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哲
(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
大數據是大量、高速、類型多變的資訊資產,它需要全新的處理方式,去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與最佳化處理。數據和信息作為新興戰略資源,信息服務能力已逐漸發展成為數字時代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新體現。如何有效管理大量信息,及時、準確地做出決策,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和不對稱,已經成為信息管理資源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主要運用于政府工作、企業管理以及圖書情報領域。相較于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和政府領域,學者的研究聚焦于知識管理、供應鏈管理、管理決策系統等。馬費成教授基于庫恩范式和科學共同體理論考察了信息資源管理共同體的形成,分析信息資源管理和知識管理之間的關系,并以實證方式研究信息資源管理范式下的基本定律[1]。邱均平教授統計1998至2006年國內外信息資源管理研究領域的部分文獻,研究發現用戶、網絡、知識、技術是國內外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重點領域[2]。國內情報學專家畢強對2003至2008年間IRMJ和JASIS期刊中關于信息資源管理的主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信息資源管理從理論探索和技術應用層面的探索包含語義學、形式概念分析、數據挖掘、本體理論及以計算機為交流的信息中介,人文價值與社會經濟領域的研究熱點,在于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共享、用戶信息行為分析和用戶滿意度、跨語言和文化差異、信息道德與隱私保護以及青少年信息安全[3]。
信息資源管理的主題研究已經過長達數年的時間,期間也有學者曾以10年或者近5年為一個時間跨度研究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進度、熱點和前沿,但卻鮮少有學者對信息資源管理這一概念被提起以來至今(大約近20年)做一個整體性綜述研究。本研究期望對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進行定量分析,能夠直觀、客觀、清晰地反映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本研究采用可視化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識別和獲取某一科學當前研究動態與發展趨勢。選取最新版本Citespace V作為此次的分析工具,首先將文獻信息匯總并進行數據清洗,隨后導入進Citespace V中,利用其自身的數據統計功能和分析功能,探索研究文獻的外部特征、內部特征、學科知識的知識結構和主要發展趨勢。由于目前學科知識結構分析主要以關鍵詞詞頻和共現分析、作者和引文的共被引分析為主流分析依據,為此也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分析以實現對信息資源管理的學科知識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是用來檢索人文社科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狀況的最為規范、學術含量較高的引文數據庫。為了客觀地描述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現狀,保證科學性和可靠性,研究數據來源于CSSCI;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信息資源管理”為主題,來源類別選擇“CSSCI”,選擇“從1998年到2017年”,檢索時間為2017年12月2日,檢索得到文獻1502篇,其中有效文獻1220篇,以此作為本次研究數據。
由圖1可知,國內關于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發文量的C刊發文量平均每年控制在80篇,研究態勢趨向于積極穩定,學科發展日漸成熟,形成一定的學科體系。由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提出建設數字文化資源庫、建設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2008年學者對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熱情空前高漲,發文量一度逼近120篇大關(圖1)。

圖1 國內關于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發文量年代分布(1998-2017)
表1是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機構分布,表2是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統計,對比兩張表,不難看出武漢大學的作者有兩名,總發文量占據第一。
表1顯而易見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而這些學校大都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說明國內雙一流高校及其主要的研究團隊,分別有以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為主的國內科研機構,無論是在研究團隊、發文數量,亦或是基金項目成果上,均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學者發文主要以個人發表為主、以同單位發表為主,存在不同機構的學者共同研究,但數量較少,相關課題合作度不佳,還未形成成熟的科學研究學術共同體。

表1 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機構分布(1998-2017)

表2 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統計(1998-2017)
表3是1998-2017年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被引用文獻最多的前十位學者,這些被引用的文獻學科領域不同,其中有情報學科、企業管理、政府管理等重點領域,包括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企業戰略信息資源管理、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這些文獻僅從理論、技術角度著手展開研究,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
一般說來,關鍵詞往往是文章的核心詞語,反映研究重點,關鍵詞共現分析則是對一對高頻關鍵詞兩兩統計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整理出詞和詞之間的關系,分析這些詞表達的學科和主題的區別和變化。以下選擇出關鍵詞(Keyword)為網絡節點(Node Types),每一年為一個分割的時間片段,主題詞來源(Term Source)選擇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word)、標識符(Identifier)和標題(Title)、主題詞類型(Term Type)選擇名詞短語(Noun Phrase),在閾值項選項中選取“Top N Per Slice”,以最小生成數精簡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生成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圖2)。

