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孟祺,陳剛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00;2.武漢體育學院湖北體育產業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在體育賽事的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在研究內容上涉及體育賽事的起源、內涵、運營及其所產生的影響,在研究學科上涉及體育學、社會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在文獻資料方面,僅從中國知網檢索到的關于體育賽事的文章數量就達到了上萬篇,相關圖書更是超過上千本。綜合現有文獻分析的結果,不難發現,當前學者對我國體育賽事各相關主題及分支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和系統,但鮮有對我國體育賽事當前研究現狀的整體的把握,而運用可視化分析方法,對我國體育賽事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就更為少見。本文利用知識圖譜分析方法,對我國體育賽事的研究現狀、熱點及其前沿進行可視化圖譜構建,對體育賽事的研究進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形象的展現。以期為我國學者找尋相關研究提供切入點和突破口,進而促進我國體育賽事理論研究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利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將近10年(2007—2018年)有關體育賽事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文獻(CSSCI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利用中國知網(CNKI)期刊窗口,以“體育賽事”為主題詞,在數據庫中選擇精確檢索2008—2017年的全部文獻,共檢索到551條記錄,由于部分文獻不屬于體育賽事的研究領域,為了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對文獻進行預處理,最后確認492篇文獻為研究的數據樣本。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檢索到的492篇有關體育賽事的文獻進行梳理,歸納出文獻的作者、發文機構、發文年份等的情況,從而結構文獻的外部特征,從文獻數量的角度把握我國體育賽事研究的基本情況。
1.2.2 知識圖譜法
科學知識圖譜研究是基于信息計量學和科學計量學的新的研究方法,以不同分類標準及統計法法構建出不同類型的知識網絡結構等可視化圖譜。本次研究運用的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超美教授研發的CiteSpace III可視化軟件。通過采集中國知網體育賽事相關文獻的索引數據,設置合理的閡值,繪制直觀易懂的知識圖譜,并以此為基礎,梳理和探討相關研究的熱點及發展趨勢。
2.1.1 文獻數量年度變化情況
某一領域研究文獻的發文數量的變化是對該領域研究理論水平和發展速度最直觀的反映。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研究文獻的發文數量及其時間分布客觀上折射出該領域研究的理論水平及發展速度。由表1可見,由于2017年文獻量的統計截止于5月,因此文獻量較少,僅有29篇,從2008年至2016年我國體育賽事的文獻數量處于逐年上升趨勢,說明了體育賽事研究逐步發展并走向成熟的過程。

表1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文獻發文量的時問分布列表
2.1.2 文獻作者分布情況
根據體育賽事研究作者共現圖及數據,繪制出表2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發文量前十位的作者列表。由表2可以看出近10年(2008—2017年)體育賽事研究領域在CSSCI期刊發文量居于前十位的學者。其中,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黃海燕、張林、朱洪軍兩位教授的發文量明顯高于其他作者,成為中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的高產作者。黃海燕教授是前十位做這中貢獻最大也是最年輕的一位,他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余項,在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50篇,所寫文章曾被英國SSCI期刊“Tourism Economics”錄用此外黃海燕教授長期致力于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方面的研究。張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體育賽事評估理論。在前十位高產作者中還有上海體育學院的朱洪軍、姚芹、李南筑三位教授,由此可見上海體育學院在體育賽事研究領域貢獻突出。
此外來自中國礦業大學的張玉超教授、沈陽體育學院的李芳、西安體育學院的楊濤、上海政法學院的姜熙、南京體育學院的李金寶位列高產作者的第六到第十位。

表2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發文量前十位的作者列表
2.1.3 文獻機構分布情況
根據體育賽事研究機構共現圖及數據,繪制出表3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發文量前十位的機構。表3中,列出了2008-2017年間CSSCI數據庫中發文量前十位的機構。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的發文量最高,共計49篇,高于排名2-8位機構所有文獻量的總和,是中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最高產的機構,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所專門從事體育賽事領域學術研究、“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究機構,被列為上海市教委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擁有全國唯一的體育賽事運作碩士點,體育賽事運作專業被列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第五期)建設計劃。上海體育學院排名第二,發文量12篇。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一大批長期研究體育賽事專家學者,如劉清早教授、黃海燕教授、張林教授、姚芹教授、李南筑教授等。
此外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管理學院、遼寧科技大學體育部、華東理工大學位列高產機構的第三到第十位。

