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傳媒 趙光輝
莫斯科世界杯舉辦得怎樣,我們不去評論。雖已接近尾聲,但很難一句話表達。這里有最近國際間大國博弈的影響,尤其是“黃發飄飄”上位以來,國際關系也飄忽不定充滿變數。比賽不斷出人意料,讓人們早忘記了某君此前曾說的“抵制”。
抵制?那你才傻呢!因為世界杯從來不缺乏驚奇、神奇。
上屆世界杯冠軍德國隊在小組賽中,以小組墊底的成績打道回府,這是第一階段的驚奇之處;梅羅領銜的南美勁旅、歐冠冠軍也攜手回家,這是第二階段的驚奇之處;五星巴西雖有內馬爾“花枝招展”(確切說該是“花技招展”),但也倒在四分之一賽的門口,這是第三階段的驚奇之處。
這些神奇之處層層推進,在讓人大跌眼鏡和大呼過癮的同時,不能不生出點感慨,為什么傳統豪門紛紛折戟沉沙鎩羽而歸呢?有人拿數據說話,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杯的上屆冠軍幾乎都要折在小組賽,并名之曰世界杯“冠軍魔咒”。真的有魔咒嗎?這魔咒是哪個巫師發出的?
這個魔咒存在于人們的內心。能登頂世界杯冠軍的足球隊,一定是當時打法最先進、人才最優秀、團隊最團結的隊伍。但轉過這一屆,四年后的新戰場,當年的老冠軍會以何種姿態出現在戰場上?主動改變戰術打法的有嗎?估計有也是有賊心沒賊膽。因為現成的冠軍戰法不可靠,主動變法的風險后果一般人是扛不住的;其次,人才巔峰已過,但威名猶在,棄舊用新不僅不得人心,也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上屆冠軍德國隊用人保守、打法陳舊,完全沒有了德國隊的意志品質,過去人們都敬稱他們為“德意志戰車”,這次顯然已成了“老爺車”,連主教練勒夫都自言:這樣的德性,我們不配進決賽!
“世界杯魔咒”其實就是革新的勇氣在過往巨大成就面前“胳膊擰不過大腿”的心理必然!什么時候小胳膊才會擰過巨人的大腿?一般得到了現實失敗教訓一個耳帖子打醒之后,小胳膊也有勇氣說:你看怎樣不變不行了吧!至此才會“上下同心”,但別忘了這之前必須有個“上下痛心”的過程。明白了這個,估計大家也能接受德國決定勒夫留任了。不經歷折戟沉沙,他怎會臥薪嘗膽!對德國隊,我們期待著四年后吧!這也是“世界杯演義”的魅力所在。
上屆世界杯時,人們可能還記得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著名的評論《團隊才是最強的隊》,盛贊德國隊上下同心三軍用命的團隊精神。觀看這一屆世界杯,再來品讀這篇評論,是評論錯了?還是德國隊錯了?答案是時代變了,人才變了,自然我們需要新的認識、新的結論。這屆世界杯已經接近尾聲,會有怎樣的評論來總結呢?如果我來撰寫,我會給它起個題目叫《執行力是最大的決勝力!》
縱觀莫斯科世界杯,落馬的傳統強隊,其團隊精神并沒有渙散,打法也沒有落伍,但執行力不到位,一切歸零。德國隊上屆奪冠以來,精心演練的傳控打法失效了。是戰術出了問題嗎?同樣西班牙也是傳控打法,曾有一場控球率達到70%,但還是輸掉了比賽,為什么?因為缺乏把戰術打法轉變成最終勝利的人才!阿根廷隊有拼了命的梅西,但在遇到年輕的法國隊時,一騎絕塵的姆巴佩讓梅西只能瞠目其后,又一次飲恨而歸。他們的戰術上有著決死的高下之分嗎?沒有!只有老去的英雄被新生力量無情超越的無奈!同樣,1990年世界杯,如日中天的馬拉多納20秒的閃光便擊潰了巴西隊90分鐘的優勢。這說明人才的重要性。沒有人才的執行,戰術、打法、團隊統統歸零!戰術打法誰都可以學習,團隊精神默契配合誰都可以磨合,唯獨人才不是一時一世之事,但卻是決勝性因素!
在莫斯科郊外徜徉到最后的盡是那些年輕的身影!或許就是這屆世界杯的神奇之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