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記者 魏 萌
錢永嚴 眉山市白馬湖水果專業合作社董事長

推薦理由
拒絕賒銷,堅持以誠信經營贏得農民信任。
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農資服務模式和農業經營管理體系。
學無止境且學有所用,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
在四川眉山的農資圈里,“錢永嚴”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十多年來,憑著對農業的一腔熱忱,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種植專業中專生,逐步成長為一位受人愛戴的全能型農資專家。如今,“藝多不壓身”的老錢不僅是農資店的老板、合作社的董事長,還是游走于田間地頭和移動互聯網世界的新型“莊稼醫生”。由于老錢堅持誠信經營,且技術全面、服務周到,當地農民紛紛感嘆:“跟著老錢干,種地也安逸!”
今年45歲的老錢,做農資生意已經有18個年頭。從小,他就對土地充滿了感情,讀東坡區農廣校中專時特意選擇了種植專業。畢業后不久,他自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和農學本科教材,并開始從事農資銷售工作。在與農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他發現,農資經營并不是一買一賣那么簡單,很多時候,農民不僅需要優質的農資產品,更需要一個領路人,在知識、技術、管理、市場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指導。
眉山是典型的南方經作區,種植和管理技術的高低,往往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戶一年的收入。從2007年開始,在為農戶遴選優質農資產品的同時,老錢每個月都會給鎮上的農民開一次講座,普及農業知識。“農民對優質農資和農業技術的需求都很大。”老錢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為農戶提供科學的種植技術,制定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同時結合田間的農藥、化肥試驗示范,引導農戶科學合理用藥、用肥,種出高產優質的農產品,從而實現持續的增收。”
農民的需求在哪,老錢的目光和腳步就會緊隨而至。在深入基層的同時,老錢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去年,他通過自學考上了四川農業大學的現代農業與管理專業,并將繼續攻讀農業推廣專業的研究生。因為立志要成為農民需要的新農資人,在求學的道路上,他并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近年來,與農產品滯銷、賣難相伴相生的農資賒銷難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農資人。
從事農資工作的第一天,老錢便認識到,農資賒銷是對農民最大的不負責任。“做農資沒有什么捷徑,全靠‘信任’兩字。”老錢深有感觸地說,“經銷商賒銷,說明農戶不信任你。谷賤傷農、果賤傷農的事這些年沒少見,但我始終告誡農民朋友,賒銷或者使用低價劣質的農資產品并不能解決滯銷問題。”在老錢看來,優質的農產品永遠不愁賣,反之則肯定賠錢。農資人雖然無法保證農民掙大錢,但卻可以通過推薦優質的肥料、傳授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幫助農民種出適銷對路的高品質農產品。
“解決賒銷問題,首先要取得農戶的信任。而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信的人,必須要選擇優質可靠的產品。”老錢說到做到。為了以實效打動農民,他托管了3萬多畝果園,其中包括李子、藍莓、柑橘等多種作物。本著對農民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原則,他的選肥標準相當苛刻。面對眾多肥料新品,他首先會在自己的田里試用,然后挑選出每種類型中最好的肥料推薦給農民,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久而久之,只要是他推薦的產品,即使貴,農民也不會賒購。
2007年,當“互聯網+”的概念尚在搖籃中的時候,時任四川眉山“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白馬農資店店主的老錢,便被評為當年的“中國農業信息化年度人物”。他是當地第一個把互聯網運用到農業上的人,通過建立“柑橘產業網”和“植物醫學”兩個網站,成功帶動農民打開了農產品銷售的線上之門。
幾年前,老錢又與時俱進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公益性小程序:植物醫學和柑橘產業。即使再忙,他也會抽時間去更新文章,把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與農業相關的思考分享出去,并與“粉絲”互動。正如當年的獲獎評語中所寫的那樣,老錢是“一位來自中國最基層的農民,懷著質樸的理想,自學成才,把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農民的生產、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他是中國千百萬依靠互聯網技術改變命運的農資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