表3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發文量前十位機構
2.2.1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的主題分析—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對文獻核心內容的概括和凝練,同一關鍵詞在某一領域研究中的反復出現,說明該領域研究的熱點與該關鍵詞所反映的研究主題大致相同。關鍵詞共現分析正是基于此種原理形成的文本內容分析方法。
通過選擇合適的閡值,運行CiteSpace III軟件,共得出372個關鍵詞節點及641條關鍵詞間連線,由此構成關鍵詞共現可視化知識圖譜。

表4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關鍵詞列表(頻次>8)
從結果看來,體育賽事研究領域高頻次熱點關鍵詞趨中性較強,因此,在該領域研究中諸多專家學者的研究主題比較集中,這也從另一個側面上反映了我國體育賽事領域研究的熱點所在。由表4可知,頻次最高的關鍵詞為“體育賽事”(190),這是本文討論的對象,因此無實際意義,在結果分析時將其剔除。此外,“大型體育賽事”在圖譜中位置最為突出,平頻次高達117次,反映出我國體育賽事研究中大型體育賽事研究處于研究的最熱點。關鍵詞體育管理(頻次=28)、體育經濟(頻次=17)、競技體育(頻次=16)、體育產業(頻次=12)、城市發展(頻次=12)位列其后,處于2-6位,由此可見,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為大型體育賽事、體育管理、體育經濟、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城市發展。
其一,“體育管理”,一方面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帶動下,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全面改革,體育部門簡政放權,取消賽事審批權等措施的出臺使得各級各類體育賽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在此背景下,體育賽事的經營和管理越來越復雜,對成熟的體育賽事管理理論的需求也越發迫切;另一方面,在眾多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的背景下,政府部門、相關機構和企業都積累了大量有關體育賽事管理的源于實踐的豐富經驗,對我國體育賽事管理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體育管理”成為體育賽事領域研究熱點,其研究主題主要為風險管理、體育法規和賽事風險等方面。
其二,“體育經濟”,我國經濟的迅速騰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為體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逐漸展現出來。國務院46號文件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制定了一大批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將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進行重點扶持。由此,體育產業在我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變革空間,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體育與經濟、社會、文化、旅游等領域的聯系日益緊密,體育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其三,“競技體育”,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著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足協脫鉤,北京冬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體育賽事基因在我國迅速激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轉型與體育賽事市場化進一步的發展,競技表演市場的開放,商業性體育賽事增多,有關競技體育的“交易特征”、“交易方式”、“交易價值”等成為研究熱點。
圖1可視化圖譜展現了我國體育賽事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趨勢,圖中不同年份的熱點關鍵詞代表當年賽事研究的熱點,結合相關文獻內容分析發現我國體育賽事研究主題更為豐富和多樣,研究更注重社會需求,其應用性范圍更加廣泛,研究主題受環境影響比較顯著。

圖1 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共現時序圖譜
(1)當前我國體育賽事領域開展的相關研究呈現出上升勢頭,通過文獻外部特征分析發現我國體育賽事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及上海體育學院;其中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的黃海燕、張林等貢獻最為突出,這些作者絕大部分都主持過或者參與研究過一項以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大型體育賽事上,而學校、社區和民族民間體育賽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現階段研究凸顯不足。此外,關鍵詞共現分析還發現體育管理、體育經濟、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城市發展等主題為我國體育賽事研究的熱點。
(3)通過關鍵詞共現時序圖譜找出了我國體育賽事研究在不同年份演進的主要線路,從2008年至2017年表現為大型體育賽事→體育管理→賽事轉播→指標體系→體育傳播→體育賽事節目→知識產權→電視轉播權。
(1)在進行體育賽事相關研究時,應將基礎研究作為體育賽事研究的根本,在擬定研究計劃時,應加強該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為后續研究打實基礎。
(2)應強化學校體育、群眾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等基層體育賽事的研究。
(3)應提高通過科研解決體育賽事領域關鍵問題的能力。(4)應完善和豐富我國體育賽事理論體系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