表3 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被引用文獻(1998-2017)

圖2 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
在知識圖譜中,一個圓形節點對應著一個關鍵詞,圓圈大小代表該關鍵詞被引用頻次的高低,圓圈越大,頻次越高;顏色代表年份,連線的數量表示關鍵詞共現的系數,數量越多,關鍵詞之間的聯系越密切。與此同時,結合高頻關鍵詞詞頻統計排序(表4)進行分析,發現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熱點主題主要圍繞以“信息資源管理”為中心的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企業戰略信息資源管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和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等展開。對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了歸納。

表4 高頻關鍵詞列表
1.基礎理論研究
學者始終致力于基礎概念的研究,從多維度多學科定義信息、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等術語。信息管理學專家馬費成教授曾提出過信息資源是在一切社會活動中所積累的以信息為核心載體的多種信息活動要素(信息生產者、設施、信息技術、設備等)的集合[4]。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意識的不斷發展,也可以將指示當做一種信息載體,以可以將其當作如今的知識管理理論,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把知識管理理論看作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全新方向和視角。
2.電子政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和網絡政務信息資源增長速度迅猛。研究內容涵蓋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整合、成本分析、技術標準、政策與產權等。郭路生、劉春年和李瑞楠等人以面向公眾服務為視角,滿足服務型政府和協同服務的要求構建應急信息資源目錄體系[5]。陳玉蘭和鮑玉靜闡述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的歷史演進和主要特征,并制定以資產為中心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的推進策略[6]。
3.圖書館
圖書館的體系結構已發展成為實體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并存,圖書館信息資源規模也隨之擴大。研究領域包括圖書館資料的開發利用、共享整合、優化配置、技術標準、數字版權等。陸萍和王娟萍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優化配置進行分析和探討,構建了預算約束下的效用最大化模型[7]。李曙英總結了融媒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版權的三大癥結,并對應癥結探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數字版權創新路徑[8]。
Citespace軟件中的突發性檢測算法(Burst Detection),根據關鍵詞詞頻的使用,選出頻次變化率較高突現的詞(Burst Term),可以引用關鍵詞詞頻的變動趨勢分析出未來該主題研究的發展方向(圖3)。根據預測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發展趨勢,將關鍵詞共現網絡(圖2)與關鍵詞(表4)進行突變檢測,圖3與圖2相比,關鍵詞顏色變深,說明該關鍵詞被使用率更高,而且以這些關鍵詞為中心展開的研究領域目前非常活躍,根據圖3和表4顯示,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圖3 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
1.以電子政務為前沿的信息資源管理研究
電子政務是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突變強度最高的關鍵詞,相關“電子政務”研究是當前的前沿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要求擴大政務信息資源的開放與開發。因此,政務信息資源質量管理,開發利用,增值服務,價值測度和價值實現等研究處于熱潮時期。牛力等人介紹目前我國的政務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過程中已有的成果并對其進行分析,圍繞整合與共享的動力和發展中存在的阻礙,提出推動政務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研究的對策,并提出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的展望[9]。
2.以智慧圖書館為前沿的信息資源管理研究
數字圖書館是國內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突變強度較高的關鍵詞,也是當前的熱點。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圖書館為基礎,建立在以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為主要支撐,為用戶提供智慧化管理和服務的新型圖書館。董曉莉和龍偉認為圖書館應該采用集中分散的合作保存模式并基于OAIS設計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協作保存平臺模型[10]。曾群等人通過資源的內在關聯和用戶的行為關聯來研究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之間的關聯性和處于資源關聯中心的資源的影響力,提出優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聚合模式和館藏結構的策略[11]。
大數據是全球數據自發式和爆炸式增長以及數據處理高效率要求的綜合表現,信息資源管理是全社會廣泛應用趨勢,深受學者關注與重視。未來推進信息資源管理研究,應注重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專題研究、理論論證和實證案例研究并行,在以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基礎上推動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整合發展、研究主題的多元化發展,已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型。