成本目的。建立定額消耗標準,制定完善的各類維修物資領用制度,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等手段降低單位物料消耗成本,進而降低運營成本。運營成本的降低將極大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主營業務競爭力。
對于已開展融資租賃、商業保險等具有高風險副業的軌道交通運營公司,鑒于此類行業具有較高風險的特點,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強人才素質等方式方法,進而提升風險預防、應對能力、方式方法,提前籌劃,才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